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症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小儿骨科疾病,由滑膜皱襞嵌压在关节间隙引起[1]。自2008—2014年,本研究采用柔筋牵骨手法治疗该病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贾少波,顺德府之俊才,性情中人,书法以草书而见长,兼隶书,草书狂而不糙,隶书苍劲而秀俊,其画多性情,然放而不造,骨法于画,而多重境,以心性作画,用笔时如潺潺流水之声,时如鸟鸣猿啼,用墨飞扬而有序,画树直插云天,画石如钢如铁,乙未福年,少波大获国展四奖,又入一十有一之大展,可为画者之盛宴,可贺!望吾弟不骄不躁,再接再厉更得画事之荣!
颞下颌关节由髁状突、关节窝、关节盘、关节囊组成.颞肌、咬肌、翼内肌三对升颌肌群参与其闭口运动,而翼外肌、二腹肌等降颌肌群参与其开口运动.颞下颌关节是人体唯一的双侧连动关节,髁状突除了铰链运动外,在大张口时还可以沿关节结节滑动,当髁状突滑动超越关节结节正常限度而无法自行返回时,即发生颞下颌关节脱位,其分为急性脱位、慢性脱位以及习惯性脱位.由于颞下颌关节骨质磨耗、关节囊松弛、咀嚼肌张力改变以及急性脱位后治疗不当,可引起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此病常见于老年人,症状为大张口后不能闭合,患侧后牙无法咬合,耳前区凹陷,语言及进食功能障碍,症状反复出现,轻者数月1次,重者1天可出现数次,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增加医疗负担.关节结节增高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但是关节结节增高术需游离植骨,开辟第二术区,并存在植骨失败风险,患者往往难于接受.因此,本文拟报告1例三文治植骨法关节结节增高术治疗颢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的病例加以分析.
我院自1989年~1997年,应用小切口双L截骨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128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寰枢椎不稳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中以外伤居多,严重致残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是其特点.由于寰枢椎靠近生命中枢,故寰枢椎不稳治疗颇为棘手.自2000年1月~2004年3月采用微粒植骨法融合寰枢椎治疗寰枢椎不稳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骨关节病人又称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s OA),是一种退行性的关节病,它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危害社会生产力.其发病率极高,是目前影响病人生活水平所不容忽视的一种疾病.它在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它的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软骨下及关节周围继发的骨质增生,同时常合并继发性的滑膜炎症.
祖国医学无"骨质疏松"病名,从其发病部位及临床症状来看,它隶属于祖国医学"骨痹"、"骨痿"范围.我们依据中医肾主骨理论,应用补肾健骨法,开展穴位注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了7例颈椎病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42~81岁,平均52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狭窄部位C4-5 2例,C5-6 5例,C6-7 1例,其中单节段6例,双节段1例.
(趾)外翻是成年女性常见足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然治疗的方法有130多种,但是还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作为通用方法使用.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小切口、跖骨颈梯形截骨致嵌插骨折,并辅以软性外固定治疗(趾)外翻106例(182足),疗效满意.
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我们采用口内人路高速旋转碎骨的手术方法,去除肥大的下颌骨24例,通过临床观察及随访发现,该高速旋转碎骨法,不仅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而且术中视野暴露清楚、去除下颌骨的量及弧形容易掌握,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
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依赖于干细胞本身,而且依赖于造血微环境即造血间质结构和功能的完善.我们[1]曾报道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成熟肽(rhBMP-2m)对受照小鼠造血损伤有治疗作用,但它究竟是作用于造血干细胞或是作用于造血间质细胞或两者兼而有之未见报道.笔者研究目的是利用皮下移植股骨法[2]观察骨形成蛋白(BMP)对受照小鼠股骨造血干细胞和造血间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病,疑难病,中医在临床上称为"髋骨痹"或称"骨蚀".一般起病缓慢,目前此病病因较为繁杂,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根据肾主骨而生髓,骨髓又是造血器官,肝主筋,荣筋这一理论,采用具有补肝肾,填精补髓,舒筋活络,化瘀止痛之荣筋健骨汤为主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做一简介.
俗话说,人老骨先衰,把骨头保护好,才能健康长寿!7:00给膝盖做个按摩早上醒来后,不要太着急起床,给膝盖做个按摩护理吧.经过一晚上的静止休息,都没怎么动,醒来时膝关节和周围的肌肉都是僵硬的,给它放松一下,让膝关节一天都状态良好.做膝关节养生操只需要几分钟.要点是:一摸二刮三绷四勾.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骨折.传统分型为伸直型和屈曲型、粉碎性骨折,其中伸直型(克雷骨折)为多发.临床上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小夹板外同定治疗,随着对该病治疗方法研究的深入,对该类型骨折复位后的外同定方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特别是闭合复位外同定后腕关节处于掌屈位、中立位,亦有人主张同定于背伸位 [1].我们用传统蒙医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腕关节轻度掌屈位同定,喷酒按摩,早期功能练习法治疗克雷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本院于2000年2月起,采用垂直锁骨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至今共应用3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对于儿童前臂双骨折移位严重,骨折端有背向侧方移位,临床上单纯采用常规的复位手法有一定的困难.经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以回旋分骨法复位儿童前臂中1/3双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自2000年起,我院采用微粒植骨法结合头环背心治疗环枢椎不稳定8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24~53岁,平均36.8岁.导致环枢椎不稳定的原因分别为:先天性环枕融合合并环枢椎脱位1例,环椎横韧带断裂1例,枢椎齿状突骨折6例.除先天性环枕融合病1例外,其余7例均为外伤所致,车祸伤3例,矸石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他人拧伤颈部1例.除1例先天性环枕融合患者外,其余患者受伤距就诊时间为20d~3个月,平均38d.
前臂肌肉较丰富,有屈肌群、伸肌群、旋前及旋后肌群共同作用,因此前臂双骨折临床上移位方向复杂并多伴旋转移位,给手法复位带来一定的难度.自2003~2005年,作者采用侧方分骨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2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植骨术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有phemister植骨法、上盖植骨法、嵌入及骨槽植骨法等.自1995年7月我们采用滚齿式植骨治疗四肢骨干骨折不愈合36例,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提起亲子鉴定,很多人会想到古代小说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认亲.宋代<洗冤集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玉娘的丈夫被人杀死.宋慈查出真相,玉娘的父亲和魁就是元凶,原来和魁并不是玉娘的亲生父亲.在公堂上,宋慈找来玉娘亲生父亲的骸骨,以滴骨法检验.玉娘刺破手指,指血很快渗入骸骨中,确认玉娘与死者有血缘关系.
我科从1996年~2003年采用过牵分骨法手法整复治疗前臂双骨折6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颌角肥大导致面下1/3突出呈现方形脸面容(俗称"四方脸"),使女性面容表现出男人的剽悍和刚毅而缺少了女人的妩媚温柔.依东方人审美观点被视为面型上的缺憾,许多人常通过手术方法来达到"瓜子脸".以往的手术有口外、口内和口内外联合入路等3种术式,近年来多采用口内入路.手术方法包括磨骨法、截骨法和劈骨法.目前大多数医师均采用磨骨、截骨和劈骨相结合的方法.截骨的方式有:直线截骨法[1],多次直线截骨法[2],弧形截骨法[3]等.现就该手术术中配合和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近年来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并与锤凿去骨法比较,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下颌阻生智齿需采用去骨法拔除的患者共129例(同一患者两侧阻生都需去骨法拔除者则按2例计)随机分为涡轮钻去骨法组和锤凿去骨法组,前者68例,后者61例。男性73例,女性56例,年龄19~36岁。阻生类型:低位近中阻生28例,低位水平阻生26例,低位垂直阻生12例,中位近中阻生32例,中位水平阻生19例,高位水平阻生8例,高位垂直阻生4例。
对于残根、断根的拔除,传统上采用根钳拔除法、牙挺取根法、翻瓣去骨法、分根法、根管扩大针去根法等.临床上低位残根、断根的拔除存在难度.低位残断根往往伴有畸形根尖或骨性粘连等,更增加了拔除难度,常会有创伤大、拔牙时间长和术后感染等缺点.为了避免以上缺点,笔者用涡轮钻去骨增隙对186例患者进行牙根拔除术,并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近年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去骨法拔除下颌生牙并与锤凿法比较,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将下颌阻生牙需采用去骨法拔除的患者共129例(同一患者两侧阻生都需要去骨法拔除者则按2侧计)随机分为高速钻去骨法组和锤凿去骨法组,前者68例,后者61例,男性73例,女性56例,年龄19~36岁,阻生类型:低位近中阻生28例,低位水平阻26例,低位垂直阻生12例,中位近中阻32例,中位水平阻生19例,高位水平阻生8例,高位垂直阻生4例.
本院自2002年6月至2003年10月用错位切除耳廓软骨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21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21耳)中,男19例(20耳),女1例(1耳);年龄28~61岁.右侧14耳,左侧7耳;囊肿位于三角窝10耳、耳甲腔6耳、耳甲艇3耳、舟状窝1耳、耳甲腔及耳甲艇1耳;囊肿长1.0~3.2cm不等;发现至就诊时间12小时至5天.
取髂骨术是骨科临床常用手术之一.因其手术较小,常不被重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甚至高达24%~49%[1,2].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自体髂骨取骨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良,开展了“栅栏样”切取髂骨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对112例患者术中采用“栅栏样”切取髂骨法切取髂骨,其中92例患者获得随访,男49例,女43例;年龄18~73岁[ (37.2±5.4)岁].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17例,后路胸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12例,前路胸腰椎椎间植骨融合10例,胫骨平台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跟骨骨折等关节周围骨折Ⅰ期植骨14例,新鲜长骨粉碎性骨折Ⅰ期植骨5例,骨折愈合不良或不愈合植骨13例,慢性骨髓炎Ⅰ期植骨4例,良性骨肿瘤植骨17例.
1995年6月~2000年10月,我院收治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22例,本院5例,外院17例.全部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同时进行自体骨移植,将其分为颗粒状和细棒状植骨两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