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体外能够表达野生HBV的质粒pHBV3091为研究对象,用GFP基因替代HBV的S读码框构建携带外源基因的重组HBV载体pHBV-S-GFP.为了保证重组载体中外源基因能够有效表达及整个HBV基因读码框的顺利通读,在改造HBV时保留了S基因的前9个核苷酸使GFP与之融合,从而保证S基因起始密码子附近的DNA结构尽可能与野生HBV一致,保持HBV自身基因表达调控元件的特性.
分子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和临床医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疾病的分子和遗传机制研究的深化促进了对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了新的启示.人类疾病按分子机制可分为单基因性、复合基因性及获得性基因疾病.基因治疗据此可分为4种:基因替代、基因增强、基因阻断和基因疫苗.目前基因治疗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靶向性和安全性在用于临床治疗前尚待进一步研究.胃肠道和肝脏疾病的分子诊断将来会成为处理病人的一部分,并完善现有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
1 基因治疗概述1.1 基因治疗的定义 基因治疗的传统含义是指单纯校正突变基因来对遗传性疾病进行治疗。目前认为所谓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性目的基因通过基因转移的途径导入由于基因缺陷的患者体内靶细胞中并产生具有治疗功能的蛋白质。就是以正常的或野生型的基因替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常有4大策略: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体内最原始的细胞,它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干细胞因子和多种白细胞介素的联合作用下可扩增出各类细胞,所以可作为一种损坏或患病组织替代治疗的资源.然而,大量实验性文献提示胎儿和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组织在移植中经常出现免疫排斥.现就人类胚胎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屏障及目前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