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中,对于临床检验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如果不能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治工作的效果.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是其基本项目之一,如果采集措施应用不当,检验结果的准确难以得到保障,甚至会导致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确保临床检验质量,必须进一步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
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必须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实验前质量控制尤其重要.加强沟通合理选项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前题医师的合理选项是检验结果发挥其临床价值的前提.由于各种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有其不同的病理表现,临床医师必须对实验方法学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
目的 研究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方法 .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临床检验5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检验质量问题的发生例数,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结果 520例患者临床检验共进行862次,其中98例患者的检验质量受到了影响,占18.8%.98例患者临床质量检验受到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患者因素、实验室因素.结论 临床检验质量受到患者因素和实验室因素的影响,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严格管理,规范质控,检验操作规范,选择科学检验方法,从而减少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依据.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推进,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更高.检验科要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本上应从自身做起,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重视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意识.认真学习与临床检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并且严格执行.
近20年,我国二三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管理体系,使我国检验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临床检验质量普遍提高.然而,二级以下的医院,尤其是农村卫生院,规模小,医疗设备简陋,医疗技术总体水平低[1],检验医学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我国检验医学的整体水平.现以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卫生院临床检验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越来越受到临床实验室、实验室用户及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室间质量评价是由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结果,评价实验室能力的过程。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也被称为能力验证计划。根据“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认可准则”(CNAS-CL03),能力验证计划定义为确定实验室在特定领域的检测、测量或校准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比对。临床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临床病理家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其已逐步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为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成立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全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随后,各省市相继成立了临床检验中心,开展地区性的室间质量评价,并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一起,形成了一个临床检验质控网[1]。本研究通过对全国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对今后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医疗模式的转变使社会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临床检验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相对于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营医院检验科的规模相对较小,每家医院的检验人员也相对较少,但医院数量较多。如何加强这两类医院的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提高其诊疗水平,已经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上海市于2004年建立了临床检验专业二级质控管理网络[1];同年,虹口区成立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组(以下简称区质控组)。区质控组受虹口区卫生局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共同领导,由本区二三级医院的4位检验科主任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本区内二级乙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院和门诊部等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进行质量督查、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等,旨在提高全区临床检验,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水平。
临床检验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临床诊断、抢救、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要得到一份准确、真实的检验分析结果,就必须实现全面的质量控制,它由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三部分组成。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高质量检验报告的前提,即送检标本应真实反映病情,完全符合分析要求。不规范的标本采集、贮存和运送,往往是导致实验报告误差的原因之一,并且这类误差是实验分析中无法控制的。下面我们就送检标本不符合要求导致误差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1 对象和方法 我院1993~1999年遇到的实验数据与临床诊断不符或存在一定的差异,亦或同一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前后2次送检标本的实验数据出现较大波动157例。本组男92例,女65例,年龄18~80岁。
多年来临床检验质量一直是检验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做好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在与国际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模式接轨的同时,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适合国情需求的实验室基本资格要求和不同级别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方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临床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如:仪器、玻璃器皿的洗涤,冻干品的复溶、样本的稀释、试剂的配制等,都需要用到纯化水.因此,临床实验室用水的质量与临床检验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不断深入,临床实验室用水的规范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许多实验室都建立了每日的水质监测记录.
随着医院实验室设备仪器程序化与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多种试剂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分析过程中与分析后的临床检验质量比较容易控制,近年来,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目的与重要性越发受到人们关注。特别是儿科患者,由于生理、年龄与心理方面因素,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愈显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儿科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旨在能够有效控制儿科的临床检验质量。
合格的检验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只有合格的检验材料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检验结果[1].随着检验信息系统和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临床检验质量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标本采集不当,即使是控制措施很完善,也无法获得可靠的检验结果.因此,正确采集标本尤其重要.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有关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受到了医务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临床检验报告作为医疗机构诊疗过程中的重要证据,在举证过程中尤其关键.临床检验科如何规范管理临床检验质量,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提供确凿有效的证据呢?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主任丛玉隆教授(以下简称丛).
临床护理质量与临床检验质量是现代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质量的内涵在不断外延与扩展,除提高内涵质量如护理技术、优质服务、个人素质及患者满意率以外,还应关注与护理工作紧密联系的医技科室,对护理管理者来说,深入做好护理质量与检验标本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临床检验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它使得临床检验的质量的重要程度逐步提高,并逐渐发展成为提高检验效率,提供科学保障的依据.然而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临床检验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临床医学的发展.文章通过介绍临床检验的相关内容,总结当前临床检验质量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临床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为了确保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就成为了临床检验工作的重点。本研究主要对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数据和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为优化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质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而临床检验质量是整个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为督促检验科贯彻执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20032301-T-361)[1]和<上海市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基本内容和要求>[2]的相关规定,我们于2008年5月-2008年8月,对浦东新区一级医疗机构、设有临床检验科的综合性门诊部、民营医疗机构进行了全覆盖监督检测,全面了解这部分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全区一级、综合性门诊部、民营医疗机构检验科的质量提供相关依据.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1]。为提高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监督所在2012—2014年对辖区内一级公立医疗机构、设有临床检验科的综合性门诊部(含)以上社会办医疗机构血常规检验项目、血涂片判读、细菌性阴道病检验项目进行监督检测及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妇科检查进行核查,通过分析3年的检测结果,了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根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要求,按照《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的规定,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简称中心)于2015年11月9日至12月10日组织了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对全市88家医院进行了现场质控督查,其中三级综合性医院22家、三级专科医院17家、三级中医(中西医)医院8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7家、新建分院4家。分别对其检验科和非检验科实验室的科室管理、临床血液体液、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6个方面的质量情况进行了现场督查。督查结果表明,在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卫生行政机构以及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分会的帮助下,通过各级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和中心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上海市三级和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科的管理水平和检验质量比较理想,非检验科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规范操作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年终督查成绩均达到了优秀,满足了临床检验质量督查的基本要求。特别是通过这几年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许多二、三级医院的实验室都通过了ISO15189认可,并按《上海市综合医院评估标准》持续改进提高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管理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临床检验质量及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越来越关注。检验科不但要确保每日室内质控在控,定期参加各级临检中心等权威机构的室间质评,还要进行同一项目在不同分析系统的检测结果比对,以确保不同分析系统间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本文用美国强生稳豪快速血糖仪、美国杜邦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日本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分析三个分析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现报道如下。
室内质量控制(IQC)旨在监测检测结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作中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是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关键之一[1]。在IQC活动中,质控品是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临床室内质控品价格昂贵、开瓶有效期短且供货不稳定,严重影响室内质控工作的正常开展。作者根据室内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自制了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质控品,经过6个月连续观察,综合评价其性能及临床价值,认为能满足临床检测的质量控制要求。报道如下。
正确评价实验学方法,对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AFT-TCO2分析仪是一台用于门急诊测定血清总二氧化碳的新型分析仪,它是采用热导传感器来完成的.
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必须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即对实验检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这里包括:实验前(分析前)﹑实验中(分析中)和实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近年来,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的普遍应用,人员素质的提高,再加上社会和群众质量意识的增强,我们基层医院实验室也认真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工作,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许多测定误差并不是分析过程中引起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诸多因素引起的.
检验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质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检验人员多年的努力和医学的不断进步,我国检验医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尤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异[1].因此加强临床实验室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意义重大.针对有关问题做一论述,以供参考.
实习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医学检验专门人才的关键阶段,而实习科室的管理水平是临床实习质量的保证.医学检验科的实习管理应从实习安排、入科教育、医疗服务、评学评教、出科考核、业务学习、实习纪律、总结创新等方面着手,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视临床带教过程管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师通常认为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变异及误差都源于实验室本身的分析和操作。实际上,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随着各种类型先进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各种高品质检验试剂广泛应用,检验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及质量控制意识的增强,标本在分析过程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和完善,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却无法保证。文献报道,分析前因素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5%~70%[1],这是由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①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如患者的情绪、状态、饮食、药物、采集标本的时间等;②质量缺陷的隐蔽性:较明显的溶血、乳糜血、采错标本等;③质量保证工作并非检验人员可以控制。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条件,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工作并非检验人员完全可以控制,需要各临床医师、护士甚至患者的密切配合。
随着临床质量的迅速发展,检验和临床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质量的检验结果能够迅速、及时地为临床诊断、防治疾病、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实验论证依据.因此,临床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检验质量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临床检验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下面就如何提高检验质量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标准化的建立和质量的控制等都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有较大影响,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随着临床化学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 ,检验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实验室都在做好室间质控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室间质评活动 ,以确立各实验室之间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现将参加临床化学质控的体会总结如下 :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医院检验科的操作技术和仪器设备比较落后,以手工操作为主,检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质量控制逐渐开展,质量意识开始形成,临床检验人员意识到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就保证了临床检验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临床检验质量也就有了保障.到了20世纪90年代二级以上医院检验科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分析,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检验技术人员逐渐增加,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检验科之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有了显著提高.临床检验人员开始注意到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仅仅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到实验的前后以及人员操作、质控品本身等实验相关因素对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进入21世纪,不少医院检验科的技术与装备以接近发达国家,而差距更突出地表现在质量管理的水平上,要确保临床检验质量必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可见我国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发展和进程可以大体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即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全面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