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不同研究的需要,目前已有很多种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现将常用的心肌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病理机制及其应用作一综述.1 实验动物的选择常用的实验动物主要有各年龄层次的鼠、家兔和狗等,其中大鼠最为常用.大鼠价格低,易于饲养管理,基本可用于各种心肌损伤模型,但由于体积小,如需手术制作模型,则易损伤其他组织器官.家兔易于手术操作,但较脆弱,术中易猝死,不能耐受慢性模型的制作过程.狗等大型动物易于实验外科手术操作,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多次采血、多项指标测定,还可用于制作急、慢性心肌损伤模型.根据所做的实验选择合适的动物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赵勇,医学博士,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微创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山东省激光医学会泌尿男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男科学医师分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委员会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美国Vanderbilt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十佳”青年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按传统方式培养的临床型外科医师,具有扎实的外科基础,掌握最先进的微创技术,能够灵活、熟练地选择运用微创或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特别是在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次应邀赴北京、重庆、广州、郑州等“三甲”医院会诊手术,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两次应邀作为主讲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现场直播。在各级核心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为展示我国实验外科近年来的新进展、新成果,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学组定于2002年4月26~30日在南京召开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实验外科学术会议,会议将授予会议代表中华医学会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征文通知如下:1.征文内容:(1)消化系外科(肝、胆、胰、胃、肠、脾、食管等)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2)外科基础(感染、休克、营养、创伤、多系统功能衰竭、移植与免疫、疼痛治疗等)研究;(3)外科临床实验研究的经验和体会;(4)外科新技术、新方法;(5)组织工程、细胞工程研究;(6)其他.2.征文要求:(1)论文请寄全文及800字以内的摘要各一份(自留底稿).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邮编,姓名及论文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无摘要者恕不受理;(2)论文应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具有理论价值或临床实用价值.投稿须由作者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同意,并请在信封正面注明会议征文字样;(3)欢迎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外科医师踊跃投稿,介绍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工作经验;(4)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或发表过的论文不予受理;(5)截稿日期:2002年1月30日;(6)来稿请寄:南京市广州路300号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病区钱建民或张浩收.邮编:210029.电话:025-3718836转肝脏外科.
吴在德教授,1927年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毕业于原中南同济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留在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工作至今.他既是一位外科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曾任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长、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副会长、中德医学协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同济医科大学学报>主任编委、德国<外科胃肠学杂志>学术顾问等职.现任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总编辑等职.
为了使广大专业工作者及时了解掌握我国颅脑外伤方面的情报信息,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即文摘法),对本学科主要期刊作了初步调查,即对1995-1999年<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中有关颅脑外伤的文献逐一统计整理,从中找出该学科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专业工作者学习参阅.调查结果表明,1995-1999年共有65种期刊登载颅脑外伤方面的文献,共计615篇,其中载文量在5篇以上的期刊有19种,依次为:1.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88);2.中华创伤杂志(179);3.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3);4.陕西医学杂志(19);5.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4);6.中华外科杂志(13);7.中国急救医学(11);8.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1);9.实用医学杂志(11);10.四川医学(10);11.中原医刊(7);12.广东医学(7);13.广州医药(6);14.医师进修杂志(6);15.天津医药(6);16.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5);17.苏州医学院学报(5);18.中级医刊(5);19.江苏医药(5).这19种期刊合计载文量531篇,占86.34%,其中前12种合计载文量493篇,占80.16%,能满足80%的信息量;是我国颅脑外伤主要期刊,前6种合计436篇,占70.89%,能提供70%信息量;前2种合计367篇,占59.67%,能提供近60%的信息量;特别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载文量最多,达188篇,占30.57%,能提供30%的信息量,是我国颅脑外伤首选核心期刊.这19种期刊是广大专业工作者获取我国颅脑外伤情报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事临床科研必需的参考工具.因此建议广大专业工作者学会掌握利用这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科研工作.
实验外科是外科领域的转化医学,为了更好地开展外科转化医学应选择正确的课题,关注医学软科学、比较医学,加强新型医学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模式生物.外科医生应接受正规的培训和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科研,包括RCTs、定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实验外科也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
根据近几十年医学发展的态势,预计外科与实验外科在未来的20~30年内将在以下领域继续取得进展.
目的探讨羊的全身麻醉方法.方法采用氯胺酮-γ-羟丁酸钠-戊巴比妥钠静脉复合麻醉对15只普通山羊施行麻醉,并按体重分组,进行麻醉期生理指标、麻醉药物剂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的对比研究.结果不同体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效果完善,手术维持时间长(2.5~3.5h),苏醒较快(2~10min) .结论此方法克服了戊巴比妥钠麻醉剂量大、呼吸和循环抑制的缺点 .而羟丁酸钠可延长全麻作用时间,减少氯胺酮的维持剂量.
近年来,笔者已累计为20多家医学专业期刊审理过几百篇稿件,其中既有来自 Lancet、Cancer Research、Liver In-ternational 等 SCI 期刊的特邀审稿,也有来自国内一些核心或统计源期刊的固定审稿,如《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腹部外科》、《肝胆胰外科杂志》等。回顾这段审稿经历,我尽自己所能,给投稿人一些合理的修改建议,以帮助其改善论文质量,从而实现最终顺利发表。诚然,作为一名较为苛刻的审稿人,我经手处理的稿件接受率相对不高,因为我不能容忍一些非常明显致命的问题存在。同时,我自己也是一名较为积极的投稿人。在这个长期的创作和审稿过程中,我有一些针对如何成功发表医学论文的体会,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中国是胃癌大国,且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目前我国胃癌的总体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分子实验技术和临床试验研究的发展,全球胃癌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胃癌分子病理机制、胃癌外科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的胃癌工作者们提供参考.
外科实验研究的内容一般是针对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血管外科实验研究也同样遵循这个基本原则.实验外科并非简单的藉助动物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范畴,而是利用科学方法、科学手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直接或间接对人体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演变和转归以及预防和治疗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下就血管外科实验研究现在主要的热点问题探讨如下.
我国心胸外科的实验外科发展迅速,研究水平也逐年提高,有的课题已经取得可喜成绩,并初步进入临床试验观察阶段;有的课题虽对临床至关重要,但由于实验步骤程序复杂,或受各种因素的限制,至今仍进展缓慢滞后.应该指出,实验外科并不等于就是"动物实验",其主要内容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两个方面.在动物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随机、对照和盲法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均属实验外科范畴.下面就部分已崭露头角但尚需加大力度研究的内容作概略评述.
一、简单历史回顾ECk1877年对犬施行的门腔静脉吻合术开创了门静脉高压症研究的实验外科时代.1900年Preble依据对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的患者尸体解剖发现和随后McIndoe对肝硬化标本进行的灌注实验确认了肝硬化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关系,奠定了肝硬化时肝血窦受再生结节压迫,血窦变窄,肝内血管床容量减少,血流阻力增大,门静脉压力上升,导致侧支循环生成和曲张静脉这样一种近似完美的发病机制.
整形外科是一门以临床外科专业为重点的外科专业,在国内外莫不如此,一位出名的整形外科专家,人们都会以"心灵手巧","巧夺天工"在称颂他的医疗技术.但自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整形外科逐步和实验外科及实验室研究相结合而走上了扩大医疗范围,缩短了疗程和提高了修复再造技术,并吸取和渗透其他学科新技术,从而提高了本专业层次,更好更快地为广大临床病员服务.整形外科专业从本质上亦改进和扩容了自己,称之谓整复外科或修复重建外科而当之无愧.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整形外科如何结合实验外科得到发展的情况略述于后.
我国外科事业的开拓者黄家驷教授十分重视外科的实验研究,他认为:"实验外科对外科的发展极其重要,它是打开外科禁区的一把钥匙".就是靠这样一把金钥匙,心脏外科工作者为世人打开了心脏外科禁区的大门.在新的世纪里,为了更快地发展我国心脏外科事业,进一步缩小其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我们务必更加重视心脏外科的实验研究.掌握国外心脏外科实验研究的动向,是确定我国心脏外科实验研究方向、提高我国心脏外科实验研究水平的关键.
人工智能是一门通过计算机模拟人脑智能行为的总称.当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已取得显著进展并已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现代医学需要人工智能.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网络临床数据库己成为我国实验外科当务之急.我们要开展人工智能在外科学领域的各项研究,包括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大数据、脑科学、手术机器人,并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学问题的探讨.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发扬外科优良传统.不久的将来,超级计算机将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将帮助外科医生做出医疗决策和在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
精准医学的概念是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中国版的精准医学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这种概念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近期已经被用于发展外科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并改善临床的预后,特别是它促进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中国版的精准医学将是我国实验外科发展的新趋势.目前需要的是广泛的研究项目,鼓励针对精准医疗发现创造性方法,严格的测试,以及最终使用它们来构建证据基础以指导临床实践.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只有能改变世界的原创性工作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应承认只有极少数人能真正得到这样的的机遇.为了不断推进我国实验外科研究领域的进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原创性与跟踪性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原始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巨大进展;(2)提供一种开放、自由、良好的学术氛围,这样创新才能如百花齐放;(3)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实验外科智库和科学共同体;(4)在后现代医学阶段,我国实验外科要继承和发扬外科优良传统,从而为我国人民创造更好的健康医疗服务.
如何将实验外科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临床技术进步的创新产品,通过推广实现技术普及和产品的产业化,促进外科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是当今实验外科发展的目标和趋势.中国外科领域不缺乏创新,但面临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推广的尴尬现状.外科医生只有了解成果转化的方法和流程,才能使自己的创新技术成果不被埋没,而付诸实践并转化,以技术普及或产业化方式推动我国外科技术的发展,努力在国际上成为外科技术的领导者之一.本文以笔者实际经验为例,介绍临床创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的过程,剖析实验外科实现临床技术创新的成果的转化方法和流程.
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实验技术,在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反应器设计的发展,三维培养技术逐渐成为细胞培养领域研究的热点.该项技术既有利于在体外构建与各类组织、器官相应的细胞三维生长类似物,因此,对组织工程学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三维培养技术及其在实验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要我写述评,思考良久,我这个年龄实事做得少,只能讲点空话.我是外科医生,从事癌症研究,下面所说自然离不开这个范畴.改革开放30年,我们学习西方,填补了一系列空白,缩短了相关基础研究的差距,成绩有目共睹.短短几年,肝移植的例数已赶上西方,微创外科方面我们的效果不亚于西方,局部消融也可平起平坐,相关基础研究反映在SCI论文上,无论质与量都有明显提高.但是真正要做到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则还要更多深入的思考.
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30余年,外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新型学科以及相关技术层出不穷.回顾其发展史,从中不难发现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有实验研究的突破和支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学科突飞猛进,人类基因组计划、遗传工程、组织工程、生物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广泛开展,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现代外科学只有紧跟当代各种生物科学的发展方向,并不断地从这些基础学科中汲取营养并发展创新,才能在21世纪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实验外科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外科的"桥梁",是外科学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系列杂志之一,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的两本会刊之一,以中高级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杂志创刊26年来,在外科前辈和同道们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广大读者、作者、编委、编辑的共同努力,在促进我国实验外科专业的发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如何给实验外科准确的定义给实验外科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从表面的文字内容上听起来似乎很简单:是利用外科手段专门从事实验研究的学科.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其中的内涵会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例如实验外科的研究与基础学科的研究如何区别?外科的临床研究是否包括在实验外科的范畴?结合我国外科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外科研究生分为科研型和临床型,后者除了进行更系统的临床技能培养,他们从事的临床研究是否属于实验外科的内容?
我于195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军事医学科学院(当时名为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实验外科系,系主任由我国外科学奠基人、副院长沈克非教授兼任,实际主持工作的是盛志勇教授(现为院士).
尽管很早就提出了有关肿瘤干细胞的概念,但相对于干细胞的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却相对比较滞后.近年来肿瘤研究进展迅速,推动了肿瘤临床诊断和防治水平的提高,并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
实验外科旨在深入研究病因,寻找更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探索新的治疗手段;而外科实践通过实验外科,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外科诊疗水平.因此实验外科所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临床,最后研究成果也运用于临床.过去外科学发展数百年中,实验外科在克服外科四大难题:疼痛、感染、出血、休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