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汤对鼻咽癌放疗的急性口咽黏膜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鼻咽癌患者分为两组,放疗加中药组(治疗组)50例,放疗加维生素B12组(对照组)46例.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免疫功能明显改变(P<0.05).结论:养阴清热汤改善鼻咽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防治放疗时口咽黏膜反应效果较好.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期间急性黏膜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72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放疗的不同阶段主动给予患者心理、口腔、饮食、药物等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及对症治疗,观察两组在放疗期间黏膜反应、治疗耐受及完成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发生I级黏膜反应5例,Ⅱ级18例,Ⅲ级13例,未发生Ⅳ级黏膜反应,无因急性黏膜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采用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急性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计划顺利完成。
鼻咽癌是一种区域性高发的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在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南方具有较高的发病趋势[1].由于该病对放射治疗较敏感,目前放射治疗仍然是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作为一种剂量依赖型肿瘤,治疗过程中通过提高局部放射剂量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但目前鼻咽癌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依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接受放射治疗患者会出现放射反应,特别是急性放射反应,如皮肤反应、黏膜反应、腮腺反应及全身反应等,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放射治疗的进程,给患者造成极大的损害和痛苦.因此,寻找有效的放射增敏药物对于预防放射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及探讨,但许多有效的化学放射增敏剂及防护剂因其有较大的毒副反应,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2-6].近年来,中药辅助治疗在放射增敏及保护放射损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放射治疗被公认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首选的治疗方法.而放射性鼻、鼻咽黏膜反应是:NPC放疗中极其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口鼻异臭、黏膜糜烂、出血、鼻腔粘连、口干、咽痛等,严重者可致张口呼吸、头痛、失眠、进食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芦荟煎液(简称芦荟液)为50例NPC放疗患者进行鼻、鼻咽腔吸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和外用等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全身性皮肤黏膜反应,其发病率高达8.6%.[1]而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类新药相继问世,致使药疹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剥脱性皮炎和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两个类型,称重型药疹.不仅皮肤黏膜反应严重,全身中毒症状也极为严重,表现为高热、谵妄,常伴有口、眼、外阴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损害,甚至累及心、肝、肾等各器官,为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其治疗护理尤显重要.我院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了15例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和21例剥脱性皮炎患者,现将此36例重型药疹的发病情况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应用自制中药喷雾剂防治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获得满意效果.其配方为:浙贝母12 g,玄参12 g,生地15 g,板兰根24 g,射干18 g,薄荷脑10 g,冰片0.56 g,甘草4 g.以上药物以乙醇回流提出工艺制成喷雾剂.初步研究提示,该喷雾剂使用安全,疗效肯定.
患者男,67岁,体重45 kg,身高163 cm.发现右肺腺癌4月余,伴骨转移,先后行吉西他滨(健择)化疗2次,长春瑞滨化疗1次,于2006年10月9日入院,拟行第4次化疗.
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注射、口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以后引起的皮肤和黏膜反应的总称,是药物过敏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生率占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25%~30%.由于药疹种类繁多,其临床表现又多种多样,故常常会导致误诊,不但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增加痛苦,有时甚至可危及生命[1,2].因此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对药疹的分类、临床表现、常见致病药物、发生机制、基本特点、临床诊断及治疗与预防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
药疹(drug eruption)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1.病因与发病机制:大多数药物都有引起药疹的可能,但以抗原性强者多见.
我的一位朋友得了尖锐湿疣,去了两家医院看,结果两家医院的治疗方法都不一样.请问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目前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较多,为帮助广大患者正确、科学的治疗,依据我国的诊疗指南归纳总结如下:一般原则.以去除疣体为主要目的,但采用一般的去疣疗法仍有20%~30%的复发率;同时应对其性伴进行检查及治疗;患者治疗和随访期间应避免性行为;任何外用药物治疗都可能发生皮肤黏膜反应,包括瘙痒、灼热、糜烂以及疼痛,故应定期复诊;即使疣体脱落、皮损恢复也应观察3~6个月.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和外用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通过免疫或非免疫机制引起.常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解热镇痛类药、抗生素类、磺胺类药、别嘌呤醇、呋喃类、镇静催眠类、抗癫痫药等,其中前三类药引发药疹的发病率最高,抗生素中以青霉素为多见.
放射治疗期间急性黏膜反应是头颈部及锁骨上区域肿瘤放疗中常见的放疗反应.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咽喉部、食管等受照部位黏膜充血、水肿、干燥不适、发痒及灼热.有时伴有异物或吞咽梗阻感[1],往往诱发细菌及病毒感染,加重黏膜损伤,出现黏膜白斑或溃疡,引起局部疼痛,严重时影响进食,影响放射治疗[2].为了减轻这些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2002年2月我科设计制作了接氧喷喉器,取代传统的喷喉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化疗性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经大剂量药物化疗后口腔溃疡发生率为42.00%~46.67%[1,2].其发生机理还不太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化疗药物影响增生活跃的黏膜组织,直接破坏口腔黏膜屏障有关.化疗性口腔溃疡一般发生在用药3 d后,持续2周左右[2].溃疡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因严重的黏膜反应导致化疗中断乃至失败.其发病过程与化疗过程相伴生,根据临床观察,多表现为较强的阶段性,个体差异不明显.为此,2003年以来,我科尝试对化疗性口腔溃疡患者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实现护理内容时同步实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现报告如下.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是鼻甲部分切除术[1].近几年激光、射频、微波治疗的广泛作用,使慢性鼻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因术后鼻腔黏膜反应重而影响疗效和手术开展[2].我科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目的:对清热养阴方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黏膜反应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同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鼻咽癌病人8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治疗组使用清热养阴方,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对比二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所有病患均正常完成放疗,对照组中6名病患由于出现较严重的黏膜反应而停止治疗1-2周,通过抗生素或激素调节恢复后继续完成治疗;两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粘膜反应的反应程度无明显差异;且治疗组的急性黏膜反应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卡氏评分在对照组之上.结论:清热养阴方能有效的缓解鼻咽癌放疗后的黏膜反应,并有效推迟反应出现的时间从而改善病患的病情.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皮肤黏膜反应,大多数由药物引起.而HIV感染者则更易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皮肤反应[1].目前国内尚未有成功治疗合并HIV感染的TEN之病例,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TEN合并HIV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
药疹又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药疹有一定潜伏期,多在服药后6~1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剥脱性皮炎潜伏期一般在1个月以上.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好发于青少年,致死率高.联合化疗已成为必需的治疗方法,如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与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治疗(HD-MTX-CF-R)是现行的主要辅助治疗方案[2].但HD-MTX治疗可产生严重的甚至致命的毒性反应[3],如肾功能衰竭、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皮肤黏膜反应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出血等.本院骨科对38例骨肉瘤患者施行了甲氨蝶呤(MTX)8g/m2d1d8(儿童12g/m2>+顺铂(DDP)100mg/m2d15+阿霉素(ADM)60mg/m2d17疗法,共4周期,在围化疗期经过细致周密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上鼻内镜术后鼻腔常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有经济方便、疗效可靠等优点.但患者痛苦较大,常伴有鼻胀痛、头痛、流泪、耳闷、鼻腔黏膜反应严重等缺点.我科自2001年以来将德国保赫曼公司生产的Sorbalgon藻酸钙伤口敷料用于鼻内镜手术后填塞鼻腔,其鼻腔反应轻,止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口腔黏膜损伤是最常见的急性放射性毒副作用,口腔黏膜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信心,严重时影响进食,引起电解质紊乱,甚至中断放射治疗.2002年6月到2004年6月,我们采用自制漱口液治疗急性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慢性肥厚性鼻炎传统治疗方法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近年来随着激光、微波治疗的广泛应用,使得慢性鼻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因术后鼻腔黏膜反应重而影响疗效和手术开展.等离子手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药疹是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临床上有部分药疹患者接受治疗后很快出现低钾血症症状,给后续治疗造成困难.为探讨这些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原因、临床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现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1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期间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皮肤黏膜反应.2002年4月~2004年8月,我们共对87例头颈部肿瘤初诊患者行放射治疗,现将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汤治疗鼻咽癌放疗的急性口咽黏膜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袁法将84例鼻咽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放疗第1天同时口服清热养阴汤;对照组40例,放疗第1天开始口服维生素B12片.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1%,对照组有效率6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养阴汤改善鼻咽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防治放疗后口咽黏膜反应效果较好.
综述了近5年来中医药防治鼻咽癌放射性黏膜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鼻咽癌患者行放疗后的中医证型以肺胃阴虚、阴血亏损、肾精亏损3型为主,基本治则以益气生津、养阴解毒、填精益肾为主.中医药治疗鼻咽癌放射性黏膜炎的方法有汤剂内服、中药雾化、中药鼻咽冲洗等.汤剂内服可减少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雾化可减少内服时由于口感差及患者处于化疗期所导致的恶心不适,给药方便,副作用小;中药鼻咽冲洗,能够明显减轻鼻咽黏膜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中药治疗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放疗毒副作用.但中医药防治鼻咽癌放射后黏膜反应仍存在无优势方剂、给药方式未优化、作用机理不清楚等问题.今后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研究:(1)在治疗期间结合放化疗,根据症候变化调整用药;(2)筛选合适的中药复方或成药,优化更佳的用药方式及用药时机;(3)从病理生理、细胞学或免疫学等角度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指导临床用药.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期间口腔咽区黏膜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全组患者放化疗期间口腔咽区黏膜反应情况,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口腔咽区黏膜反应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82例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有23例发生较严重(Ⅲ~Ⅳ度)黏膜反应.Spearman′s秩相关分析发现,同期放化疗期间患者较严重口腔咽区黏膜反应与T分期、N分期分类(N0&N3 vs.N1&N2)、是否采用调强放疗(r值依次为-0.289、0.366、-0.221,P<0.05);与性别、年龄与是否行诱导化疗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也显示T分期、N分期分类(N0&N3 vs.N1&N2)、是否采用调强放疗3个因素最终留在回归模型中.结论 T分期、N分期分类、是否采用调强放疗是鼻咽癌放化疗期间口腔咽区黏膜毒性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目的:观察痰热清雾化吸人防治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0例在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痰热清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雾化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痰热清防治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的疗效满意.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 介导的鼻黏膜反应性疾病[1].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5%~50%.变应性鼻炎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2].2001年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主要以患者病程的长短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AR分类指标,并由此决定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SAR,或称花粉症)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注重治疗方案的选择,后者则注重病因的判定.
鼻腔鼻窦手术后的止血,传统上多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其优点是经济实用效果可靠,但凡士林纱条填塞也有许多缺点,如填塞后鼻腔局部或头部疼痛及眼胀痛,鼻黏膜反应较重,抽取纱条时还会出现再次出血等,给手术后的患者增加痛苦.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和外用等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全身性皮肤黏膜反应,其发病率高达8.6%[1],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类新药相继问世,致使药疹的发病率逐年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