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基因组中至少含有6个DNA组分,我们实验室已经对BBTV广东两个株系(NS和NSP)基因组中的DNA组分1、3、6进行了测序和报道.现又对NS和NSP的DNA组分4分别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我们观察到一些菌株对头孢西丁耐药,认为可能存在AmpC酶.在对一尿路感染病人尿标本中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进行分析时发现了该菌质粒上携带的DHA-1型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仍然是我国主要的传染病.1979年首次完成HBV DNA的克隆化之后,随着对更多的HBV DNA全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不同患者感染的HBV DNA序列存在差别,而且不同基因序列的HBV感染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应答的性质也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根据HBV感染之后抗体应答性质的差别,将HBV分成不同的血清型(serotype);根据HBV DNA基因序列的不同,将HBV分成不同的基因型(genotype).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和基因型的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预后、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等存在显著的不同.这仅仅是认识到不同患者感染的HBV存在异质性(heterogeneity),但是对同一患者血清中存在的不同拷贝的HBV的基因序列究竟是否存在差别及其意义如何,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实际上,每一个患者血清中都存在大量拷贝的HBV,每一拷贝的HBV DNA序列不尽相同,表现出准种(quasispecies)的特点[1,2].
狂犬病毒的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NP)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一般认为,NP诱导的细胞免疫在狂犬病毒感染后起更为重要的作用.文献报道以不同病毒载体表达的NP,可使受攻击的小鼠具有更强的保护效力和较长的存活时间.为研究狂犬病毒3aG株NP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狂犬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中的作用,本研究对N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基因的突变和表达异常有关,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了从基因水平对膀胱移行上皮癌进行研究,需要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离、克隆和序列分析。
抗CD4单抗可延长灵长类动物模型同种器官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疾病的病情[1].在人类,抗CD4单抗已被成功地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系统性红斑狼疮[3]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肾移植患者的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4].本文对抗CD4单克隆抗体VH和VL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为其嵌合抗体的构建、表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