目的探讨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做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患儿分别在手术中体外循环前、后做TEE检查,明确术前诊断,修正此前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误诊及漏诊,即刻评价手术效果及心功能.结果术中TEE检查75例,检查成功73例.修正3例TTE的主要诊断及缺损部位.在心脏复跳后,TEE发现3例室间隔缺损修复术有残余分流,考虑分流较小未予处理(术后6个月内均自愈),3例左心腔内仍有气体存在,再次排气后气体消失.术中TEE检查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术中TEE检查能有效地对术前TTE检查确诊,弥补和纠正其遗漏或错误,为术者提供直观的图像及有关的定量信息.是及时评价手术效果的良好佐证.可减少二次开胸手术.它是一种较好的诊断和监测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先天性心脏病修复矫正术整体过程中的一部分.
目的 探讨7岁以内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术中全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2 002例并发症情况,患儿平均年龄(2.4±1.8)个月(5 d~7岁),平均体质量(9.1±4.8) kg (4~21kg).结果 置人经食管探头失败2例(0.1%).其余2 000例患儿中,经食管超声检查相关并发症有:明显出血3例(0.15%);导致呼吸机气道压升高3例(0.15%);影响血压监测2例(0.1%);所有患儿转归良好.如置人探头失败作为并发症,则并发症发生率为0.5%(共计10例);如置入探头失败不作为并发症则为0.4%(共计8例).结论 婴幼儿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安全、可靠,但操作必须细致、谨慎.
目的 旨在研究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左室室壁瘤外科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左室室壁瘤并行外科处理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左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6.804±9.44)岁,所有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Ⅱ级或Ⅳ级;在回顾研究系列中所有患者,同时应用IOTEE来评价他们转机前后的心室容量,二尖瓣功能,左室心尖部血栓及其它;评价室壁的功能和存活性来引导切割和成形手术,另外还包括搭桥手术;35例巨大室壁瘤先行左室心内膜环缩成形术,然后线性缝合.结果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2例室壁瘤不典型,未处理,余35例患者经确诊均为典型的左室心尖部的巨大室壁瘤,术前左室的射血分数是(0.334±0.12)10例患者有轻中度的二尖瓣反流,4例患者有中度的二尖瓣反流,同时2例患者合并中到重度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反流.伴随的手术过程包括2例的双瓣置换术.在住院和随访中有2例患者死亡.对比术前和术后的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69±18 vs 42±16)ml,(P<0.05);左室的舒张末期容积(118±51 VS 79±25)ml,(P<0.05),左室的射血分数(0.334-0.12 vs 0.40±0.14).同时还发现根据IOTEE,1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86%),二尖瓣反流有了明显的改善,均不足少量,余有2例患者进一步进行了成形处理,反流也为少量.结论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左室室壁瘤的外科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病手术中体外循环主动脉深插管的监测价值.方法:采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82例瓣膜性心脏病人工瓣置换术及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矫正术行体外循环患者主动脉深插管进行监测.结果:82例患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均清晰显示降主动脉内两条平行排列之强回声光带,中间为无回声区,宽度与术中所用插管内径相符,拔管后均清楚显示降主动脉内强回声光带消失,成功率达100%.结论: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清晰地显示主动脉深插管的准确位置,其应用有助于准确可靠地指导体外循环主动脉深插管的完成,从而减少了并发症.
患者男,50岁,反复胸痛6年,咳嗽、咳痰伴气急2个月入院.曾有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史,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Ⅱ型糖尿病.术前查体:血压102/69mmHg(13.57~9.18)kPa,颈静脉充盈,两肺呼吸音增粗,肺底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113次/分,律齐,心界向左侧扩大,心尖部可闻及Ⅲ~Ⅳ/Ⅵ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导.胸部X线:两肺呈毛玻璃样改变,考虑肺水肿,心影增大.ECG:窦性心律,心率100次/分,左房扩大,ST-T改变,提示陈旧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左、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左前降支近端最窄处85%狭窄,回旋支分叉前99%狭窄,血流TIMI Ⅰ级,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
目的评价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自体肺动脉瓣替换主动脉瓣术(ROSS)术中的监测及引导价值.方法使用IOTEE对术前确诊为以主动脉瓣病变为主欲施行ROSS术的14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单纯主动脉瓣狭窄3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其它畸形8例.开胸或体外循环前通过IOTEE评价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测量瓣环内径,以帮助最终确定施行ROSS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术毕心脏复跳后通过IOTEE即刻评价主动脉瓣位自体肺动脉瓣以及肺动脉瓣位同种瓣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2例患者开胸前通过IOTEE发现肺动脉瓣狭窄,故未行ROSS术;余12例患者均施行ROSS术.术后11例患者主动脉瓣位肺动脉瓣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均良好,1例主动脉瓣位肺动脉瓣出现少-中量返流,及时与手术医师交流后遂再次转机行进一步手术以改善瓣膜返流情况.12例患者肺动脉瓣位同种瓣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均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结论 IOTEE可即刻评价ROSS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可避免二次开胸.
目的 应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及监测大动脉根部双换位术(改良的Nikaidoh手术).方法 使用IOTEE对1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欲施行改良的Nikaidoh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10例为TGA,4例为CTGA,3例为DORV,17例均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开胸或体外循环前通过IOTEE评价瓣膜功能,房室动脉连接,双流出道以及心内分流情况,最终确定施行改良的Nikaidoh手术的可行性.术毕心脏复跳后通过IOTEE即刻评价心内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心内分流均消失,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实现正常的房室及动脉连接关系;1例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偏快,压差约25 mm Hg(1 mm Hg=0.133 kPa,下同),2例左室流出道流速偏快,压差均大于10 mm Hg;1例出现右室功能不全,行ECMO辅助.结论 IOTEE能够引导及监测大动脉根部双换位术(改良的Nikaidoh手术),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复杂先心病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的矫治变化的工具.
目的 应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评价REV手术.方法 使用IOTEE对1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欲施行REV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例为TGA,3例为CTGA,5例为DORV,10例均合并心内分流,开胸或体外循环前通过IOTEE评价瓣膜功能,房室动脉连接以及心内分流等情况,最终确定施行REV手术的可行性.术毕心脏复跳后通过IOTEE即刻评价心内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心内分流均消失,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实现正常的房室及动脉连接关系;1例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偏快,压差约25 mm Hg(1 mm Hg=0.133 kPa,下同),2例左室流出道流速偏快,压差约16 mm Hg;2例出现右室功能不全,均行二次辅助转机和ECMO辅助.结论 IOTEE能够即刻评价REV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复杂先心病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的矫治变化的工具.
患者女,23 岁,因心脏外伤术后20 年,活动后胸闷气促加重伴水肿20 d 入院.查体:T 36 畅8 ℃,P 80 次/min,BP 130 /70 mm Hg .双侧颈静脉充盈,胸骨正中可见长约20 cm 术后瘢痕,双下肢水肿.心尖搏动有力,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 、3 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1976年,Frazin等[1]首次报道了使用M型超声技术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1980年,Matsumato等[2]改进了Frazin的探头设计,同时使用M型经食管超声在二尖瓣置换术中测量左心室短轴.随着二维显像技术的出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变得更加广泛.1987年,De Bruijin等[3]报道的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打开了术中超声的新局面.随着超声探头设计和换能器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现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通过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POTTE)与术中体外循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对二尖瓣反流(MR)分级的对比,评价2种检查结果有无差异、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200例MR手术患者,对比POTTE与IOTEE的MR分级诊断.结果:2者结果一致者143例(占71.5%,Kappa=0.56,r=0.71,P<0.01).与POTTE相比,IOTEE分级加重者19例(9.5%),多见于瓣膜器质性损害和偏心性反流;IOTEE分级减轻者38例(19%),多见于功能性相对关闭不全和中心性反流.在无~微量及严重MR者,2种检查结果较一致;而在少、中量MR,2者差异较大.IOTEE时有外科意义(中~严重)MR由132例(66%)减至111例(56%),有减轻MR分级倾向.与术前相比,麻醉后患者循环改变明显(P<0.01).结论:多数MR患者,POTTE与IOTEE分级诊断结果一致,但这2种检查不能相互替代.POTTE分级结果更能反映生理负荷下MR严重程度.IOTEE有确诊作用,但分级MR时需参考术前循环指标.
目的:总结分析术中超声心动图(Interoperation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IOTEE)在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hathy,HCM)扩大室间隔切除术(改良扩大Morrow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因梗阻型HCM行改良扩大Morrow术的56例患者的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nt及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析。
1994年1月至1999年6月,我们对221例成人心脏手术病人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术中监测,现分析结果如下.
患者女,72岁,因阵发性胸背部疼痛12年,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尚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2次/min,律齐,叩诊心界向左侧轻度扩大,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提示: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空腹血糖 0.8 mmol/L,总胆固醇 17.4 mmol/L,甘油三酯 12.1 mmol/L,高密度酯蛋白 0.9 mmol/L.入院后诊断考虑为:①冠心病,劳力+自发性心绞痛;②Ⅱ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提示:①病变累及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狭窄>90%;②室壁运动无异常;③心尖部憩室不除外.升主动脉+颈动脉+腹主动脉造影提示:左颈内动脉狭窄(起始部),双髂动脉狭窄(起始部).
患者女,46岁.反复关节疼痛30年,心慌气短1年,加重1个月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损害:二尖瓣狭窄(重度)伴轻度反流,主动脉瓣狭窄(中度)伴轻度反流;心房颤动;心功能III级.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国产勾孔(GK瓣)机械瓣置换术.术中体外循环下机械瓣置换顺利,缝合心脏和主动脉切口后,开放上、下腔静脉和升主动脉,心脏自动复跳.辅助30 min后,左房压6~8 mm Hg(1 mm Hg=0 133 kpa),动脉压108/72 mm Hg,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食管中段长轴观显示置换的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随心动周期交替启闭,功能正常,舒张期置换的机械二尖瓣开放(图1).在准备停止体外循环之前,左房压升高至26 mm Hg左右,动脉血压突然下降至56/40 mm Hg,术者未触及二尖瓣明显活动.即刻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人工机械二尖瓣在所有的心动周期中都处于静止状态,舒张期置换的机械二尖瓣均处于关闭状态(图2),同时左房胀大,确诊为置换的机械二尖瓣丧失功能.
二尖瓣成形术(MVP)保留二尖瓣复合装置的完整性,术后不需长期抗凝,是二尖瓣脱垂患者的最佳选择[1]。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 EE)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提供二尖瓣的解剖及病理改变特征等信息,在MVP术中起着重要作用[2‐3]。
TEE及术中TEE的发展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 geal echocardiogra phy,TEE)是指在手术室中进行的TEE,包括麻醉后手术前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和手术效果即刻评价.也可将TEE探头带到ICU病房继续监测.
目的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优势显而易见,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是来探讨它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中的应用优势和价值,能够为手术实践带来更多的借鉴意义.方法 把整个过程分为术中体外循环前和术中体外循环后,再选择的研究对象——需要做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患儿,他们患病后需要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对于这些数据,再进行一个术前诊断,修正之前在TTE检查中出现的的误、漏诊问题,最后对整个过程中的手术效果和心功能做出立即分析和评价.结果 TEE检查中,总数据共75例,成功案例73例.对于3例TTE诊断及缺损部位进行修正.TEE发现3例左心腔内排气前有气体,排气后气体消失.另有3例有残余分流,出现在室间隔缺损修复术在心脏复跳之后,因分流较小无需处理.值得一提的是,TEE检查中没有发现并发症的存在.结论 对术前TTE检查来说,它对评价手术效果作用很大.TEE能对术中TTE检查中的遗漏或错误进行改善和纠错,提供直观明了的图像和定量信息.能够减少二次开胸手术.作为一种较好的诊断和监测的方法,目前术中TEE检查已经与先天性心脏病修复矫正术分不开了,成为其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