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国民的灾害意识还相当薄弱,防灾减灾教育较为落后.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为"减灾始于学校",设立这一主题,是因为"防灾减灾教育文化"的培养要始于青少年.学校是可以集中进行灾害知识学习和防灾技能培训的场所[1].5.12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之后,各学科在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作为一个对体育教育有着强烈兴趣的中学生,通过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调查研究,提出在学校中可施行抗灾体适应性培养方面的一些建议.
目的 了解苍南县居民防灾意识及灾害认知水平,为开展有效的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灾害风险意识和抗灾技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78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居民防灾意识平均得分率为68.40%,防灾意识农村高于城镇,已婚者高于未婚者;文化程度越高,防灾意识越强;不同经济收入居民以平均月收入2 000~4 999元组防灾意识最强,5 000元以上组最低.居民灾害认知水平平均总得分率为76.74%,其中农村高于城镇;年龄小者、文化程度和平均月收入高者,灾害认知水平也高;不同职业居民以医务人员灾害认知水平最高,国家机关、企事业人员次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最低.结论 苍南县居民防灾意识和认知水平较低,存在着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和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进一步加强灾害风险意识和防灾知识教育.
人们通常把天灾人祸视为灾害,而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心理伤害达到相当大程度便构成灾难.
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洋面上发生的近中心最大持续风力≥12级的热带气旋,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南县地处浙江南端,每年遭受台风侵袭,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经常造成海上作业船翻人亡、房屋倒塌、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毁坏、人畜伤亡.目前,科学家和管理者一致认为灾害管理不能只注重灾后的反应措施,更要重视灾前的预防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是重要的防灾、减灾工作,而进行灾害认知水平调查,是开展有效的减灾教育、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抗灾技能的基础和前提[2].我们以苍南县沿海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于2010年9月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居民的台风灾害意识及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