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研究证明,输血反应尤其是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不总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造成的,输注了含高水平细胞因子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也是诱发病因之一.血液及血液成分在储存过程中,白细胞易崩解,其碎片和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白介素等)很难滤除,许多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致热作用.
王老师的小孩患感冒,体温高达38度.他带孩子到附近医疗站看了几次,先后用了几种抗生素及退热针,病情无明显好转.又出现咳嗽、流涕,咽喉充血明显,肺部闻及罗音,化验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医生考虑是病毒性肺炎,就加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用药第二天咳嗽稍有好转,但体温不降反而上升.王老师很着急,就来到医院治疗.医生仔细的为小儿做了体检,认为早期发热是感染引起的,而现在的发热与用药有关.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的药物,但它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有致热作用,给临床医生治疗疾病带来了一些麻烦.
目的和方法: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是一种重要的中枢发热介质.为进一步观察CRH在大鼠LPS性发热中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第三脑室注射CRH受体拮抗剂α-helical CRH(9-41)对SD大鼠LPS性发热及脑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含量的影响.结果:第三脑室注射300 ng的LPS引起大鼠结肠温度双相性升高,其3.5 h发热反应指数(thermal response index, TRI3.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事先向第三脑室注射α-helical CRH(9-41)(5 μg)再注射LPS组,TRI3.5明显高于单独注射LPS组,而脑中隔区AVP含量明显低于脑室单独注射LPS组,脑室单独注射α-helical CRH(9-41)组和对照组比较,脑中隔区AVP含量和TRI3.5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脑室注射α-helical CRH(9-41)明显增强大鼠LPS性发热,CRH可能通过诱导脑中隔区AVP等发热体温负调节介质的生成发挥限制大鼠LPS性发热的作用,但并不能排除CRH的致热作用.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是一种重要的中枢发热介质.有资料表明,CRH在下丘脑发挥生理作用涉及cAMP依赖性和非cAMP依赖性两种不同的机制,但CRH发挥致热作用的中枢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观察了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在大鼠CRH性发热机制中作用.结果:第三脑室微量注射CRH(2.5 μg, 5.0 μg, 10 μg)引起大鼠结肠温度和下丘脑cAMP水平明显升高,下丘脑cAMP水平与大鼠2 h发热反应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994, P<0.01).事先向第三脑室微量注射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2',3'-dideoxyadenosine(DDA, 30 μg)或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Rp-cAMPs(15 μg)均显著抑制中枢注射CRH引起的发热反应.结论:CRH性发热的中枢机制与CRH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部分非免疫细胞合成和释放,具有细胞间信息传递、免疫调节作用的一大类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其中部分细胞因子与发热反应关系密切,在发热中起重要作用:有些促炎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如IL-1,IL-6,TNF-α等是重要的内生致热原,具有明显的致热作用;而另一些抗炎细胞因子(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如IL-10,IL-ra具有解热作用.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电生理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细胞因子在发热中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