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瑞士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固本脱敏方结合针刺和腹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瑞士患者68例,治疗20次(约3个月)后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68例患者中,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47例(69.1%)、好转12例(17.7%),总有效率为86.8%.结论 针药结合是治疗瑞士人花粉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
鼻病的中医序贯疗法是导师孙书臣教授独创的一种治疗鼻部疾患的创新疗法,是在审因施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将所得方药按照一定的顺序(中药蒸汽熏蒸鼻窍、收集蒸馏液滴鼻、汤剂内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运用此法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进行早期干预,有效地减少了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发作.
目的 研究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辅助布地奈德对老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EOS阳性率、IgE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6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雷他定和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鼻腔EOS阳性率、血清特异性IgE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的以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腔EOS阳性率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的鼻腔EOS阳性率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8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升高,实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4周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辅助布地奈德可以明显缓解老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降低血清特异性IgE及鼻腔内分泌EOS阳性率,减轻炎症反应.
自2006年始,笔者以口服地氯雷他定(商品名:恩理思)联合鼻内局部喷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商品名称:内舒拿)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64例.经随访1.5~2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皿治林(咪唑斯汀)是一新型抗组胺药,具有抗变态反应和抗炎症的双重作用.应用皿治林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鼻和眼症状有良好疗效,剂量为10mg,qd时达最大疗效;用药后2h迅速起效,且在治疗过程中一直保持有效.应用皿治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鼻和眼症状同样显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治疗d1即见效,缓解鼻阻塞的效果优于其他抗组胺药,且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一直保持有效.皿治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无抗胆碱能作用,镇静的潜能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同,不导致心律不齐.
目的 :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12月我院收治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5 mg,qd)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50μg,q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IL)-4、IL-8低于对照组,γ-干扰素(IFN)、Th1/Th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变应性鼻炎,又称变特反应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敏感性增强而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时和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临床上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呈阵发性或突然发作,起病快,消失也快,好后如常人,早晚为长发时间.临床上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种类型.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尤以季节性为常见.主要临床症状为阵发性喷嚏连续性发作,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不一.笔者于2000年9月-2002年5月采用曲安萘德迎香穴封闭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50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用药方式:A组鼻喷治疗,B组口吸治疗,C组鼻喷+口吸治疗,比较3组患者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鼻炎评分、哮喘评分及咳嗽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总IgE、IL-5、ECP水平,以及鼻炎评分、哮喘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喷、口吸及鼻喷+口吸三种方法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均能取得显著效果,但鼻喷+口吸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缩短咳嗽消失时间.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及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的疗效.方法:将119例PAR患者及129例SAR患者分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曲安奈德组)给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另一组(对照组)服用西替利嗪片治疗,疗程均为2周,禁用其它抗过敏药及滴鼻剂.结果:PAR患者,63例应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56例的有效率为80.36%;SAR患者,70例应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59例的有效率为83.05%.PAR和SAR患者,曲安奈德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PAR及SAR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常规用药.
变应性鼻炎或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易感个体接触变应原或称过敏原引起鼻粘膜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理与机体特异性机制的紊乱有关.初步估计国内每年约有2000万人患本病[1].变应性鼻炎按变应原的性质一般分为两类: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前者由各种尘螨、蟑螂等引起,常年发病.后者由各种花粉孢子引起,通常在一年内某一季节发病,因与空气中某些花粉浓度的增加有关,故又称花粉症.数十年来国内临床工作者一直在就其治疗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笔者将其综述之,愿广大同道们研究、探讨并借鉴.治疗方法主要分为4大类.
花粉症又称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或枯草热,是敏感个体对花粉的一种超敏反应.据调查发现50%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对草花粉过敏[1].机体首次接触花粉变应原,体内产生IgE抗体,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时,花粉变应原与上述细胞表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临近IgE分子搭桥结合,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鼻粘膜、眼结膜和支气管卡他炎症,甚至哮喘发作.自然界花粉种类繁多,仅少数可引起花粉症.绝大多数花粉变应原为风媒传播,须具备以下条件:产生花粉的植物广泛生长;花粉量大、授粉期长;花粉体积小、质量轻、易飘散.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就花粉变应原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花粉症(花粉热)又称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或枯草热,是特应性体质患者被花粉变应原致敏后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眼的卡他性炎症,偶尔也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病变.花粉症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霉菌、尘螨或食物接触也可引起相同的症状,只是季节性不明显.其实,它是变应性鼻炎的一个类型,称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本病与枯草无关,一般也不发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早期的文献还一直沿用此名.
重症鼻炎的治疗是鼻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旨在保留和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治疗随访5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8年2月~1999年10月我们采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各类重症鼻炎(长期采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者)50例,男45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38.7岁.病程1~30年,平均5.8年.其中慢性肥厚性鼻炎26例,药物性鼻炎5例,血管运动性鼻炎3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4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2例(其中2例伴发支气管炎3年),诊断符合标准[1].
目的:探讨分析采取地氯雷他定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取地氯雷他定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目的 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因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64例,其中,试验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以及预后等.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为79.69%,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7,P=0.042);入院时,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治疗第2、4、12周时,试验组症状和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除个别患者出现鼻部刺激感以及局限性鼻出血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率为17.19%,试验组复发率为14.06%,两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7,P=0.626).结论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快速、高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无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
Montelukast Sodium(Singulair)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拈抗剂,由默克公司申请上市,用于成人和12个月以上小儿哮喘的长期治疗和预防.本品还被批准用于缓解成人和两岁以上儿童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症状.
患者,男,35岁,因患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在双下鼻甲内注射醋酸曲安缩松注射液各0.5ml.注射完后患者即感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12/8kPa,脉搏细弱(115次/分).眼睑及唇部红肿,随即按一般抢救常规立即用药给氧等,半小时后病人趋于稳定,眼睑及唇部红肿消失;1小时后血压、脉搏恢复正常,症状全部消失,痊愈.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花粉和真菌孢子是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主要致敏物,不同花粉的传播季节决定于它们的个体特征和它们所在的地理区域.特定的植物,在特定区域其芬粉传播的翻了一番节是恒定的.我国北方地区夏秋季节致敏花粉主要是蒿属花粉,其致敏性强,发生在每年的7~9月份.花粉症患者变应性鼻炎合并变应性哮喘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我院于2003年7月至2005年10月对呼吸科门诊就诊的120例花粉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以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目的 探讨内蒙古草原城市锡林浩特鼻炎患者的花粉致敏情况,分析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IgE)两种检测方法诊断花粉变应原致敏的一致性.方法 集中招募锡林浩特市具有鼻炎症状的患者314例,接受病史询问、前鼻镜检查、花粉变应原SPT和sIgE检测.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4例(55.4%)患者至少一种花粉变应原呈阳性反应.SPT阳性率依次为艾蒿51.9%、豚草31.2%、梯牧草26.4%、桦树24.2%;血清sIgE检测阳性率依次为艾蒿47.1%、豚草34.7%、桦树21.3%、梯牧草19.7%.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检验显示,艾蒿、豚草、梯牧草、桦树Kappa值分别为0.731.0.318.0.560、0.416(P值均<0.01).结论 锡林浩特市一半以上的鼻炎患者与花粉致敏有关,艾蒿花粉是当地鼻炎患者最主要的气传致敏花粉.SPT和血清sIgE检测在艾蒿花粉致敏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笔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者55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15年.对照组44例,男20例;女24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3年.
目的 调查分析太原市秋季气传致敏花粉的种类、含量与不同楼层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2008年8月1日至9月30日,在太原市中心同一地区采用曝片法收集花粉,将取样器分别安放于四面通风的4、7、17层楼顶,对比观察不同楼层的花粉含量.结果 按花粉含量多少排序,4层(12米)>7层(21米)>17层(51米);对不同楼层花粉含量做分析,4层与7层花粉数目比较,P>0.05;4层与17层、7层与17层比较,P<0.05;4、7层花粉种类相同,17层花粉种类减少.结论 17层(51米)的花粉含量、种类较4层、7层明显减少,住高层住宅可减少花粉的吸入量.
目的:比较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氯雷他定组和孟鲁司特钠组各30例,分别给予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 IgE 及鼻腔分泌物嗜酸粒细胞(EOS)阳性率。结果患者评定孟鲁司特钠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氯雷他定组分别为20、7、3例和90.0%;两组患者评定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生评定孟鲁司特钠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氯雷他定组分别为20、8、2例和93.3%;两组医生评定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 IgE 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的 IgE 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 均<0.05。孟鲁司特钠组治疗前27例(90.0%)、治疗后7例(23.3%)鼻腔分泌物 EOS 阳性,氯雷他定组治疗前28例(93.3%)、治疗后8例(26.7%)鼻腔分泌物 EOS 阳性。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鼻腔分泌物 EOS 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同组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 EOS 阳性率相比 P 均<0.05。结论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血清特异性 IgE 及鼻腔内分泌 EOS 阳性率,且二者效果接近。
目的 :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儿童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的64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两组.对照组患儿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联合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和炎性因子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联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6.9%Vs75.0%),数据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四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的降低,而IL-10、IL-4和IFN-γ 以及IgE均较治疗前明显的改善,联合组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对于儿童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因子作用,更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了解常年性AR与季节性AR相互间的表达差异.方法 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常年性及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各30例)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的含量,将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常年性AR组及季节性AR组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均高度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常年性AR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比季节性A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低(P<0.05).结论 可溶性E-选择素在AR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与AR发病具有一定关系.
目的:探讨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采用筛前神经并双侧下鼻甲封闭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结果:所有病例封闭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根据病情分级评定疗效,全部症状消失或减轻,显效率100%;结论:鼻内筛前神经并双侧下鼻甲封闭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可作为临床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以发作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和鼻塞为特征的变应性鼻炎(AR)是临床比较棘手的疾病之一,它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该病发病率高,为正常人群的6.32%,其中还有约38%的AR病人可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等更为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为AR的内科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领域.但由于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耐药性、治疗后易复发、副作用及使用禁忌等因素,同时随着鼻腔神经生理学研究的进展,结合激光、射频、微波等新技术,为PAR的物理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 介导的鼻黏膜反应性疾病[1].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5%~50%.变应性鼻炎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2].2001年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主要以患者病程的长短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AR分类指标,并由此决定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SAR,或称花粉症)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注重治疗方案的选择,后者则注重病因的判定.
目的:探讨鼻用氮卓斯汀喷雾剂联合鼻用曲安奈德喷雾剂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门诊12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B、C组,治疗组42例应用鼻用氮卓斯汀喷雾剂联合鼻用曲安奈德喷雾剂联合治疗,对照B组38例,应用鼻用氮卓斯汀喷雾剂治疗;对照C组40例,应用鼻用曲安奈德喷雾剂治疗。疗程3个月,共120天。结果:A组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效较好,总有效率达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用氮卓斯汀喷雾剂联合鼻用曲安奈德喷雾剂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