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相关文献(84)
  • 献血员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疾病监测》 CSTPCD 2000年3期

    庚型肝炎病毒(HGV)传播途径和方式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相似,主要经血传播,可引起急、慢性肝炎、暴发性肝炎和携带者状态.输血后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20%.为了解我市献血员中HGV感染状况,我们对职业献血员、公民义务献血员及正常人群进行了HG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职业献血员 庚型肝炎病毒 感染状况 Blood Donors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肝炎 非戊型肝炎 正常人群 乙型肝炎 公民义务 感染率高 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 携带者 输血后 状态 经血 非甲 病人 报告
  • 浙江省甲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疾病监测》 CA 2004年3期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炎性损伤为主的世界性传染病,各国的甲肝抗体水平差异明显.1992年全国开展了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至今已十余年,为及时掌握甲肝抗体各地区、年龄组等分布情况,与1992年流调结果相比较,找出变化规律,提出甲肝预防策略,2001年我们对浙江省人群甲肝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浙江省 甲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Zhejiang Province 甲肝抗体 细胞炎性损伤 预防策略 性传染病 流行情况 抗体水平 分布情况 差异明显 变化规律 年龄组 肝实质 人群 地区 报告
  • 河北省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疾病监测》 CSTPCD 1992年3期

    本文报告了河北省6所血站及2个自然村的729名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献血员HCV感染率为22.1%,对照组为5.2%;全血献血员HCV感染率为16.2%,单采浆还输血球献血员为39.7%.结果表明,无论献全血还是献血浆,均易感染HCV,尤以后者更为危险.ALT.异常及持续异常的献血员HCV感染率分别为41.5%和78.6%,仅有ALT异常史的献血员为50.8%,ALT正常献血员为16.7%,由此可见,ALT异常是HCV感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目前,血站通过对献血员ALT的筛检,只能将17.4%的HCV感染者筛除,尚有82.6%的感染者仍做为"合格"献血员继续献血,因此,建议尽快将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用于筛选献血员.

    献血员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10年前瞻性研究

    目的研究26例丙肝病人的演变过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6例已跟踪10年以上的丙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采集到的输血前及输血后血清,进行ALT和抗HCV检测及HCV RNA检测.结果对该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跟踪时间平均128个月,输血后抗HCV最早于第15天被检测到,最晚出现于第80天,平均窗口期为42d,至第11年时其抗HCV阳性率仍维持在约70%.大多数病人在输血后的30d内其ALT即出现异常,随后其ALT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短期异常后转为正常并维持至今;ALT维持较长时间异常;ALT呈波浪式反复异常.笔者所跟踪的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中,24例病人的ALT或只有一个异常峰,但维持时间较长(平均16个月),或呈现波浪式多次的高异常,其抗HCV在第¨年时仍绝大多数维持阳性,说明丙肝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而持久.2例病人在ALT异常5个月后转为正常,随后其抗HCV及HCV RNA亦转为阴性,至今已超过10年未发现肝炎症状,HCV感染人体以后能引起较快、较强的免疫反应,该被感染者又能通过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结论大多数丙型肝炎病人转为慢性化,少数丙型肝炎病人则存在自愈.

    肝炎 丙型 肝炎 病毒性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北京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血清学监测研究

    目的研究北京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流行趋势和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北京市艾滋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0-2002年在北京市吸毒人群HIV监测哨点参照<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对吸毒人群进行行为监测和血清学监测.结果2000-2002年共发现HIV感染者108例,其中78例有与他人共用针具史,HIV抗体阳性率为5.18%,属低流行,但有逐年上升趋势;吸毒者中44.90%有注射吸毒史,其中31.51%曾共用过针具;31.76%的吸毒者曾因毒品交易而发生高危性行为,发生高危性行为时7.0%的吸毒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只有0.8%的人每次都用,其余99.2%有时使用.结论北京市吸毒人群存在HIV感染流行加快的潜在因素,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

    HIV 行为医学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 北京市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7年6期

    目的 探讨北京市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 在北京全市范围内,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1岁以上各年龄组自然人群,对每名对象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名对象静脉血,利用雅培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乙肝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以及HBV总感染率分别为3.49%(95%CI:2.99~3.99),37.79%(95%CI:36.46~39.12),35.04%(95%CI:33.72~36.35),35.09%(95%CI:33.78~36.40);年龄标化率分别为3.02%、42.47%、26.86%和26.90%.结论 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已降至1%以下,全人群HBsAg阳性率已经降至4%以下.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率 自然人群
  • 北京市自然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6年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自然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感染状况,分析评价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市范围内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l岁以上各年龄组自然人群,估算样本量5 200人,调查内容包括采集静脉血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指标,问卷调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实际调查6 705人.乙型肝炎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以及HBV总感染率分别为2.74%、44.72%、26.91%和26.95%,年龄标化率分别为2.73%、44.83%、26.84%、26.87%.北京市自然人群HBsAg阳性率已经降至2.73%,<5岁儿童HBsAg阳性率继续维持<1%,<25岁人群HBsAg阳性率<1%.结论 北京市乙型肝炎综合防治策略效果显著,应该继续加强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乙型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阳性率 自然人群
  • 血清流行病学进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0年4期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始于本世纪20年代,首先由Frost用血清学方法测得纽约等地区各年龄组人群白喉免疫状态,后Willams应用诊断梅毒的华氏血清学试验窥察了巴的摩尔地区梅毒的分布和发病率,从而建立借助血清学方法检测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研究传染病流行病学而发展起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支--血清流行病学.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血清学方法检测 血清学试验 特异性抗体 人群 免疫状态 梅毒 各年龄组 地区 发病率 传染病 诊断 应用 纽约 摩尔 分布 白喉
  • 2014年山东省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7期

    目的 分析山东省人群戊型肝炎流行现状,为戊型肝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4年10月,在山东省12个县(市、区)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首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在调查县(市、区)抽取2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按照最适分配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3~5 ml,共5229名.采用ELISA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HEV)IgG抗体(抗-HEV IgG);采用抽样权重进行复杂抽样的抗-HEV IgG阳性率点值估计,采用泰勒级数线性法估计抗-HEV IgG阳性率的方差,然后构建估计值的95%CI.通过比较率点值的95%CI进行率的统计学检验.并与2006年山东省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5229名调查对象的抗-HEV IgG阳性率为9.19%(95%CI:6.18%~12.20%),较2006年调查结果(11.47%,95%CI:8.92%~14.02%)下降19.88%;抗-HEV Ig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χ2趋势=288.11,P<0.001),与2006年趋势相同.除1~4岁年龄组抗-HEV IgG与2006年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年龄组阳性率均低于2006年相应年龄组.2014年山东省城市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8.19%,95%CI:0.00~22.23%)低于农村(9.69%,95%CI:4.99%~14.38%),东部(12.70%,95%CI:0.00~27.72%)高于中部(4.74%,95%CI:0.00~9.91%)和西部(9.32%,95%CI:0.69%~17.94%),且以上地区抗-HEV IgG阳性率均低于2006年相应地区(11.39%,95%CI:8.17%~14.62%;11.92%,95%CI:8.75%~15.08%;22.77%,95%CI:14.99%~30.55%;7.97%,95%CI:4.75%~11.20%;10.59%,95%CI:6.37%~14.82%).2014年沿海(16.56%,95%CI:12.94%~20.18%)、内陆(7.63%,95%CI:5.16%~10.10%)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均低于2006年(28.04%,95%CI:20.45%~35.64%;9.50%,95%CI:7.31%~11.70%).2014年,农民(11.98%,95%CI:8.20%~15.76%)、工人(9.68%,95%CI:4.48%~14.88%)、干部(13.90%,95%CI:7.47%~20.33%)、公共场所服务人员(12.26%,95%CI:1.80%~22.73%),抗-HEV IgG阳性率亦均低于2006年调查相应人群(13.76%,95%CI:10.15%~17.38%;21.11%,95%CI:12.67%~29.55%;17.81%,95%CI:7.63%~28.00%;21.08%,95%CI:0.03%~42.12%).结论 近年来山东省自然人群戊型肝炎阳性率有所下降,但流行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人群易感性较高,应在高危人群中推广使用戊型肝炎疫苗.

    肝炎 戊型 肝炎病毒 戊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及疫苗接种现状调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3年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及乙肝疫苗(HepB)接种情况.方法 于2010年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抽取15岁以下在北京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1602名.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HepB接种情况等内容;每名调查对象采集5 ml静脉血,以雅培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方法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抗-HBs)、HBV核心抗体(抗-HBs)等3项指标,对HBsAg阳性的调查对象增加检测HBV 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各乙肝指标阳性率及疫苗接种率的差异.结果 调查对象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56%(9/1602)、64.17% (1028/1602)和2.12%(34/1602),年龄别标化阳性率分别为0.57%、66.36%和1.98%,性别标化阳性率分别为0.56%、64.23%和2.12%.各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445,P =0.000),1~2岁组抗-HBs阳性率最高[90.73% (235/259)],其他依次为13~15岁组[76.22%(141/185)]、3~4岁组[67.21% (166/247)]、9~ 10岁组[61.22%(150/245)]、11 ~12岁组[60.68% (142/234)]、5~6岁组[49.05% (103/210)]、7~8岁组[40.99% (91/222)].调查对象HepB接种率为90.44% (1371/1516),北京户籍和外地户籍儿童HepB接种率分别为93.76% (661/705)和87.55% (710/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29,P=0.000).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1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已降低至1%以下,HepB接种率达到90%以上,下一步应重点提高15岁以下流动儿童HepB接种率.

    肝炎 乙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 肝炎疫苗 乙型
  • 2014年河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乙型肝炎血清学调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6年3期

    乙型肝炎全球流行,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1-3]。中国是西亚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人数较多的国家[4]。河南省是中国HBV感染率较高的省份之一[5-6]。为预防控制乙型肝炎,河南省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1998—2001年开展了以提高全人群HepB接种率为目标的扩大预防接种,2002年将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了解河南省HBV感染率,评价HepB免疫策略的实施效果,河南省于2014年9月,按照全国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开展了调查。

    肝炎 乙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疫苗
  • 2010-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5年11期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肝炎,可引起暴发流行.1986-198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南部地区曾经发生过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发病119 280例,死亡707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为了解现阶段新疆不同地区、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现状,为戊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0-2012年对新疆一般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状况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肝炎 肝炎病毒 戊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儿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5年2期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最为常见,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通过血清学调查,可以掌握人群中EV-A71和CV-A16抗体水平,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易感性和免疫水平动态变化.通过对EV-A71和CV-A16血清流行病学科研文献进行检索和回顾性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年龄人群中的EV-A71和CV-A16抗体水平,探讨人群易感性、免疫水平动态变化及人群感染状况.研究发现新生儿EV-A71和CV-A16中和抗体水平与母亲密切相关,接近成年人水平;随着母传抗体的自然衰减,在1年之内会迅速下降至最低水平;1~4岁时迅速升高,5岁之后将达到一个稳定水平.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感染的有效措施,现有研究提示6~12月龄为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的最佳年龄段.

    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柯萨奇病毒A16
  • 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回顾与意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6期

    血清流行病学是应用血清学技术,调查分析人群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抗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问题[1].它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有机结合,多年来在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根据病原学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多个型别.由于感染肝炎病毒后的临床转归比较复杂,可为隐性感染,亦可发展成急性或慢性疾病,且其临床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故其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难以依靠单纯的病例监测系统得到全面和系统地反映.目前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美国、西班牙、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多次开展过大样本的病毒性肝炎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本国(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并为制订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中国 肝炎 病毒性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回顾 意义
  • 甲型肝炎疫苗

    《中国计划免疫》 CSTPCD 2000年5期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自限性疾病.甲肝发病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世界不同地区人群的甲肝抗体阳性率为15%~100%,估计每年约发生150万临床病例.大多数成年人感染后有临床症状,而幼儿一般无临床症状,感染HAV后可产生终生免疫力.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临床症状 甲肝病毒 经济发展水平 自限性疾病 抗体阳性率 临床病例 甲型肝炎 感染后 地区人群 免疫力 发病率 成年人 幼儿
  • 北京地区部分人群接触密切的家畜(禽)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9年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戊型肝炎(戊肝)病毒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EIA诊断试剂检测人群、猪和鸡血清中戊肝病毒(HEV)抗体.结果 1208份人群血清中有260份HEV-IgG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21.52%,对260份HEV IgG阳性血进行IgM抗体检测,有22份阳性,占8.46%.32份猪血清中有15份阳性,阳性率为46.88%,34份鸡血清HEV抗体全部为阴性.人群不同年龄组HEV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1~20岁为5.60%(14/250),21~30岁为20%(42/210),31~40岁为24.03%(62/258),41~50岁为26.44%(78/295),51~60岁为32.82%(64/195),男女不同性别HEV感染率比较,男性阳性率为29.51%(144/488),女性为21.70%(102/470).结论 北京地区人群和与人接触密切的家畜猪均存在戊肝病毒感染,人群戊肝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男性戊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郊区流动人群戊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市内人群,家畜猪感染率是人群的2倍以上.

    肝炎病毒 戊型 感染 抗体 病毒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2005年四省、区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9年2期

    目的 了解2005年中国广东、黑龙江、新疆和云南四省、区1~5岁年龄儿童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抗体水平,为防控CV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挑取上述四省、区2005年1~5岁年龄儿童血清503份进行CVA16的微量中和实验.结果 CVA16抗体阳性率在广东、黑龙江、新疆和云南分别为41.90%、9.40%、40.00%和34.40%.平均抗体滴度(GMT)均较低(平均为1:6.1),广东、黑龙江和云南各省内各年龄组间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97、0.40、1.06,P均>0.05),而四省、区间比较,黑龙江与其他三个省、区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P<0.00).结论 2005年或以前CVA16已经在四省、区存在局部流行,但是不同省、区间的CVA16流行传播范围和程度不相同;1~5岁年龄段儿童是CVA16的易感人群.

    肠道病毒B型 手足口病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LdT和ETV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STPCD CSCD CA CBST 2015年4期

    目的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替比夫定(LdT)与恩替卡韦(ETV)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受替比夫定或者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软件PSM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并用新样本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共56对匹配成功,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2年的HBeAg血清学转换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4.8%;4年的HBeAg血清学转换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2.0%和39.3%(Log Rank testx2=4.469 P=0.035).Cox回归分析显示,替比夫定治疗、低基线HBeAg水平是接受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的CHB患者2年HBeAg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应用PSM能有效提高非随机资料组间协变量的均衡性;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年的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4年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2组类似.

    评价研究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肝炎E抗原 乙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乙型肝炎特殊血清学表现模式的探讨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6年4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特殊血清学表现模式.方法 A试剂检测到的乙肝特殊模式标本用B、C两种试剂重检;对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用倍比稀释和二步法重做HBsAg;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肝特殊模式的HBV DNA.结果 A试剂检测到的乙肝特殊模式10种,145例;分为"12"同时阳性和"3"阳性、"1"阴性两个模式组;用B、C两种试剂复检的结果同A试剂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用倍比稀释和二步法检测"35"模式的HBsAg,阳性率分别提高到75.0%和80.0%,与其HBV DNA的阳性率(74.0%)相一致.结论 不同厂家试剂对乙肝特殊血清学模式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35"模式标本一步法试剂检测HBsAg漏检率高,用倍比稀释或二步法重检可提高HBsAg的阳性率,应结合HBV DNA的检测结果作出综合判断.

    肝炎病毒 乙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非特异性反应 变异(遗传学)
  • 基因工程表达的EB病毒抗原在鼻咽癌及高危人群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1年1期

    1967年Henle证明在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存在EB病毒特异性的IgA抗体,近30年来,检测EB病毒壳抗原的IgA抗体是鼻咽癌血清学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的主要方法,广泛地用于临床诊断和前瞻性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上起了重要作用(2)。但是,至今仍使用B95-8细胞涂片,以间接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方法检查血清中的抗体。检测方法繁琐,细胞中EB病毒其他相关抗原的干扰,影响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Luka等人1984年建立了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其敏感性较细胞涂片检测方法提高100~1 000倍(3),但是,从B95-8细胞中提取病毒壳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受细胞中自然表达的EB病毒壳抗原(VCA)量的限制,不可能实际应用,但向人们揭示了以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

    基因工程 病毒抗原 鼻咽癌 高危人群 诊断抗原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细胞涂片 检测方法 抗体 特异性 敏感性 壳抗原 间接免疫荧光 血清学诊断 病毒壳蛋白 主要方法 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 相关抗原 实际应用
  • 某运输公司司机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STPCD CA 2008年25期

    目的:调查司机行业中乙型肝炎患病率.方法:对某运输公司346名司机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分析司机与其他行业职工乙肝患病率的差别.结果:检测司机348名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106名(阳性率30.46%).对照组303名,表面抗原阳性率3.96%(12/303).结论:司机行业中乙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人群(P=2.0×10-18),各年龄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肝炎 乙型/血液/流行病学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人类
  •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及其抗菌药物疗效评价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1年9期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资料及随访评价部分阳性者抗菌药物疗效。方法用Serodia-Mycoll颗粒凝集试剂盒检测3 134份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血清抗体,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并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抗体总阳性率、男女阳性率差异、季节阳性率差异、年龄组阳性率差异及不同标本来源阳性率的差异等。随访评价部分阳性者抗菌药物疗效,统计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不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治愈、好转及疗效较差的比例等。结果 收集3 134份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血清标本,其中350份(11.2%)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女性患者阳性率为12.3%( 198/1 604),高于9.9%( 152/1 530)男性患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第4季度(10~12月),为13.2% (95/719);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位于5~9岁,为32.8% (45/137)。儿科门诊及儿科病房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标本来源,分别为27.9% (56/201)和26.5%(60/226)。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28% (7/25),高于其他疾病患者组。随访91例阳性患者中,自出现临床症状至就诊/抗体检测的时间为5~120 d,平均24.2d。71例(78.0%)患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4例(4.4%)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4例(4.4%)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其余12例(13.2%)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或对症处理。上述抗菌药物治疗时间3~21 d,平均8.2d。疗效随访结果是治愈35例(38.5%),好转50例(54.9%),6例(6.6%)疗效较差。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第四季度和学龄期儿童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季节和高峰年龄组。儿科门诊及病房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标本来源。临床医生能够根据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结果选择一线抗菌药物并获得良好的疗效。

    肺炎 支原体 支原体 肺炎 抗体 细菌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抗菌药 凝集试验
  • 2013年重庆市计划妊娠夫妇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重庆市计划妊娠夫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2013年4至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712对计划妊娠夫妇进行问卷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采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对不同人群HBsAg和抗-HBs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21424名参检人员中, HBsAg阳性1718例,阳性率为8.02%,其中丈夫的阳性率为9.48%,妻子的阳性率为6.5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9,P<0.01);抗-HBs 阳性8967名,阳性率为41.85%,其中丈夫的阳性率为42.39%,妻子的阳性率为41.3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P>0.05)。 HBsAg和抗-HBs阳性率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χ2=2.98和9.83,P<0.01)。渝东南地区HBsAg阳性率最高,抗-HBs阳性率低。不同职业人群HBsAg阳性率差异大,私营业主(9.18%)最高,公职人员(6.79%)最低,抗-HBs阳性率中公职人员(49.69%)最高,农民(39.08%)最低。随着文化程度升高,HBsAg阳性率有下降趋势(χ2=-3.33,P<0.01),抗-HBs阳性率有升高趋势(χ2=9.73,P<0.01)。结论2013年重庆市计划妊娠人群HBV感染率仍居于较高水平,其中,渝东南地区、私营业主、高年龄计划妊娠人群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治疗的重点人群。

    肝炎 乙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抗体 乙型 计划妊娠
  • 怀柔区自然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CSTPCD 2009年28期

    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区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感染状况.方法:在怀柔区范围内,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1岁以上各年龄组自然人群,对每名对象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名对象静脉血,利用雅培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学指标.结果:乙肝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4.58%、40.04%、43.63%.结论:20岁以下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0,抗-HBs阳性率较高的年龄组为15~、1~、25~.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自然人群
  • 北京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CSTPCD 2015年2期

    回顾分析我校2007-2012级新生入学体检时HBV血清5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共体检新生10 827人,其中2007、2008和2009级新生5 021人,HBsAg阳性率为4.5%(226/5 021),各级HBsAg阳性率分别为4.8%、4.8%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项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34.8%,各级分别为37.4%、29.0%和37.9%,2008级低于2007和2009级(均P<0.01);HBV 5项均阴性率58.3%,各级分别为55.4%、63.9%和55.8%,2008级高于2007和2009级(均P<0.01);HBsAg阳性者中,HBsAg、HBeAg和HBcAb阳性者占34.5%,HBsAg、HBeAb和HBcAb阳性者占44.2%;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5.1%与3.2%,P<0.01).2010、2011和2012级新生5 806人中,血ALT >40 U/L者522人(9.0%),其中HBsAg阳性者12人(2.3%),单项HBsAb阳性者213人(40.8%),HBV 5项均阴性288人(55.2%).提示,一半以上新生无乙肝保护性抗体,人群免疫水平低,应加强校园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加强监控,提高乙肝疫苗预防及强化接种率.

    肝炎病毒 乙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五年间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4年12期

    目的 了解最近5年临床送检标本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及其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5月至2013年9月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的7 802份血清标本肺炎衣原体IgG和IgM抗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gG和IgM抗体以及滴度判断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或近期感染.分析年龄、性别等临床因素与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的关系.结果 (1)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IgG抗体滴度≥1∶16且<1∶512(阳性)率为87.5%(6 827/7 802),其中2~4岁组阳性率最低[50.6% (78/154)],70岁以上组阳性率最高[98.7%(1 277/1 294)].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患者中,男性抗体滴度高于女性抗体滴度(几何均数:45.8比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2)肺炎衣原体近期感染:肺炎衣原体IgG抗体≥1∶512或IgM滴度≥1∶16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阳转或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总体近期感染率为3.6%(282/7 802),其中<2岁组感染率最低[0.5%(2/417)],10 ~14岁组感染率最高[6.7% (24/357)].如果IgM作为唯一的近期感染标准可能有高达68.1%(192/282)漏检.仅自身免疫病患者和肺部感染或肺部阴影患者中肺炎衣原体近期感染率高于总体近期感染率[7.1%(24/336)和4.7%(69/1 467)比3.6%,P=0.000 4、0.014 0].结论 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率非常高,男性患者IgG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女性;如果以IgM抗体作为肺炎衣原体近期感染率唯一判定标准可造成漏检.

    衣原体 肺炎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荧光抗体技术
  • 玉溪市职业人群布鲁菌病调查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STPCD CSCD CA CBST 2015年12期

    目的 了解玉溪市职业人群布鲁菌病的流行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 对玉溪市2008至2014年发现布鲁菌病县(区)的养殖、屠宰、乳肉制品加工、兽医和销售交易等2 320名从业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对职业人群疑似布鲁菌病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血清学检测显示,布鲁菌病感染率达3.32%,发现现症布鲁菌病15例,其中养殖人员感染率(4.89%)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P<0.05);2008至2014年布鲁菌病感染率为0.37%~4.93%,呈上升趋势;67.85%的职业人群在工作中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其感染率为4.45%,高于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感染率(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2,P<0.05);161例疑似患者中,通过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确诊现症布鲁菌病42例.结论 玉溪市职业人群布鲁菌病的感染率和新发病例有上升趋势,养殖人员是感染的主要人群.

    布鲁菌病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监测
  • 青海省同德县在校学生HBV感染流行现状调查

    《医学动物防制》 CSTPCD 2012年8期

    目的 了解同德县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状况.方法 从同德县61所中小学中随机整群抽取12所作为观察对象.为所选学校所有在校学生抽取静脉血,固相放射免疫(RI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使用Logisic回归方程对影响HBV标志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所选12所学校的3 945名在校学生参加本次调查,占该县所有在校学生总数的39.5%;学生血清HBsAg和抗- 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分别为13.8%、40.0%和41.0%;HBsAg阳性率以年龄最小的5~岁组最低,为7.9%,但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男生高于女生,且不同学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德在校学生HBV感染依然较高,应给予乙肝疫苗免疫措施;调查总结学生HBsAg流行率较低的巴沟乡等地的经验,改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是降低未来在校学生HBV感染高流行状况的根本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率 学生人群
  • 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2期

    目的:了解社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现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武威市2010—2014年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经社区健康体检筛选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 HBsAg 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以及治疗情况。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乙型肝炎 e 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等血清学指标,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酸转肽酶(GGT)、清蛋白(ALB)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本研究获得由社区健康体检筛选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 HBsAg 阳性者3678例。HBsAg 阳性者血清学共有14种组合模式, HBsAg、HBeAb、HBcAb 阳性模式(模式1)占69.06%(2540/3678),HBsAg、HBcAb 阳性模式(模式2)占13.30%(489/3678),HBsAg、HBeAg、HBcAb 阳性模式(模式3)占11.56%(425/3678)。不同主要血清学模式的HBsAg 阳性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体质指数及乙型肝炎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 阳性者 ALT、AST 水平高于 HBeAg 阴性者,GGT、ALB 水平低于 HBeAg 阴性者(P <0.05)。ALT 水平≤2或>2倍参考范围上限者中,HBeAg 阳性与阴性者定期复查、药物治疗及因乙型肝炎住院治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武威市社区 HBsAg 阳性人群血清学以 HBsAg、HBeAb、HBcAb 阳性模式为主, HBeAg 阳性与阴性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率均较低。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社区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性和进展性疾病.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根据1992年~1994年的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HBV总感染率为57.6%,HBsAg流行率为9.75%,约1.2亿人患乙型病毒性肝炎[1].另据2002年[2]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世界慢性感染的1/3,其中慢性乙肝约3 000万例.如无正确治疗,5年后约10%~20%慢性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20%~23%肝硬化可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6%~15%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可发展 失代偿性肝硬化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乙肝 总感染率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率 肝细胞性肝癌 正确治疗 一般人群 慢性感染 性疾病 流行性 流行区 中国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