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是美国著名汽车公司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他对世界上汽车和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好多汽车行业的标准就是以福特公司的标准来制定的.福特本人也因为对汽车行业的贡献而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一等勋章".在汽车制造业里,福特是一个里程碑的人物.在福特公司创立的时候,福特是以技术而闻名的.福特也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德国汽车行业每年投入广告的费用约为10亿欧元,但是食品行业在宣传和广告上的投入高达28亿欧元.广告所营造出来的形象完全绑架了观众们的想象,将他们引向与最终成品毫无关联的美好联想.
目的 分析北京市顺义区汽车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 按国家职业卫生规范与标准,调查分析汽车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和防控措施实施情况.结果 粉尘检测合格率为95.2%,噪声测点超标率为37.3%,化学毒物共19种,有2种超标,以甲苯和锰为主.结论 根据各汽车企业的实际状况,实行企业管理措施、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干预措施,才是消除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策略.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政府职能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服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0年该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结果 监测53家企业,采集2 426件样品,超标376件,超标率15.50%;检测苯352件,超标15件,超标率4.26%;测定639采样点,超标122点,点超标率19.09%。职业健康检查3 380人,2人听力损失,4人白细胞计数下降。结论 顺义区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仍较严重,应加强印刷、汽车制造等行业的监督、监管工作,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目的 评价杭州市某新建汽车整车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状况及控制效果.方法 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作业人员工作日写实、职业卫生检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 建设单位采取了整改措施后,工作场所各岗位人员接触的化学毒物、粉尘、电焊弧光、激光辐射、手传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合格率为88.2%,高温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合格率77.8%.结论 整改后,该项目粉尘及化学毒物控制效果较好,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加强耳罩或耳塞配戴.由于汽车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多种有机溶剂、粉尘、多种物理因素等,应引起企业的重视.
目的 分析北京市汽车行业职业人群血脂水平现况.方法 采集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血液样本3 012例,根据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不同分为苯系物组、粉尘组、粉尘+噪声组、噪声组及行政组;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统计分析不同职业人群间的差异.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各有害因素组的血脂指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苯系物组和行政组人员TC和TG水平较其他职业人群高.结论 该市汽车行业从业人员血脂水平现状较为严峻,应对不同职业人群的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
在汽车行业,丰田管理模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被业界奉为圭臬,其以高效率而著称;在医疗行业,美国弗吉尼亚梅森医疗中心(下称“梅森医疗中心”)创建的弗吉尼亚梅森生产系统(Virginia Mason Production System,VMPS)重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并告诉世人:采用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人人都能享有高质优价的医疗服务.
震惊全国的昆山工厂爆炸案所呈现的惨剧让人痛心,整个社会为之伤感。现已确认,此次事件是因汽车轮毂抛光产生“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特大恶性事故,不仅社会反响巨大,也引起了汽车行业的格外关注。从事故调查中不难发现,其原因除了厂房设计和工艺安排有问题外,还有没按规定在每个岗位安装独立的吸尘装置和防爆配置等安全设施。更为难以置信的是,工厂就连基本的劳防用品都没能配备到位。此外,不仅没有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而且严重违反劳动法,超时作业,环境污染极为严重。
精细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一种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却处处可以体现的一种理念.精细文化运用到管理中就成为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行业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1].就是要以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的每一项工作.医院精细化管理就是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对影响医院运营的关键要素严格把关,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业务流程,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更好地实现医院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社会公益性.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疾病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发病率有所下降,治愈率有所提高;而创伤的发生率不仅明显增高,而且伤类更为复杂,伤情更加严重[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项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道路交通建设和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史无前例.与国家建设的快车行驶相比,配套的管理机制却相对滞后,致使交通事故和工业创伤的发生率有增无减.仅就我国交通伤而言,每年的致伤人数就有数百万,死亡人数达十余万.因此,预防事故发生、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