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有关传播学的书籍着实出了不少,多数是关于大众传播的.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关.20年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同样迅速发展.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陆续恢复或建立,一些有关的高等院校设立健康教育专业科系,结束了我国高等院校没有健康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创刊了多种健康教育专业杂志.国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专业书籍、文章相继得到翻译、出版和发行.可是,专论健康传播的译著依然不多.米光明和王官任编著的<健康传播学原理与实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正好补充了这个空白.
《诸病源候论》成书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书中专论疾病的病因证候,却没有记载方药,在当时倡导理、法、方、药俱全的年代,是一部非常另类的著作.主编之谜对于《诸病源候论》的作者,一般认为是隋代的巢元方.然而,历代的说法却并不统一.据《隋书·经籍志》记载, 《诸病源候论》是"吴景贤"撰.但是《旧唐书·经籍志》却记载,《诸病源候论》的著者是"吴景",两者均未提及"巢元方"这个人.直到《新唐书·艺文志》里才开始出现"巢元方"这个名字.到了《宋史·艺文志》时,吴氏的名字就消失了,只提到了作者是巢元方.
<医宗金鉴>刊行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由吴谦等编写而成.<正骨心法要旨>是专论骨伤疾病的分册,该书除详细阐明正骨复位、牵引固定等手法,以及内服外敷等处方外,对骨伤疾病需"筋骨并重"的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贯穿于全书及治疗的全过程.笔者就其主要观点论述如下.
文章分三节论述,分别为章太炎先生关于《黄帝内经》散论、《黄帝内经》专论及《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之末.其中,“散论”分为14个问题:①中医疗效高于西医,中医辨证施治有7个方面高于西医之诊断;②《黄帝内经》偶有傅会吉凶灾眚处是其不足;③论《汉志·方技略》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家历史演变与分合;④论《方技略》中唯医经、经方最为适用;⑤论中国古代有解剖术,“解剖”一词最早见于《灵枢经·经水篇》,附有案例;⑥批判郑文焯关于“视病”之误说;⑦论《素问》关于三部九候脉法与寸口诊脉法并存,不可偏废;⑧太炎对五行与五脏有生克关系持严厉批判态度;⑨论“七篇大论”六气标本于医事最为切要,其论五行及司天在泉诸说为傅会之言;⑩论《黄帝内经》与白氏内外经、扁鹊内外经有会通之说无法得到证明;(11)论《伤寒论》为经方之作,《金匮要略》《脉经》为医经兼经方之作;(12)论《黄帝内经》开阖枢的确切涵义;(13)批判郑文焯所著《医故》之谬说;(14)论中国古代有细菌致病之说,此说非始于远西.《黄帝内经》专论则涉及《论素问灵枢》诸多问题.
刊物的栏目是展示刊物风格特色的重要方面,栏目的发展与更新是刊物发展的重要体现.国内外许多著名科技期刊都设有丰富的栏目,色彩纷呈,引人人胜.生理科学进展除每期必登的综述和小专论两个基本栏目外,还设有十余个其它栏目,既活跃了期刊气氛又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要.在这些栏目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刊头专文”.该栏目自创立至今已连续刊登20年,并做到了一期不缺,已形成本刊独具特色的风格,这其中必有其独到的经验值得汲取.笔者试以本刊责任编辑的角度,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期与读者共勉.
妇产科病理学和其他专业一样,近10余年来无论在诊断病理还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发表了诸多高质量的专论和研究论文,特别是2000年在海口举办的"全国交界性病变及诊断病理研讨会"和<中华病理学杂志>多次推出的重点号内容,对妇产科病理的发展有导向作用[1-8].值此<中华病理学杂志>创刊50周年之际,本文着重围绕近10余年我国妇产科病理学中的若干热点主要是其中有关妇科肿瘤的重要进展与研究动态进行简要回顾.
编辑同志:近日,笔者拜读了贵刊2007年第12期"专论"栏目中毕波和吕元的文章,受益匪浅.针对定量检测系统的方法学性能验证的话题,这也是目前国内各实验室所关心的热点,一来实验室认可工作的需要,二来各实验室深入贯彻检验结果的互认,然而以上两者工作必然建立在本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溯源性上.此外,在2007年第2期中毕波和吕元在<定最检测方法学性能验证的系统设计>中就该方面问题具体如何操作做了详细的分析,而在该文中则对如何评价实验结果又作了详细的介绍.结合该两篇文章可以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年第16卷第8期刊登韩学尧、纪立农教授的专论"柳暗花明又一村--2型糖尿病的遗传学研究突破将糖尿病的病因学研究引入新的时代"一文,介绍了2型糖尿病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一些看法.我认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五次全国中青年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筹备组交给我一个特殊任务,在2013年的学术会议上谈谈自己的成长体会.这主意很好,我却相当犹豫:说别人容易,说自己很难,说过头易被认为吹牛,说得不够会被误解为过于谦虚.可出乎意外,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几个故事在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事后,夏维波教授请我将讲演成文,刊登在分会杂志上.作为专论以文字方式与更多中青年医师交流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岂不乐哉!
20世纪初肺活量测定就引入我国,吴绍青教授从国外留学归来,编著出版了第一本专论肺功能的著作,其后肺功能检测在我国逐渐普及开来.20世纪70年代末"小气道"功能检查在我国兴起,促进了肺功能检测的发展,随后是气道反应性、体积描记仪、运动负荷、呼吸肌力、中枢反应性、脉冲震荡肺功能测定等.至今,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都已开展了名目繁多的肺功能检查,但并不是所有呼吸科医生都对肺功能检测的方法、原理及临床意义等有了必要的了解.
很荣幸应Lockey教授的邀请,在<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创刊之际,向国内的医生们推荐由Lockey教授主编的"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每月文摘".Richard F. Lockey 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和南佛罗里达James A. Haley 退伍军人医院免疫和过敏反应科主任,是医学、儿科学及公共卫生学教授,曾任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临床免疫专业学会(AAAAI)主席,是美国变态反应领域非常著名的医生和学者.他曾主编出版了11部有关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专著,18部专论,及500余篇论著、综述和其他科学文章.
本期发表的胡大一教授等的"优化的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及林三仁教授的"如何产生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的共识意见"二篇专论为我们创建"指南"(或共识)、评价及运用"指南"(或共识)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深刻的启迪.
[编者按] 本专论结合提高几种主要胰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的临床现状和发展前景,再次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深化,专业水平越来越精,也必然越来越窄.基于这种发展趋势的特点,多学科协作在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必然越来越突出.正如本专论的作者所指出,多学科的协作不仅需要有各学科互相虚心学习、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也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式和基地.我刊希望今后能得到更多的多学科协作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的稿件.
[编者按 这是刘泰福教授在"全国肿瘤放化疗综合治疗进展研讨会暨已故吴桓兴教授归国从医六十周年纪念会"上的特邀发言,会后大家普遍反映很好,并建议全文刊登在本刊上.为此特刊载在本期专论栏目,以满足大家的需要.]
读者来信(韩恩吉*)贾建平教授在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年38卷第1期发表了1篇专论--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读后受益匪浅,但是文中的某些观点令人费解,仅提出商榷.
读者来信(苏镇培*) 去年贵刊第7期发表了题为"重视腔隙性脑卒中的诊断"的专论[1](以下简称专论).作者及时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题,这是非常难得的.
改革开放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春天,30多年来大量的各学科、各专题的学术专著和一些译本如雨后春笋拔地而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也不例外,全科性大部头系列专著和各系统性、不同专题的专论相继出版,在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鼻中隔疾病几乎都是散在于不同的著作中,作为一个章节论述的,相对不详实和不被重视.张庆泉主任医师等主编的<鼻中隔疾病>(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鼻中隔疾病的专著.多年来他们在鼻中隔领域作了不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在此基础上他们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编撰成书,以崭新的、全面的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
自1983年异维A酸在加拿大上市至2005年底,加拿大卫生部收到29例与异维A酸有关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报告.其中11例为心肌梗死、卒中及血栓栓塞性疾病.这些不良反应在加拿大药品专论中未予标明.11例中男性4例,女性7例,用法用量为40~80 mg/d,4 d~8 mo.转归:8例恢复(1例有后遗症),1例尚未恢复,余2例转归不详.现将11例汇总列表如下,供参考.
2005年6月21日,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21位科学家在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召开会议,对复合雌-孕激素避孕药(复合激素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的致癌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报道在IARC专论的第91卷上[1],并对以前关于这些药品的评估结果进行了更新[2].
金元时期杰出导引大家张三丰,为元代著名武术家,武当派开山祖师,乃知行合一、得天地之造化的内源性医学大师,他把儒家的道德学说与修持导引结合,可谓"丹道修炼集大成者,得天地造化也".其导引专论等含诸多金玉良言,十分生动精辟,非常值得后人认真学习与研究.
本期,笔者仍然为读者介绍内源性医学--导引医学的专论及包含在一些名著中的名篇,主要有《孙真人四季行动养生歌》、《玄道》、《呼吸宝华》、《李博内丹术》等。
1953年,天津博物馆在民间征收来一个十二面、呈棱柱状的小玉柱,长5.4厘米,外径3.4厘米,中空,有顶无底,下部有3毫米的穿孔,与中空孔相通。据郭沫若考证,认为是公元前380年左右(战国时期)的文物。上刻行气铭文,故名之《行气玉佩铭》,是为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功法专论,主要阐述小周天功的实际用法与注意事项等丰富内容。铭文共45字,内有重文字符9个。全文云:“行气,深(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明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其(兀)春在上,地其(兀)春在下。巡则生,逆则死。”研究资料提示,铭文总的精神是:玉柱中空体现了玉铭本身的观念达到了虚、空、灵与炼神化虚的阶段;“定”字是玉铭的法;“固”字是玉铭的质;“明”字是玉铭的神;“复”字是玉铭的整体运动规侓;“兀”字是玉铭的功能态。
历史上,关于内源性医学--导引医学的专论(含一些名著之名篇专论)有很多,这期笔者主要为读者介绍《气功保固神气》《少年中年宜炼功》《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卫生歌》《外药火候》等知名专论。
历史上,除了前文已经介绍过的知名内源性医学--导引医学专著外,还有许多论述内源性医学的知名专论(含一些名著之名篇专论),值得我们与后人认真研究、探讨、学习、抢救和创新。
MYC瘤基因家族(包括:c-MYC,n-MYC和l-MYC)控制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包括细胞生长、增生、分化、凋亡及转化等,在过去25年中吸引着学术界广泛持久的兴趣.Meyer N 和Pennl L Z对1981年后293篇文献的总结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是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月刊),主要刊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等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比较医学成果和进展。本刊开设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管理科学,国外研究进展,学术信息,简讯等。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本官方颁布的制剂规范,对中成药组方、制备方法作了详细记述,而且书中各方剂都是良方、验方,对后世制剂学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除此之外,本书还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书中每味药的炮制方法都在各方剂中药物项下给以标注,还特设了"论炮炙三品药石类列",专论中药的炮制方法.因本书具有药典的性质,基本上统一了中药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炮制方法的详细记载,为后世研究中药炮制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依据,也利于后人挖掘合理有效的中药炮制方法.现就本书对半夏、天南星的炮制方法加以介绍,以说明本书在炮制方面的价值.
1999年我们研究小组应<中华神经科杂志>的邀请,在该刊第5期上发表了"重视脑血管病的遗传学研究"的专论[1],引起了从事神经病学研究尤其是从事脑血管病(CVD)研究学者们的关注,并多次被引用[2-4].
自从德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