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儿童动作协调问题在20世纪初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但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名称.Orton[1]和Gubbay[2]把这些儿童称为"笨拙的",他们有正常的智力,但动作技能存在障碍.Ayres[3]把某些学习障碍儿童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笨拙称为发展性失用症.她认为这种障碍是动作计划和执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感觉统合失调.Dewey[4]提出发展性失用症是"姿势操作障碍".它导致象征性姿势(有意义的动作姿势,如再见)、非象征性姿势(无意义的动作姿势,如模仿)和姿势序列(姿势组合以完成一系列动作)障碍.近年来,研究中经常引用的定义来自ICD-10[5]和DSM-IV[6].
目的:讨论胼胝体脑梗死后失用及空间忽略的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方法。方法探讨1例胼胝体脑梗死患者失用症伴偏侧空间忽略的康复经过。结果经过积极康复治疗,患者失用及空间忽略明显改善。结论对类似疾病,积极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目的分析胼胝体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胼胝体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肢体观念运动性失用、运动开始困难征、左上肢拮抗性失用、左侧肢体画图不能,康复训练效果好.
(接上期)5发生率失用症的发生率由于检查方法及病程不同有很大差异.根据Poeck的报道,采用与Liepmann相近的检查方法,观念运动性失用症在左侧半球损伤时,发生率约25%,观念性失用症发生率约4%,但是文献未记载患者的详细情况及病程[1] .根据Kertesz等报道,左半球损伤患者中,观念运动性失用症发生率,病程1个月以内55%,3个月以后40%[2].采用与Morlaas相近的DeRenzi检查方法,如不考虑病程,左半球损伤后,观念运动性失用症发生率28%~57%[3-8].急性期,观念运动性失用症的发生率46%~57%[6-7] ,约半数左右;如右半球损伤,相同的检查方法检出观念运动性失用症发生率20%[5] ,急性期发生率34%[6] .根据Poeck的报道,观念性失用症的发生率,左侧半球损伤时是28%[3],急性期为50%[6].
失用症是高级脑功能障碍中常见的且容易被忽略的临床症状之一.失用症的存在将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回归社会能力,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临床医护人员及有关康复人员缺乏对失用症的认知及足够的重视.若能及时发现、评估失用症并能给予恰当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整体康复将会事半功倍.本文重点介绍失用症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评估方法及康复治疗等.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及脑外伤等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在某些患者可能是唯一或者突出的症状,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常常使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l-3].吞咽失用症是吞咽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在自主、有意识性吞咽时吞咽功能明显受损,但是自动、无意识的吞咽功能相对保留.目前关于吞咽失用症的相关文献较少,国内对于吞咽失用症的认识尚不充分,故本文对吞咽失用症的定义、机制、临床检查方法、临床治疗加以概括总结.
言语失用症是指因脑损伤造成的不能将形成的和填充好的语音框架转换成以前学习过的、用来执行有目的的运动参数,即言语肌肉运动的位置、范围、协调性和运动序列的编程能力受损产生的运动性言语障碍.患者无明显的肌肉无力或肌肉运动减慢.
1 病例 患者 男性,51岁,右利手.以突发左侧肢体运动障碍、言语表达障碍3 h,于2000年3月5日入院.该患者发病当日值夜班,晨6时许准备去洗脸时突然倒地,左侧肢体运动障碍、言语表达障碍,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7岁,因右上肢书写不灵活,逐渐发展不能书写,性格由活泼变为少语无言,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正常上课2月。但从无头痛、昏、晕、呕吐等,无视力改变。近来右上肢进餐用筷困难,并感无力,颤抖而来院就医。查体:一般情况好,呆板状态,提问对答清楚,眼神反应呆钝,无口角歪斜,颈软,心肺腹部体征正常,神经系统检查,视、听、痛、温觉正常,病理反射征未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尿常规正常,胸片正常,肝肾功能……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引起拮抗性失用的特点和机制.方法 对1例表现为发作性拮抗性失用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头颅磁共振、颈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神经心理检查提示为拮抗性失用,头MRI示右侧胼胝体梗死,予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治疗后发作减少.结论 胼胝体梗死可以引起发作性拮抗性失用为特征的神经心理症状.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 对2005年7月收治的1例53岁男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黑蒙、言语不利,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以失用为主要表现.头部MRI检查可见左侧脑室旁、胼胝体梗死,右侧基底节、脑桥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发性血管狭窄,其中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最为严重.经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失用可以是胼胝体梗死的主要表现,其病因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预后良好.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 (Occupation Threapy,OT)对脑卒中致失用症的治疗效果 . 方法 30例患者训练前后均经相关的失用症量表评分 , 日常生活活动 (ADL)评分采用改良 Barthel指数 (BI)进行评定 , 运用 OT的形式 , 对不同的脑卒中伴有失用症的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的训练 , 训练时间 2~ 6个月 . 结果患者的失用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 其中结构性失用和穿衣失用有效率为 57.1% 和 50.0% , 意念性失用和意念运动性失用的有效率为 80.0% 和 81.8% ; ADL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运动性失用提高 98.5% , 其余失用提高 72.0% 左右 , 结构性失用没有改变 ,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 P< 0.05) . 结论通过 OT的康复方法训练患者 , 对患者的失用现象改善和 ADL提高有效 .
失用症多见于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以观念运动性失用症较为常见,穿衣失用症则非常少见[1].病毒性脑炎后发生失用症鲜见报道,而同时出现观念运动性和穿衣失用症的病例文献中未见报告.
长期以来,失用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核心症状之一,相对于记忆、语言等领域,对其系统性研究较少,而失用却是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联系最紧密的症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对失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提出新的见解和更完善的理论模型,而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故本文将对近年来失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引言1.1 背景失用症是最重要但同时也是了解最少的主要行为神经病学综合征之一.与失语症不同,失用症通常被许多医学院的神经科教程忽略,甚至有资质的执业神经科医生可能也没有很好地理解失用症.尽管不受重视,但失用症是精神状态检查中最佳的定位体征之一,也能预测卒中或者痴呆患者的残疾(与失语症不同).失用症患者不会使用工具;因此,他们不太可能胜任日常生活活动.在不伴失用症时,失语症患者可以独立生活,如乘坐公车或地铁,可以过着相对正常的生活;伴有严重肢体失用的患者则很可能遗留生活不能自理.
失用症(apraxia)首先为Steinthal(1871)提出,是指有目的的运动不能,是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在无意识障碍,无语言、认知功能障碍,也无肢体运动、感觉障碍时不能完成已习得的、有目的的单独或系列动作[1].Zwinkels等[2]的研究表明,左、右侧脑损伤后失用症的发病率分别为51.3%、6%,其中急性期观念性失用的发病率分别为28%、13%,观念运动性失用的发病率分别为57%、34%.由于失用症严重影响到脑部病变的功能康复,故对失用症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的研究可以促进对脑功能的理解.现对失用症的分类、临床检查方法、相关疾病和治疗方面综述如下.
目的 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观念运用和及物运用功能的研究,初步了解AD患者的运用能力及运用功能障碍的类型和机制.方法 采用功能匹配(包括对图片物体命名及功能相关选择)、及物使用工具、新工具任务和图片命名任务,对20例AD患者以及20例对照组的运用功能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D患者的运用功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物体命名、功能匹配、及物使用工具、新工具任务和有生命图片及无生命图片命名测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6.45,-5.94,-4.16,-4.81,-2.17,-2.08;均P<0.05).相关分析提示AD患者的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与运用功能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AD患者在各项运用功能中均有损害,主要表现在观念运动性和观念性失用,其中以概念损害更严重,推测AD患者的失用可能是由于语义加工的障碍所致.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常有失语和失用症.65岁以上发病者称晚发型痴呆,多为散发,病变发展较慢,研究发现,除了发病年龄早晚有区别外,他们在临床症状和脑病理改变方面明显不同.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变性疾病.我们对核酸共振检查证实为脑萎缩而临床表现为痴呆的26例AD病人进行脑电图描记,并与13例正常老年人脑电图进行对照,现将其脑电图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患儿,女,年龄11岁,患病前读小学2年级,右利手.因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于8岁3个月时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深度昏迷40 d,伴抽搐, 继而昏睡.
神经失用症是指神经结构完好但传导功能障碍.如果去除导致阻滞的原因,那么神经的传导功能可以恢复.
目的:观察作业训练对偏瘫患者失认症和失用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偏瘫患者按失认症和失用症量表进行评定,观察各类失认症所占的比例,对存在失认症或失用症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每日训练1次,每次30min,1-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前后分别进行评价.结果 30例偏瘫患者有11例存在失认或失用,阳性率为36.7﹪康复治疗前后两次评价结果,分别为20.16依1..02和25.02依1.92,差异有显著性(P约0.05),说明失认症、失用症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疗效确切.结论:偏瘫患者中,失认症、失用症存在一定的比例,应列为常规检查,早期发现,及时康复治疗.
讨论1例多个病灶致失读症、失语症及失用症同时存在的病例特点、康复评价方法及康复效果.
患者,女,40岁,右利手,农民.因突发左侧肢体不能活动伴言语不清1.5 h于2004年11月23日入我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病史.入院后嗜睡,体查欠合作,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左侧锥体束征阳性,头颅MRI示右侧额颞顶部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为:①脑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②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治疗1周后,患者神志清楚,体查合作,汉语失语检查法简化法检查无失语,MMSE检查无智能障碍,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左右侧肢体无失用.颅神经检查:双侧角膜、睫毛反射及瞬目正常,令其做闭眼动作时,仅能闭合右眼,左眼无闭眼动作,但自发闭眼好,睡眠时能闭双眼,无Bell征现象,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口角右歪,鼓腮左侧漏气,伸舌偏左.针对闭眼困难,嘱其对着镜子做闭眼训练.锻炼1 d后,患者可完成闭合双眼和单独闭合右眼的动作,但不能执行单独闭合左眼的动作.继续以上闭眼训练,到患者出院时,住院27d,单纯闭左眼动作仍不能完成.根据以上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该现象符合闭眼失用症.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三大死因之一,脑卒中不仅引起偏瘫和各种神经受损症状,还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而失用症是认知障碍中常见且容易被忽略的临床症状之一[1]。失用症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回归社会能力[2]。目前,国内外对失用症理论见解和评估治疗方法仍较少[2-4],故对失用症分类、评定、治疗做一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发育性语音失用症的病因涉及语音的运动计划问题,并与儿童语言发育水平有关.其表现特征主要是语音发育迟缓,将声音和音节组合成单词的困难,语音产生的不稳定性等.同时还可伴随运动的不协调,咀嚼、吞咽的困难和语言发育的问题.治疗方法主要是帮助儿童学习声音和声音组合的原则,语音运动的原则,反复多次地进行语音运动的操练.发育性语音失用症的预后受问题本身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治疗时间的影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尽可能最佳的沟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