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性失语是脑血管意外并发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治疗颇感棘手.国家级中医专家、云南省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舌针理论和舌针疗法.笔者在近年工作中,运用管氏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失语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云南省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整理和独创了许多具有独特疗效的集合穴组,大大提高了针刺治疗某些疾病的临床疗效。笔者从 1994年以来运用管氏耳病六聪穴治疗暴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 17例,女 19例;年龄 27~ 68岁,平均 38.2岁;左耳聋 14例,右耳聋 20例,双耳聋 2例;病程 5天~ 1个月,平均 16.3天。全部患者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管遵惠主任医师为云南省名中医, 全国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管氏过梁针法是导师在家学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特殊针法. 笔者在随师学习中, 深感该针法精妙异常、疗效显著, 现将管遵惠老师过梁针法的经验简介如下.
云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管遵惠教授主编的《热针疗法》一书,近期已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统介绍了GZH型热针仪的研制原理;热针疗法的临床运用及热针作用机理的研究。全书18万字,16开本,每册定价23元(含邮资)。 邮购地址:650011昆明市中医院针灸科联系人:郭翠萍
管遵惠,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名中医药专家,云南省首批名中医.导师在<内经>、<难经>理论基础上,结合家传及四十载临床经验,能够遵古而不泥古,师古人而多有发展.笔者跟师临证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导师刺法经验简介如下.
攒眉穴是管氏集合穴之一,管遵惠医师曾用于治疗中风所致的皮层性呃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攒眉穴为主,治疗外科和痔科术后出现呃逆的就诊患者,同样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飞翅穴:是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临床上常用的经验穴之一.笔者在临床上通过对飞翅穴的运用,渐有领悟,结合本人的体会,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本科门诊2年来的风湿性肌纤维织炎、肩周炎、肩背软组织炎等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飞翅穴治疗共计1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配合循经取穴治疗共计15例.2组病例共计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0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3d,最长2a,平均病程5个月.本组31例,均经各项化验、检查,已排除器质性病变.
管遵惠教授在继承家学及前人经验基础上,在针灸临床中,尤其重视经络辨证,临证诊疗强调以循经辨证为纲,病候辨证为纬,体现出辨证论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文着重介绍了管遵惠教授经络辨证经验,对《灵枢·经脉》篇十二经病候的论述特点及十二经病候的临床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
管遵惠老师在继承家传的基础上,致力于经验穴及集合穴的临床研究.对针灸处方注重组方配穴,就如中药配伍有君臣佐使一样,配穴也应有严谨合理的组穴原则.集合穴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腧穴学的内容,也为针灸临床配穴法,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选穴方法.本人在临床中运用管氏集合穴膝痛六灵穴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急性脊髓炎是指非特异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症.由病毒感染、其它感染、疫苗接种后、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等引起.临床表现为病变脊髓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可归属中医"痿证"、"痿躄"、"拘挛"、"癃闭"等证范畴[1~2].
吾师管遵惠是云南省名中医,国家及云南省名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吾师博采众长,遵古而不泥古,在继承家学及前人经验基础上,致力于经络辨证研究,开拓创新,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及管氏家传针法,研用颇彰.现将导师临床应用经络辨证的经验分析探讨如下.
通过观察导师治疗面瘫与面痉的临床疗效,总结了导师在病因病机辨析,临床辨证分型,选穴配穴处方和针刺手法方面的临床经验;结合跟师体会,探讨了老师治疗面瘫与面痉的学术特点.
吾师管遵惠主任医师,家学渊源,精义致用,博学慎思,遵古而不泥古.在继承家学及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兼总众说,去短合长,发展和充实了特色鲜明的管氏针灸流派.导师运用经筋疗法治疗疾病疗效独特,学生通过跟师学习,初步体会导师经筋理论的运用经验,不吝浅薄,小结如下.
本文简介管遵惠老师经络辨证经验,望神察气观色的临证要诀,浅析其针灸取穴、配穴特点;结合学习管氏针刺手法的跟师体会,初探管遵惠老师针灸学术特点.
祖国医学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的基本法则.中医辨证方法主要有:经络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诸法各具特点,运用各有侧重,但就学术渊源及理论内容而论,经络辨证是基础,脏腑辨证是核心,八纲辨证是纲纪.导师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尤其重视经络辨证.现将导师经络辨证的学术经验简介如下:……
374例周围围性面瘫分组对比观察,管氏针法组200例,痊愈178例(89%);常规针法组174例,痊愈105例(60.34%).管氏针法疗效优于常规针法(P<0.05).从针刺方法、经验穴及防治面瘫后遗症等方面探讨了管遵惠老师的学术特点.
管遵惠主任医师,云南省名中医,省首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导师从医40载,遵古而不泥古,在总结前人经验和家传针法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管氏下针10法.现根据导师身传面授,结合笔者学习运用体会,将管氏下针10法整理简介如下:
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的“口眼歪斜”、“喁僻”范畴.管遵惠主任医师是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导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治疗面瘫,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跟师以来,学习和整理导师治疗面瘫经验,简介如下.
1 家学渊源我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管庆鑫,19岁随祖辈悬壶济南.而立之年,即为齐鲁名医.父亲管正斋,北京朝阳大学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曾为"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创始人之一,著名中医针灸专家.
从学术渊源、经络辨证、针法穴法、时间医学、舌针体系、热针疗法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管氏针刺方法的学术特点.总结名医经验,弘扬祖国医学.
着重介绍了管氏独特的针灸处方原则及取穴精要,以及导师在针灸临床处方中针灸取穴的基本规律.
采用管氏膝痛六灵穴治疗骨性膝关节炎38例,结果:治愈12例,好转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取穴方法(P<0.05).并结合临床,阐述了"膝痛六灵穴"的作用机理.
辨证论治是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而经络辨证是针灸临床最重要的辨证论治方法.对导师曾遵惠十二经脉病候、奇经八脉、十二经别以及经络学说在针灸配穴和针刺手法方面的运用的论述分析,阐述了管氏经络辨证的理论渊源及临床特点,体现出经络辨证针灸法的真谛和特点,强调了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性.
管遵惠教授在继承家学和前人经验基础上,致力于针法灸法研究,开拓创新,通过对历代不同学术流派的整理研究,补充和完善了子午流注开穴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管氏针灸流派,丰富和发展了子午流注理论.本文着重介绍了管遵惠教授予午流注的学术特点.
应用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痹34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3%.与灯盏花穴位注射治疗痹34例对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吾师管遵惠,国家级中医专家,云南省名中医,省首批名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导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家学(源,衣钵亲传,幼承庭训,加以才思敏捷,从医五十载,学验俱丰,博采从长,遵古而不泥古,在继承家学及前人经验基础上,致力于针法灸法研究,开拓创新,擅长针治疑难杂症,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及管氏家传针法,研用颇彰。临床治病,辨证明晰,取穴精少,手法独到,吾师对针灸处方注重组方配穴,就如中药配伍有君臣佐使一样,配穴也应有严谨合理的组穴原则,更重视针灸文献中各家歌赋、治疗心得的临床研究,所创的15种针灸配穴处方独具特色。本文整理介绍了二十五种导师针灸配穴处方方法论及临床运用,从而探讨了管氏针灸配穴的学术经验及特点。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排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第6位,中国周围性面瘫的年发病人数约300万.面瘫又称口眼斜,主要因卫阳失固、络脉空虚、风寒之气侵袭阳明、少阳等络,从而导致经气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迟缓不收而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部肌肉瘫痪.面瘫发病较为突然,多在春、秋季发作,常表现为患侧的面部松弛、麻木,不能作皱眉、闭眼、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偏斜,患侧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失,少数病人发病之初可能有耳后或面部疼痛,药物治疗一般以消炎和营养神经为主.而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针灸治疗病种之一,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概述如下.Bell's面瘫在针灸科的治疗方法很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业者均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方法不一,疗效迥异.笔者于2012年9月-2017年1月运用管氏特殊针法及普通针刺治疗Bell§面瘫168例临床对比观察,整理总结如下,与同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