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水有着天然的喜欢和独有的情钟,水和人类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干百年来,人对水就有看千姿百态的咏叹和绵绵悠长的怀恋,这些无不承载着中国文人对水滔滔不绝的人文意念.孔子曾对河川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将流失的时间比喻成东去的流水,引人萌发生命无常、今昔兴衰的感嗟.郭璞的"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吒"把滚滚流水看做是自己青春岁月的消逝,一种把捉不住的感伤跃然纸上.当然也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孟浩然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既是对自然河山的赞美,也是诗人一种情绪的释放.
今年的仲夏七月真够刺激,从南到北暑气嚣张,许多大江流域还洪水滔天,唯有太行山西麓的古城太原一派清凉世界,连日的午后小雨更让人觉得玉宇澄阔.《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组织的小型"卫生保健改革比较研讨会"寻址太原召开,真是福气.
相传远古时期鸿水滔天,鲧奉命治水,采用"堵"的方法,筑坝堵水,9年而洪水不息.大禹继续治水,改用"导"的方法,开山凿川,九川入海,13年而水息.目前,多器官衰竭(MOF)的防治就面临着"堵"与"导"的困惑.
在上世纪1998年抗洪报道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画面:洪水滔滔,一片汪洋中,一个幼小的生命紧紧抱着摇摇欲坠的杨树.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叫江珊,年仅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