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时光的脚步,"5.12"这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再次降临神州大地.这既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纪念日,又是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第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荣膺"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国际减灾与灾害管理示范点"和"陕西省科普教育培训基地"称号以及多项国家级殊荣的陕西省宝鸡市376万人民群众,以多种创新独到的方式,深切缅怀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切实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了异彩纷呈、成效卓著的宣传教育活动.
2013年初,笔者随中美合作项目团赴印度尼西亚、泰国考察学习.其间先后访问考察了印尼国家灾害管理局及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印尼应急能力建设联盟、东盟灾害管理和应急反应协定办公室、日惹灾害管理局、齐亚和尼亚斯恢复重建机构、东盟人道主义援助与救灾中心,泰国国家灾害预警中心、内政部防灾减灾局、卫生部紧急医疗所、泰国红十字会、亚洲灾备中心、美国发展署亚洲代表处、亚洲基金会泰国办公室、普吉防灾减灾学院以及攀牙班南科应急协调中心,与相关人员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以及应急管理培训、交流合作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对方一些经验和作法值得借鉴.
目的 探讨急救中心应对雪灾等突发灾害事件的策略.方法 总结分析2008年无锡市急救中心应对雪灾的实践.结果 由于提前启动应急预案,充分准备救护车,有力整合资源,较好地完成了灾害期的各类急救任务,但也有不足,如防滑链的准备不充分,影响了急救效率.结论 加大政府投入,做好救灾储备,加快急救网络建设,科学制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等是预防与应对雪灾等突发灾害事件的有力措施.
目的 开展我国西部某省的社区抗逆力现状评估,探索强化社区抗逆力建设的可行性路径.方法 采用CART量表中文版对省内所辖的7个社区居民开展现状调查,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880份,7个社区的综合评分介于43.8~56.36,平均分为50.97,总体处于中等水平;5个一级指标中“亲密程度”得分最高(54.49分)、“拥有的资源”得分最低(48.13分);“灾害管理能力”维度7个社区总体差距最大(14.56分),“社区发展潜力”维度7个社区总体差距最小(10.38分);“本社区居民之间相互帮助”成为抗逆力建设的优势(59.77分),而“本社区拥有解决社区问题的资源”成为抗逆力建设的挑战(46.03分).结论 总体社区抗逆力仍处于中等水平,各社区、各评估维度之间抗逆力建设不均衡,亟需优先提高关键抗逆力短板的培育和建设.
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洋面上发生的近中心最大持续风力≥12级的热带气旋,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南县地处浙江南端,每年遭受台风侵袭,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经常造成海上作业船翻人亡、房屋倒塌、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毁坏、人畜伤亡.目前,科学家和管理者一致认为灾害管理不能只注重灾后的反应措施,更要重视灾前的预防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是重要的防灾、减灾工作,而进行灾害认知水平调查,是开展有效的减灾教育、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抗灾技能的基础和前提[2].我们以苍南县沿海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于2010年9月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居民的台风灾害意识及认知水平.
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频发,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立足于研究社区抗逆力,明确其概念及内涵,将社区抗逆力理论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为进一步做好评估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提高社区抗灾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在灾害预防和管理工作中,系统收集、管理灾害发生和影响的数据,可为政府及相关机构管理灾害救助资金和开展救援工作提供重要依据。随着对灾害相关信息需求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了许多不同级别的灾害数据库。其中,紧急灾难数据库(Emergency Events Database,EM-DAT)是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免费灾害数据资源之一,在国际灾害管理与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EM-DAT于1988年由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创建,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比利时政府的支持。其主旨是为人道主义行动提供服务,为备灾做出合理化决策,为灾害脆弱性评估和救灾资源优先配置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