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研究探索人类记忆、学习、情绪调控等认知功能、感知功能、运动功能的神经电刺激增强.脑机接口可用作更精细化的神经电刺激,它的信息读写性能提升也得到研究.非侵入式刺激以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为代表,实施较为便捷,但是在长期有效性和刺激精度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侵入式刺激方式以脑深部电刺激(DBS)、迷走神经刺激(VNS)为代表,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刺激具备高精度特性,但是在增强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上存在限制.对以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人体增强研究的局限和发展趋势进行评论.
脑深部电刺激(DBS)作为神经调控的主要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物难治性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Meigc综合征、躯干前曲症、不宁腿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为运动障碍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DBS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结合药物调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的帕金森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均以STN为刺激靶点.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肌僵直、运动徐缓、震颤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美多巴等药物用量明显减少.其中术后缄默2例,经治疗后好转,出现左侧中指及无名指屈肌挛缩1例,调整刺激参数及药物后改善不明显.结论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可靠,但可明显减少美多巴药物用量,减少大剂量药物治疗带来的异动等并发症.
肌张力障碍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脑内一些神经递质的代谢及传导出现异常,从而直接或间接增加了运动神经突触间的兴奋性,削弱了其抑制性,最终产生的以全身或局部的异常动作和(或)姿势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故临床对其处理的重点主要为对症治疗.随着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的深入发展,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肌张力障碍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疗效及相关并发症.
本文综述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常用靶点的临床应用,目前常用靶点包括丘脑腹中间核(Vim),苍白球内侧(GPi)和丘脑底核(STN),根据病人症状可选择不同靶点.Vim DBS对单纯震颤的帕金森病有显著疗效,GPi DBS和STN DBS适用于既有震颤和僵硬的帕金森病病人,又适用于运动迟缓和异动症病人,术后可逐渐减少服用多巴胺的剂量.目前认为STN DBS缓解震颤和僵硬疗效要优于GPi和Vim DBS,研究表明STN DBS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它抑制了STN的过度兴奋,使谷氨酸的释放减少,降低对投射区域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可作为DBS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靶点.
对于难治性癫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定义,一般认为经正规抗癫癎药物(AED)(至少2种或3种以上可达有效血药浓度的AED)治疗仍难以控制、长期频繁发作(每月平均发作一次>18个月)者即称为药物难治性或顽固性癫癎[1,2].难治性癫癎具有以下特点:症状性癫癎、发病年龄早、病初发作频繁、出现多种发作形式、伴发或继发智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