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我国猪种布病重要流行区.自1952年从香港引进未经检疫的盘克小猪传入猪种布病后,在我区持续流行数十年,病区从少数几个发展到53个,几十年来由于采取了综合性防制措施,对查出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使人畜间感染率大幅度下降.自1999年止已有41个县(市)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将1999年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红旗藏香猪养殖场坐落在哈尔滨南岗区,是以生态养殖为主要特色的一体化养殖场,这里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地域广阔、食源丰富。为饲养藏香猪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藏香人参猪是青藏高原上原始的小型猪种,属野外放牧类。擅奔跑,以植物的根茎,种子为食。生长期一年,成年公猪体重在50公斤左右,具有体小、皮薄、肉香的特点。藏香人参猪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告”第662号被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品种”。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以侵犯关节为主要特点.广西是猪种布病流行区,虽然从80年代以来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新发病人逐年减少.
依据宿主偏好性的不同,布鲁氏菌分为6个经典种.根据生物学特性又将其分为19个亚型.包括:B.melitensis(羊种,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种,包括1,2,3 亚型), B.abortus (牛种,包括1,2,3,4,5,6,7,9亚型), B.suis (猪种,包括1,2,3,4,5亚型), B.canis (犬种), B.neotomae (沙林鼠种), B.ovis (绵羊附睾种).最近先后又鉴定到3个新种B.microti(田鼠型),B.pinnipediae(鳍型)和B.cetacea(鲸型B.ceti)[1-2].2008年和2009年报道了一类新发的布鲁氏菌种B.inopinata sp.nov,该种发现两株感染人(典型株BO1和不典型BO2株)[3-4].目前13株布鲁氏菌测序完成,包括9个布鲁氏菌种.布病感染主要由B.melitensis, B.abortus, B.suis 和B.ovis引起,这些种主要感染山羊,牛,猪以及绵羊等.布鲁氏菌相互间亲缘性很近,有人建议将其命名为单一种B.melitensis,但经典命名还是沿用至今.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根据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将布鲁氏菌分为 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鲁氏菌(B.meltensis)、牛种布鲁氏菌(B. abortus)、猪种布鲁氏菌(B. suis)、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犬种布鲁氏菌(B. canis) 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 neotom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