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水有着天然的喜欢和独有的情钟,水和人类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干百年来,人对水就有看千姿百态的咏叹和绵绵悠长的怀恋,这些无不承载着中国文人对水滔滔不绝的人文意念.孔子曾对河川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将流失的时间比喻成东去的流水,引人萌发生命无常、今昔兴衰的感嗟.郭璞的"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把滚滚流水看做是自己青春岁月的消逝,一种把捉不住的感伤跃然纸上.当然也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孟浩然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既是对自然河山的赞美,也是诗人一种情绪的释放.
荭草为蓼科植物荭草Persicaria orientalis, 生长于河川两岸,水沟旁,荒地沟边,山野湿地.常成片生长,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全草味辛,性温,有小毒,祛风利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脚气,疮肿.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荭草的药理、药效研究的不断深入,荭草的药用价值逐步突显.现将荭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总结如下.
为及时掌握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生和流行,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固原市原州区健康人群分年龄组进行抽样检测;于2006年4月分别在原州区三营镇、张易镇、头营镇、河川乡、开城镇、中河乡按照0~、5~、10~、15~、25~、35~、45~岁7个年龄组随机采集血标本,每个年龄组抽检30人,共210人,分离血清,-20℃保存待检.
水色变异的原因这一代许多人的共同记忆,便是童年时戏水的清澈小河,随着岁月变成了不堪回首的污浊臭水沟.而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河川本身其实具有自净能力,如果排人污染物的量在其允许范围之内,会被其中的细菌自然分解而不累积,但若污染量太高,细菌分解消耗水中氧气过多,栖息的鱼类及其它生物就会窒息而死,且水体的色度和浊度也会增加,进而发出臭味,甚至演变成河川的死亡.
广西桂林、四川九寨、云南丽江、蒙古草原,祖国大好河川我最梦想去这四个地方,现在还没走全.人生过了一半,梦想也刚好实现一半,而且次序井然,很是神奇.更没想到,会是借他人之光实现梦想中的九寨之旅--去年11月底,随 "禾邦-PTO采购沙龙"进入了海拔3000多米的人间天堂.
1 流行概况宁国市曾是我省血吸虫病流行较重的地区.全市29个乡镇,231个行政村,总人口37.98万人,耕地面积16 135.39公顷,血吸虫病流行152个行政村,流行村人口213 841人,占全市总人口56.50%.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2 525 982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31 870人.钉螺广泛分布于河川平畈农业耕作区,其中水田面积占68.9%,灌溉沟22.2%,余为滩地、塘、山洼、竹林及一些特殊环境.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15.6%,耕牛平均感染率12.6%.累计患病率>10%的有20个乡镇,最严重的为宁墩乡和竹峰(原西津),全市历史累计晚血病人1 196人,急血168例,累计查出病牛3 008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