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用的制作人体骨骼标本的方法有水煮法[1,2 ]、药液浸泡法[3,4]、自然腐蚀法[5]等,处理过程较为复杂,且有碍环境卫生.为了给教学、医疗提供优质的骨骼标本,我们利用收集到的腐烂尸体,在自然腐蚀法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将尸体砌池掩埋,制作数套完整的人体骨架标本.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我们采用硅胶作粘合剂,金属作支架串制人体骨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方法介绍如下.
人体骨架制作是一项传统的解剖学技术,也是解剖学技术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同时制作精良的骨架是解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骨架的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结实耐用,同时也要外形美观,更接近生理状态.为此,笔者在学习和研究前人骨架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对制作材料、连结部件以及制作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成功地制作了质量较高的骨架,在解剖学教学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制备一副人体骨架,采用土埋腐蚀法大约需3年时间,且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易腐蚀过度或软组织不能完全腐蚀,骨骼丢失等.采用煮沸方法,包括穿制骨架工作,只需2~3月的时间即可完成,工艺效果明显改观.我们在传统煮沸方法基础上又作一些改进.
要串制一具高质量的整体骨架特别是胸廓部的串连确非易事,除受骨骼材料来源的限制外,所选用的连接材料是否坚固耐用,采取什么样的串接方法都直接影响到所串骨架的质量、外形和寿命.白永庆、李占国等采用合成粘合剂粘合肋骨[1,2],段坤昌应用脱钙后加钢丝贯穿肋骨的方法修补人体骨架胸廓部[3],张光旨采用铜丝捆扎的方法连接椎骨和肋骨[4]等,尚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合成粘合剂的寿命问题,椎骨和肋骨小头处骨松质较多而不能受力过大等.笔者在串制整体骨架的过程中,采用自凝牙托材料作粘合剂粘接椎骨和肋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药理学》是联系文化课与临床课的桥梁.同学们进入卫生职业学校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同学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能知道自己身上有几块骨骼和肌肉,在实验课时,同学能把骨头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架,所以,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然而,当同学们学习《药理学》时,他们面对陌生而又繁多的药名和看不见、摸不到的药物作用原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急剧下降,学生常抱怨老师的讲课不生动.
在以往中制人体骨架标本过程中,胸肋间代替肋软骨的连结材料常用牛皮、塑料、纸浆等,不但制作繁琐,形态、色泽相差较远,而且连结疏松不耐用,其效果都不为理想.取牙托粉连结,凝固快,连接牢固,但无弹性、韧性,也有不能很好体现胸廓生理结构特点(胸廓运动)的不足之处.利用肋软骨自然连结,其胸廓形态及各部位比例真实,但脱水后肋软骨的收缩率高,外形变细,颜色加深.本文采用玻璃胶用于胸、肋骨之间包裹肋软骨支架的连结方法,通过修整造形来代替肋软骨.起到了方法简单、操作自如、造形完美、形态逼真、连结牢固、经久耐用的最佳效果.自2000年采用该方法串制的人体骨架标本至今完好无损,深受专业工作者的爱好和好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