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微格教学在神经内科专科体格检查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随机选取该院76名临床实习生,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8名,A组临床实习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B组临床实习生采取微格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观察比较两组临床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并对两组临床实习生的教学结果进行评分.结果 A组临床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与考核结果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格教学模式对临床实习生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其考核成绩,具有较高的教学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与使用微格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包头医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总计64名学生.将所有学生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32名.分别给予传统教学方法与使用微格教学法教学,后进行理论考试及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 经过培训的两组学生理论成绩考试结果中,实验组成绩(92.73±1.48)分,对照组成绩(79.53±5.66)分.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学生对学生学习兴趣、理解程度、护理要点、学习效率的掌握等4个方面问卷结果中,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格教学法应用在介入放射学护理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临床沟通意识和水平,使其沟通更加专业、顺畅.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微格教学法在体格检查培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 将选取2016年1-2月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参加体格检查专项培训的第一阶段规范化培养的共59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29人及实验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联合微格教学法.两组住院医师在培训后随机分组进行肺部体格检查考试、查体技巧和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培训,实验组在查体成绩和查体技巧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1±4.9)vs.(85.4±5.3,t=2.183,P=0.033);(8.56±1.2)vs.(7.24±0.8),t=5.256,P<0.001].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把握知识结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6.625,P<0.001;t=2.684,P=0.009;t=3.225,P=0.002;t=3.45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思维导图联合微格教学法应用于体格检查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住院医师体格检查的能力,并增加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微格教学[1]是以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为中心的活动,在这种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形成的动态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学技能训练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2]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手段和教理统计等工具,探讨测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使受评者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以教学控制论、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育评价学为理论依据,采用视听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微格教学的"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摘自"格物致知",是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这里是指分类研究教学行为的规律,从而掌握教学技能.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与微格教学法在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将七年制中医专业学生56人、随机分为甲、乙、丙、丁4组.教师组:分青年教师组、高年资教师组.甲组和乙组为对照组,分别由青年教师组和高年资教师组用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丙组和丁组为实验组,分别由青年教师组和高年资教师组用微格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4组均讲授外科临床实践技能中的"换药、消毒、穿脱手术衣、戴手套、洗手"内容.授课结束后按照执业医师考试评分标准对学生操作进行评估,并对年教师组与高年资教师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年教师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高年资教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教师采用翻转课堂与微格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卓越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指导原则包括了解学员、为课程设计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计划成功的课程方案、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具备良好的学习材料、明确评定学员的学习进度与成绩、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等7个方面.教师培训的目的是让受训教师将所学知识能够应用于教学中,使每一位学员学会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非转换式学习发生转换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因此,在卓越教学法的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微格教学实践,用于考核受训教师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教学训练活动[1]。美国教育学博士、微格训练创始人之一Boshiaifu教授认为:微格训练“是一个可控的、缩小的授课环境,使得受训者集中掌握某种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2]。”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认为,微格教学“通过小规模和短时间的演练,让受训者重新检视自己的教学模式;籍由同伴间的交流与协助,找出教学问题的关键点;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自信”。我校药事管理学科接触微格教学,始于参加兄弟院校承办的由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主讲的微格教学培训,参加培训教师带回学习成果,即在本学科展开应用实践,为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寻找到了一剂良药。
目的 评价微格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采用微格教学法对204名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包括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试讲及采用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正式授课等内容;培训结束后,比较前后教师角色压力、有效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结果 微格教学实施后,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角色压力水平降低、有效临床教学行为得分提高(P<0.01或P<0.05),临床教学技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 微格教学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角色压力,提高其有效临床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培训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模式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在医院骨科病区选拔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微格教学培训教师、制订教学方案和组织实施微格教学.结果 培训后科室月综合质量考核成绩由(94.29±2.01)分提高到(98.08±0.67)分(P<0.01),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和医务人员手卫生抽样监测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1或P<0.05),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微格教学以其良好的可及性和可控性确保了培训效果,对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法规、规范、标准和制度的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保障患者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 microteaching )路径在以新护士为主导的理论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室工作1~2年内26名低年资护士,按随机原则分为13个教学组,每组2人。以新护士为主导,应用微格教学路径进行专科及急救理论知识培训。结果通过10个月的培训,26名护士参加医院及科室内的考试通过率为100%,均按时转正,在培训期间无差错及不良事件的上报,无被投诉事件发生。结论以新护士为培训主导,充分利用好微格教学路径,可以有效提高培训水平,增加护士主动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使其尽快胜任临床工作,缓解用工压力。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PBL)联合微格教学在中医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进行护理带教,研究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微格教学进行护理带教。对比分析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的中医护理考核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以及护生的护士核心胜任力。结果中医科实习结束后,研究组护生中医理论和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7.6±9.2),(91.4±5.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17,6.166;P<0.01)。实习期结束后,研究组护生各项核心胜任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除业务水平外各方面满意度评分及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医护理临床带教工作中采取PBL教学法联合微格教学,不仅能提高护理教学查房质量,增强护生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对提高护生护士核心胜任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提升带教老师临床护理和教学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研究微格教学法在提高《医护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1级涉外护理专业《医护英语》教学中采用微格教学法;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微格教学法后,教师的10大教学技能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微格教学法可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格教学法能有效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微格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教师和师范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师资培训模式.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不同单项的教学技能,以此训练师范生和教师掌握和提高教学技能.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科学有效的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1,2].
目的 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应用微格教学对提升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6级护理大专班二年级4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2个实验组班级和2个对照组班级,课题组2名教师分别承担1个实验组班级和1个对照组班级的实训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微格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取了微格教学法之后,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其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训考核成绩方面实验组学生得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训教学中应用微格教学法可有效提升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的:探究利用微格与讨论式教学培训护生操作技能的实际效果。方法将我院的94名护理实习生按照实习科室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习生采用微格与讨论式教学,对照组实习生则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训练、回答疑问、再培训、练习。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学生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流程的熟练度、人文关怀、查对方式等进行考核与评价,并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微格与讨论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法在护生操作技能培训中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各项考核指标的评价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微格与讨论式教学法对护生操作技能进行培训效果好于传统方法,能够使护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具有实际意义,应进行推广。
微格教学(微课教学或微型教学)是一种参与人数少、时间短的小型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媒体,以反馈和评价为依据,以训练某一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本文讨论了摄像技术在微格教学临床带教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临床实习生入科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8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进行即时评价、带教医生评价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比较教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考核成绩、带教医生评价分数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结论 微格教学可以明显提高NICU实习生入科教育的教学效果.
医学临床技能的培训是医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临床技能的多元智能偏向,提出了用微格模式进行临床技能培训的方案.
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临床医师的重要诊疗工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模拟内镜,联合微格教学,并加强胸部CT阅片能力培训,规范操作手法,明显提高了初学者的操作速度、灵活性和准确性,缩短了培训周期,有助于新学者快速掌握支气管镜操作技术.
目的:应用思维导图联合微格教学提高医学生穿脱防护用品的正确性。方法抽取90名临床实习医学生为培训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人。其中,试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联合微格教学进行穿脱防护用品技能培训,对照组实施传统培训。自拟考核表对两组学生实施统一考评;组间成绩比较应用SPSS 16.0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试验组学生全套穿脱防护用品考核平均成绩及技能要点考核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40±6.61)vs.(80.09±6.28),P=0.001;(12.13±2.26)vs.(8.78±2.45),P=0.001]。试验组学生全套穿脱防护用品考核及技能要点考核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vs.35%,P=0.001;71%vs.13%,P=0.001)。结论采用创新的思维导图联合微格教学,能显著提高医学生穿戴和脱除防护用品操作技能的正确性,提升其学习兴趣及职业防护水平。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西医结合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学生。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各小组进行10~15 min的微格教学,并摄录学生技能训练过程的实况;其次小组成员在教师引导下反复观看实况录像,并与规范操作录像作对比,让学生直观地反馈自身操作细节的不足;然后再针对之前实况录像中的不足反复进行技能训练;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议、总结;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进行实验授课。结果实验组学生操作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3.7±6.8),对照组平均分为(76.1±7.2),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91.7%的学生对微格教学方式表示满意,实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将微格教学法引入到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目的:提高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方法:选取我校35岁以下的青年医学基础课教师为训练观察对象,将他们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教学语言技能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实验班的分数分布集中在80~95之间,而对照班的分数大多集中在65~80之间.P<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数学中,提高了教学语言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生理学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医学院校,从未接受过专门的教师培训.由于医学教育培养方式、文化环境因素等影响,造成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此提出通过微格教学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技能培训.为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微格教学培训的设计环节包括建立导师带教制度、培训教师备课、课后同行专家点评、观看录像后自我评价、改进不足以及调查问卷评估等.
目的 探讨2PM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师带徒式教学模式和微格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大三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60人,实验组采用2PM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在教学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核心能力方面,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如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床边护理能力、团队协作、评判性思维、自主学习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PM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路径在老年医学青年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室1~5年内16名青年教师,按随机原则分为4个教学组,应用微格教学路径进行专科理论及授课技能培训。结果通过6个月的培训,16名青年教师参加医院及科室内的考试,通过率为100%,均按时获得各相关准入资格及证书,并有多人在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获奖,受到临床患者及学生好评,培训期间无差错及不良事件的上报,无被投诉事件发生。结论以老年医学青年教师为培训主导,充分利用好微格教学路径,可以有效提高培训水平,提高青年教师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使其尽快胜任临床、教学工作,提高老年医学教学质量、增加人才储备。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138名儿科实习医生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后满意度及出科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实习医生满意度及出科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应用微格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医学高专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结合我校微格教学的实际应用,提出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优势作用。
目的 探索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微格教学法,以提高急诊科的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入科规培医生共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实验组应用结合微信技术的微格教学法,并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均由相同教员按相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在入科和出科时分别对两组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两组学生学习前各项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学生学习后的各项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指标均优于学习前,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师生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在急诊科的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