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才者得天下,善聚人才者必有所为.近10年来,医院坚持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在用适当的物质待遇和真挚的感情留人的同时,注重用事业凝聚人才,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在人才的巨大作用下,医院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由21亩扩展到200亩,房屋建筑面积由3万平方米增加到20万平方米,年业务工作量增长了6倍多,年经济总收入增长了30倍,国有总资产增长了35倍.
1 客观肯定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的存在和应有地位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定个人利益的存在,马克思曾说:“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1],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供了可能性,有效解决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和个人利益.应该承认,在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作为知识分子队伍重要群体之一的医务人员,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物质待遇,这对于促进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实践和建设,推进党的卫生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受传统、历史的局限和“左”倾思潮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将无私奉献往往宣传为无偿付出劳动,并将这种对社会先进分子倡导的时代精神不切实际地作为全体公民的道德准则,这种单一的宣传和过高的道德要求,有意无意地抹杀了个体的价值[2],加之对知识的价值、对医务人员劳动的价值不够重视和尊重,使得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个人利益是予以否定的,往往轻视乃至鄙视个人利益.这种有悖于以人为本道德共性和生活常理的看法及做法,导致过去非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具有双重性和面具性的最大特点,其冷酷、虚假、压抑成为道德心理的三座大山[3],给医疗卫生职业工作的道德精神支柱埋下了隐忧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