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反映致病因素或毒物从暴露到效应过程各个环节性质的特异性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酶、脂质、糖类等。生物标志物的确定和检测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因为这种确定和检测可被用来进行病因探讨、危险因素的评价、致病因子致病机理的研究、人群易感性评估、疾病流行规律的掌握、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和评估等。 生物标志物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表型和基因型的特点分为表型生物标志物和基因型生物标志物,前者包括蛋白质、多肽、脂质、糖类和其他在血清和体液中可检测到的特异性分子,后者主要包括基因类型及突变型、DNA加合物、DNA多态性等;另一类是根据致病因子作用机体的过程,可划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作用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深入发展,研究生物标志物的技术手段日趋先进、完善。现可用先进的核酸研究技术、蛋白质研究技术、酶学研究技术、免疫学研究技术等检测和研究生物标志物。
吗啡依赖形成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特定脑区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神经递质、酶学等,并且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近年国内外学者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了研究,试图从根本上阐明吗啡依赖形成的机理.对吗啡依赖酶学方面的研究近年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研究较多的吗啡依赖相关酶体系有蛋白激酶类、一氧化氮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腺苷酸环化酶等.现将吗啡依赖相关上述酶学体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00年11月25日在清华大学理学院召开了北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生物物理研究所著名生物化学家邹承鲁教授作了题为<酶学研究现状与展望>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德培院士作了<杂交寡核苷酸介导的基因定点纠错与基因治疗>报告,清华大学程京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生物芯片技术--21世纪革命性的技术>,军事医学科学院邵宁生、薛沿宁分别作了题为
[目的]分别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ND6基因组中基因高度同源的儿茶酚1,2-双加氧酶基因catA1、catA2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酶学性质比较.[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atA1和catA2进行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利用经典的酶切连接方法和核酸外切酶Ⅲ介导的无缝连接两种方法分别对catA1和catA2进行了表达载体的构建,对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耐热性,底物特异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catA1和catA2在基因序列上相似性为73.57%,两个酶的最适反应pH均为7.4,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50℃,Km值分别为1.28、1.66 μmol/L,酶活力单位分别为9.00、8.35 U/mg,两个酶对儿茶酚和4-甲基儿茶酚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在C120分类中属于同一类型.[结论]本研究通过两种方式成功构建了高度同源性两个基因的表达载体,对于分离高同源性基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通过对ND6菌株中同工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和比较,加深了对ND6萘降解机制的理解,进一步探讨了冗余降解基因存在的意义.
酶工程属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范畴,它是一门广泛地涉及生物学领域和生物工程学科理论的应用技术科学.是随着酶学研究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应用推广使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酶学、微生物学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新技术学科,在工业、农业、医药、保健、环保及其他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