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治平,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早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18年,现兼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编和参编中医著作19篇.阳痿是指有性欲要求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是虽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的硬度,但不能维持性交的足够时间,因而妨碍性交或不能完全性交.现代医学称之为勃起功能障碍,是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导师夏治平教授从医工作60多年,对阳痿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现将夏老针、药结合治疗阳痿的经验浅述如下.
已是82岁高龄,本应安享天伦之乐,夏桂成却坚持每周出4次门诊,但他一点儿都不嫌多,因为"过去每天问诊五六十个患者".夏桂成是我国中医妇科学科的著名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首批指导老师.从医五十年来,他潜心中医药学理论研究,创造性地运用奇偶数律、五行生克以及现代医学、现代科学的成果,创立了当代完整的中医妇科调周理论体系,被业界称为当代中医妇科的"里程碑",为发展中医学术作出了杰出贡献.通过实践这一理论,他治疗了妇科中的许多疑难杂症,使无数患者为人父母,被称为"送子观音".
姚乃礼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载,擅长运用经方治疗肝、胆、脾、胃及内科疑难病证。笔者有幸能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将姚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脂肪肝经验总结如下。
温振英教授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50余年,在临诊时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时时注意对脾胃的顾护与调理,发挥中医特色整体治疗的优势,临床常获良效.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兹将老帅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目的:中国药典中对中药膏滋制备过程中的清膏以及辅料的用量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本文通过继承周长峰老师膏滋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膏滋清膏得量以及辅料用量等工艺参数,为操作人员正确掌握膏滋的制备工艺要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继承周长峰老师中药膏滋传统制备方法经验并通过实践工作中记录的数据结合参考其他文献中传统膏滋的制备工艺.结果:总结出了中药膏滋在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并对膏滋清膏得得率情况以及糖类、胶类等辅料常用量的使用情况.结论:中药膏滋在制备过程中复方膏滋可按药材总量的33.58%预计清膏得量,糖、蜜类辅料用量一般为清膏量的1.2倍.单方膏滋的清膏平均得率为25.16%,糖、蜜类辅料用量一般为清膏量的2.1倍.
肖汉玺老师出身六代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消化内科临床、科研50年,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中医基础理论深厚,法古而不泥古,组方用药严谨灵活,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善治内科杂病.笔者有幸在肖老师指导下工作十余年,现将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简述如下.
王会仍系我省的名老中医,也是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近40年,积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对肺系疾病的防治更是独具匠心.现就其对数例肺系疑难病的诊治特色略述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张云鹏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03年4月上海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即SARS)病人,张云鹏老师作为"上海市非典型肺炎中医专家咨询组"成员,不久前,他为一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会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前的名老中医继承工作与研究生教育脱节,一方面是名老中医经验缺乏象研究生这样的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的继承人,另一方面是研究生没有跟随老中医学习的机会.中医研究生具有年富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等优势,是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的重要力量,因而将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纳入到中医研究生培养体系之中,是提高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关部门应在政策、环境、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
李斯文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肿瘤诊疗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云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经验基础论是中医学蕴藏的一种特异性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征,是中医理论结构、发展模式的实质内涵.该特征强调中医理论的形成、运用、发展均以经验基础为依据,凸显了方证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读经典、做临床”模式在中医科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经验基础论是中医学的客观性、科学性的集中本质来源,认识中医学的这一特征是中医理论结构动、静态解析的基本前提.
崔玉衡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作为当代名医,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疑难杂症,而且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处方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崔老临床六十余年,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经验颇丰,遵<内经><难经>之旨,参后贤各家之说,师古而不拘泥于古,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依据该病的临床症状和不同阶段表现,将其分为八型,治以八法,辩证精细准确,治法针对性强,经方、时方并用,加减配伍适宜,临床疗效甚佳.现荣幸兹将其八法、八方及适应证分别介绍于下:
笔者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陈意教授。陈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已50余年,在中医内科杂病治疗上思路独特,笔者整理出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中医诊治经验以飨读者。
朱进忠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时也是山西省的著名中医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朱老数十载的从医生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深厚的功底,尤其对疑难疾病的辨证治疗见长,对疑难疾病的治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曾提出从肝论治、杂病辨证脉为首的观点等.笔者有幸跟从朱老坐堂看病,感触颇深,现把心得与大家分享.
武明钦主任医师为我国首批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业医六十余年,擅治各科疑难杂病,临床经验颇为丰富.在随父二十余年中,捧读著述,聆听教诲,获益匪浅.现将其临证验案撷取三四,以为同道揣摩指正.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中药治疗在降血压方面似乎难与降压西药相比[1].但是,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防治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西药的毒副作用也给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带来良好的契机[2].对于一些轻度高血压病的患者,单纯中药治疗也能取得满意的降压效果.祝光礼教授是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近40年,原发性高血压在所诊治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祝老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辨证与中医药治疗具有一些独到的见解,现总结如下.
夏治平,生于1932 年,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卫生系统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早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18 年,现兼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编和参编中医专著18 部,其中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六部专著代表部级和国家级水平,<简明针灸学>被译成英文,受到国外针灸学者的重视.50 岁后开始专研男性病,擅长用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各种男性病.笔者有幸跟随夏治平教授学习了整个前列腺炎的诊疗过程,现介绍给各位同仁.
杨霓芝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肾内科教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肾内科疾病中医诊断治疗方面造诣颇深。杨教授在临证中提出了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临床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杨教授常运用一些中药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杨教授学习,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皮持衡教授系全国知名中医药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第二、三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形成了独特的医疗风格;学术上,力荐"循古拓今",师宗不泥古,主张博采众长,古为今用,致力发挥;制方用药上,善用以补配消,以塞配通,以温配清,以降配升,以敛配散,致力"古方新用".现将皮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王永钧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及研究已逾50年,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云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管遵惠教授主编的《热针疗法》一书,近期已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统介绍了GZH型热针仪的研制原理;热针疗法的临床运用及热针作用机理的研究。全书18万字,16开本,每册定价23元(含邮资)。 邮购地址:650011昆明市中医院针灸科联系人:郭翠萍
王翘楚教授,生于1927年2月19日,江苏海安人.早年师从名医陈树森.现任上海市中医失眠症特色专科主任、教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咽喉与肾密切相关,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创“下痛上治”治肾病理论,在辨证论治同时重视清利咽喉.咽喉部症状发作期予疏风泄热、清热利咽以祛邪治标,防邪热下传于肾;缓解期予补益肺肾,养阴利咽以扶正治本.
王正雨,男,1920年生,安徽濉溪县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科、针灸、中草药.出身中医世家,6岁读私塾,8岁从外祖父陈景盘(当地名中医,清末秀才)苦读医书.1935年从父王富勤(当地名中医)学习中医兼开业行医.1942-1948年跟随陈粹吾先生(原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安徽中医学院院长,全国著名老中医)学习中医兼行医,刻苦读书,兼收中西医所长,成为当地有名的中医.1953年在芜湖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7年在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学习,同年调安徽中医学院工作,并保送到中央卫生部在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中医研究班学习深造.现任安徽省新安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已收入省教委编写的<安徽教授名人录>.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徽名老中医.1杂病重于治痰王老治疗疑难杂病推崇"百病皆由痰作崇"之说,认为痰之为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蒙清阳则眩晕,痰阻心窍则神昏,痰滞于脑则头晕眠差,痰水凌心则心悸,痰聚肺部则哮喘,痰浊滞胸则胸痹,痰凝乳房则核起.而痰之产生多由平素恣食肥甘,少劳多逸致脾虚失运,痰湿内生,气机不畅,与湿浊瘀血互结,阻塞脉络.
孙康泰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学院技术顾问.孙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临床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学,亲聆教诲,倍受惠泽.现将孙老师治疗中风的经验介绍如下.
吴光烈主任医师世代业医,为吴氏医家第六代传人,现任南安市中医院名誉院长,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受国务院表彰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其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治病疗疾,屡起沉疴,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在其业医六十载之际,由其哲嗣、学术继承人吴盛荣副主任医师将其经验整理成册,定名<吴光烈临床经验集>刊行,得到中医同仁的普遍好评,1996年获第二届国际医圣杯学术著作二等奖,1998年又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金像二等奖及泉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近盛荣同学又将其妇科经验著成<吴光烈妇科治验歌诀>问世,诚为吴老学术经验继承整理之又一大成,喜哉幸事!今盛荣兄将是书赠余,研读之下,颇有受益,权仅将个人所见约如下几点感言.
尹常健教授是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尹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30余年,学验俱丰,对中医药治疗各种胆系病证具有独特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胆病经验介绍如下.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刘炳凡研究员,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家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南省首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父亲刘炳凡先生已经离开我们10年,但他老高尚的医德医风,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过硬的诊疗技术,深邃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仍为医界称道.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聪甫研究员称他"德高可比孙思邈,术精能追滑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