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原始含义:1自然崇拜:阴阳发端于初民的自然崇拜.阴阳概念的最早提出,其原来含义是很朴素的,不过是指日光的向背而已.如<吕氏春秋·重已篇>说:"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是说房舍宽大则能遮阳,阴凉就多;地势高而无遮拦,阳光得以充分照射,阳热就多.进而认为,凡是向阳光或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即为阳;凡是背阳光或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则为阴.所以,<说文>注释说:"阴阁也.";"阳,高明也."可见,阴阳的最初理解,仅是阳光多少的直观认识而已.古人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不断接触到日往月来、白天黑夜、晴天阴天等两极现象的对比和影响,而且古人的作息规律又完全受着日出日入的支配,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日掌阳,月管阴"(<管子·四时篇>),日出则阳光灿烂,日没月出则黑夜来临,因而便自然地产生了阴与阳两个概念,形成了正与反两个方面的感性认识.在"阴暗"、"阳明"、"阳奉阴违"、"阳儒阴释"等词汇中,"阴阳"二字仍然保留着这一原始含义,是一组与明暗、隐显有关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