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明晓在2007年写的高考作文<三十年后试当考生--兼论"细雨、闲花"之境界>的节选.(当时北京卷的高考题目是对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写一篇作文.)出于对最喜爱诗人的敬仰,回忆起30年前高考的情景,到了知天命的王明晓依旧慷慨激昂,写了这篇得意之作,并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唐人不少送别诗中都提到“草”或“春草”,似乎可以说,“春草”和“折柳”一样,在古时已成了“送别”人象征.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日:“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自古撩拨着诗人的情愫,不惜花费笔墨,或感怀,或抒情,写下了不少描写重阳的诗篇,构成了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重阳时节,秋高气爽,登高环顾,心旷神怡,诗人们于是借景抒情,吟咏不绝,唐代李白在58岁那年的重阳节,还登上了巫山,并写下了"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的诗句.杜甫晚年疾病缠身,但重阳登高的兴致依旧,正如他在《九月》诗中写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唐代刘长卿的"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裹,山翠县楼西",将重阳登高,饱览美好山川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刘禹锡的《九日登高》诗:"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