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才子,是乾隆、嘉庆时期的代表诗人.他活跃诗坛六十余年,存诗四千余首,还著有《小仓山房文集》等作品.嘉庆二年(1797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也是古代文人中的寿星.他处世积极,说自己"八十不知老",晚年更讲究闲情逸致,洒脱乐观的性格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其养生秘笈值得后人学习.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古人常以指来梳头,称为"栉发".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以梳头作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在《酒醒步月理发面寝》诗中说:"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人霜莲根."享年86岁高龄的南宋诗坛寿星陆游,以梳理头发作为养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发中竞长出许多黑发来.高兴得顿生灵感,故有"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醒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的诗句留传.后代医家孙思邈善于养生,正因他坚持"发宜常梳",荣登百余岁寿域.清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太监为她边梳发边按摩,使她到了花甲之年仍满头秀发,老而不衰.
在20世纪80年代,诗人无疑是时代的宠儿,他们(她们)也毋庸置疑地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贵族。以北岛、舒婷、海子、顾城等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走向诗坛,助推了中国诗坛的发展。那个时代也是一个疯狂的诗歌年代,尽管时光过去了许多年,但是喜爱文学的人们至今仍然能背诵一些经典诗句,以便去怀念抑或致敬那个诗情汹涌的属于诗歌的年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位曾任《诗刊》主编、与毛泽东主席诗词往来的一代诗坛泰斗,生前把自己的长寿养生之道归结为:"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这是他几十年来与疾病斗争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养生经验的总结,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启示.
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享年86岁,为我国古代诗坛寿命最长的诗人之一.他一生注重养生保健,在饮食保健上,也颇有研究.在他的一些诗文中,就体现了他的饮食之道.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自古撩拨着诗人的情愫,不惜花费笔墨,或感怀,或抒情,写下了不少描写重阳的诗篇,构成了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重阳时节,秋高气爽,登高环顾,心旷神怡,诗人们于是借景抒情,吟咏不绝,唐代李白在58岁那年的重阳节,还登上了巫山,并写下了"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的诗句.杜甫晚年疾病缠身,但重阳登高的兴致依旧,正如他在《九月》诗中写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唐代刘长卿的"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将重阳登高,饱览美好山川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刘禹锡的《九日登高》诗:"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
咏物诗,以其诙谐幽默、新颖别致、情趣盎然、耐人寻味的风格与内涵而"风流"诗坛,读之神清气爽,引人人胜,回味无穷.古往今来,在我国的诗海里,就有过许多给人以启迪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咏物诗.
我国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号放翁,享年85岁(公元1125~1210),是我国古代诗坛上少见的寿星之一.陆游一生仕途坎坷,戎马生涯,颠沛流离,之所以长寿,与他别具一格的养生之道不无关系.陆游养生术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清代诗坛领袖袁枚每次到别人家里赴宴,吃到一道好菜,必叫自家厨子到主人家厨房执弟子礼,学习烹饪之法,这样积四十年,成《随园食单》一卷.自云:"吟咏之余做食单,精致乃当咏诗看."口舌之欲,上升到求知欲,欲而坚持,竟四十年,终有所成,是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