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健康教育对改进中山市古镇基层医务人员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以集中授课的方式对中山市古镇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3个级别,抽取中心医院1家、卫生院两家、卫生站18家的172名内科医生,在健康教育前后,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结果培训后高血压知识率明显提高,中心医院医生的知识率高于卫生院及卫生站的医生.培训后各级医院医生高血压医疗行为的肯定回答率明显高于培训前.总之,医疗机构级别越高,医生的医疗行为提高得越明显.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歧视相行为情况,为开展艾滋病患者社区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现场集中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73.8%,四免政策知晓率60.7%;认为艾滋病与自己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的51.91%,74.59%的人认为可能因工作感染,愿意管理辖区患者的为42.08%;遇HIV/AIDS患者外伤后急需包扎时、到门诊就诊时拒绝率为57.38%和63.39%,不同意与HIV/AIDS患者握手、一起吃饭的为31.15%、54.64%;最想了解的是艾滋病职业预防知识,需求率72.7%,通过专题讲座获得知识的需求率82.8%.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认知还存在不足,存在恐惧和歧视.应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相关法律及职业暴露预防教育,以消除恐惧和歧视.
目的 比较麻风病不同流行程度县(市)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在乡村医生中的知晓程度,评价健康教育的培训效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可疑麻风病患者的能力.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对3个麻风病不同流行程度的县(市)开展基层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培训,分析培训前后对相同问题回答的差异性.结果 所有调查县(市)基层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不足70%,经培训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各县(市)乡、村医生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 结论加强健康教育与培训是迅速提高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方法.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手足口病(HFMD)知识知晓率,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及发病情况抽取安徽省10个县,随机选取30个乡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现场调查基层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结果 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为85.04%,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高于村卫生室医务人员(x2=33.198,P<0.01),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高于无资格证人员(x2=20.874,P<0.01),文化程度高的医务人员HFMD知识知晓率高于文化程度低医务人员(x2趋势=22.832,P<0.01);知识知晓率最低的项目为HFMD重症的早期识别症状,仅17.07%的人知道持续发热不退、呕吐、肢体抖动是HFMD重症早期易识别的症状.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存在HFMD知识知晓不平衡现象,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知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HFMD知识的总体知晓率.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心理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更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指导.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这要求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已有医学知识,积极开展健康促进的实践,主动进行健康教育,强化相关健康知识、技能传播,促进健康行为养成[1-2].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50
目的了解张店区医务工作人员消毒灭菌的知识态度,探讨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对张店区388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消毒灭菌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调查对象对消毒灭菌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基层医务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正答率为85.7%,护理人员、青年、中年人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初级职称者的正答率要高于中级职称者.获得消毒灭菌知识主要来源是医学书籍、医学杂志.对消毒灭菌能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与自己有关的占96.1%,有86.6%的医务人员认为进行消毒灭菌知识调查非常有必要.结论今后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处于城市预防保健网中的三级医院,在做好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有责任承担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应视为其职能的一部分.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三级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作用,嘉兴市三个区级卫生局与嘉兴市第一医院根据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医学发展水平,提出由市级医院为龙头,结合乡村、社区实际,对乡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目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医务人员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卫生系统抽取523名基层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匿名填写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内蒙古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平均分为(3.70±0.74)分,工作满意度在民族、学历、职称、年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层卫生人员的职业认同平均分为(4.01±0.73)分,不同民族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高于汉族.职业认同、职业规划和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规划在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改善薪酬和环境,制定有利的职业生涯发展政策,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从而提升内蒙古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是针对农村最常见的病症而采用的中医简易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副作用少的优点.为在城乡基层医务人员中推广和普及这些疗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众医疗费用支出,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自2005年起,针对感冒发热、头痛、牙痛,急性胃痛、腹痛、腹泻,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等21种常见病症,山东省卫生厅面向全省大力推广针灸、推拿、拔罐及单验方等50项中医适宜技术,因疗效独特,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少,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目的:了解广东省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和评价情况,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出可靠的建议.方法:抽取广东省3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 10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结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大多数基层医务人员表示收入没有受影响,但是对目前收入状况满意度不高;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知晓率总体不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可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认同度最高;51.3%认为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基层需要,对于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环节,只有将近一半人表示基本满意.结论:建议优化补偿机制,完善薪酬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和培训工作;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用药,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
目的:调查基层医务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及态度,探讨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积极性的对策.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基层医务人员248人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熟悉程度不满意,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疾病谱较窄.近30%的基层医务人员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缺乏信心.基层医务人员最希望通过专家讲座及培训班方式获得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知识.结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重视科普宣传,加强政策保障及经济扶持,有利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而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及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而如果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尽量减少院前、院内的诊治延迟和恰当的药物治疗还需要基层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次就住院确诊心梗患者的出院后资料针对在基层无冠脉介入治疗条件下治疗现状作一回顾分析,虽然病例数不多,但从中也可反映目前基层医院在急性心梗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感染及胸膜对结核杆菌感染产生高度变态反应而发生的炎症,是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症疾病.可发生与任何年龄,但以年青患者更为多见.按其病理可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其中干性胸膜炎多数起病缓慢,症状少,自愈率高.典型的渗出性胸膜炎起病多急,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但由于目前广大患者及基层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绝大多数患者的首诊选择了综合医院,而不去专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因延误治疗而导致治疗困难、预后不理想的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3例,对延误治疗的原因总结如下.
2009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目的是通过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具体包括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此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有幸参与了今年老河口市卫生局组织的乡医培训并授课,因为备课时间达1个月,并且作了大量的基层调研工作,准备充分,而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下面谈一点这方面的感想.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完善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管,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63名,对其职业、科室分布、职业暴露发生的操作环节、暴露源病种进行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66.67%).其次医师(25.39%);职业暴露最主要的方式是被血液等污染的锐器刺伤.经追踪随访,无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培训,规范操作环节,正确处置损伤性医疗废物,接触后的应急处理及预防用药,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大大提高了工作与生活的质量。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互联网远程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加强医学交流。然而大部分基层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强度大,无法自主培训学习,应用能力也相对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医学或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网络医学教育工作,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以下简称综合改革)是由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引发的一项重大改革,意味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的重新构建,通过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基层卫生机构回归基本功能定位.综合改革将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改革任务进行衔接,是医改中的重点.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是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各地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破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行基本药物理念,确保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所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文件,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载体。
“应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与激励,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模式,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要鼓励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紧密型的医联体、责任和利益共同体。要加强学习培训、促进机构间人员流动、改革绩效管理模式,为基层医务人员搭建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路径,从而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基层医务人员的离职意向状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基层医务人员状况和构建一支稳定的基层医务人员队伍提供政策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基层医务人员调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的离职意向有所降低,不同地区、机构、年龄段、性别、学历、工作年数、平均月收入的基层医务人员的离职意向程度有所差别,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工作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月收入、自感受尊重程度是次要影响因素。结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压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收入,改善基层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完善基层医务人员相关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造就一支稳定的基层卫生人力队伍。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基层医务人员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基层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目的:了解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水平。方法采用无记名自填方式对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12名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技能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整体得分为62.86±15.03分,相关重要操作的回答正确率为78.91%,公立机构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个体诊所(χ2=13.57,P<0.001),培训对认知水平的提高有正性作用(P<0.01)。一次性针头的处置方式和普通口罩的使用限制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5.18%和50.89%,消毒剂管理的回答正确率为76.79%。结论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尤其是要加强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培训。在相关重要操作执行层面,要尽量细化每个环节,对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干预,以保障医院感染控制的全程科学合理。
2007年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至15种[1].为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对免疫规划相关政策、疫苗和针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009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西部6省(区、市)对部分县级以下医务人员进行了扩大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目的:分析基层医务人员对儿科急诊适宜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儿科急诊适宜技术的培训方式和推广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自行编制试卷调查被培训人员,采用多因素 Logistics 回归分析基层全科医生对急诊适宜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参加本次培训1095名全科医师,7项儿科急诊适宜技术的总体得分为(27.56±5.12)分,仅有305(27.85%)名全科医生及格.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被培训人员对儿科急诊适宜技术知识了解度不同,年龄越大及格率越低;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科医生的及格率为34.72%,高于其他地区.被培训人员对7项适宜技术了解度不同,儿童肺炎、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婴儿与儿童发热管理3项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好于其他技术.高热惊厥、儿童液体疗法、婴儿腹泻与口服补液3项儿科急诊适宜技术在不同地区被培训人员对其了解程度存在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全科医生对儿科急诊适宜技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有明显缺陷,不同年龄段、不同片区的全科医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
浙江省卫生厅、人事厅联合出台相关政策,进行乡村卫技职称改革.有利于加强农村和基层卫生工作,有利于稳定农村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有利于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到基层工作.对合理配置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鼓励农村和基层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待遇和业务技术水平,均有重要促进作用,值得各地学习和参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加快基层医务人员知识的不断更新,建立一支专业理论深厚、专科技术精干、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根据各医院医疗发展需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专业人才,做好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目的:调查分析基层医务人员对儿童肺炎的知晓程度,并提出建议.方法:选取浙江省永嘉县107家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的82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肺炎的诊断、病理和治疗方法等,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在儿童肺炎发病原因、常见病原和治疗方面的知晓率为92.10%,对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的知晓率为87.60%,对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认知率为89.02%,对葡萄球菌肺炎的认知率为87.60%,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认知率为91.90%,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认知率为44.60%.与其他职业医师相比,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对儿童肺炎的知晓程度更高(P<0.05).79.20%的基层医师认为加强儿童肺炎的学习很有必要,为基层医师提高技术及医疗知识方面的培训指导很有必要.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在儿童肺炎的知晓程度上存在一定局限,需针对存在问题给予科学指导,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对该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和应用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内容和程度,对中医药知识的需求方向和接受培训的方式,探讨适应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的有效方式.方法:采用全而调查与抽样样本调查相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结果:基层医务人员有一定的中医药知识技能基础,接受培训方式以参加培训班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施治培训为主.结论:开展突出重点,分层次的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是符合基层实际的有效培训方式.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况.方法 :抽取北京市海淀区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务人员共1047名,采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及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综合调查.结果 :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98.3%,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类型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群体的职业倦怠分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医生群体的职业倦怠得分要显著高于护士群体(F=2.69,P<0.05).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很高,且发生职业倦怠的人群分布与医务人员的年龄、性别及职业属性间无相关性;此外,基层医生的职业倦怠程度较护士更严重.
目的 探讨甘肃省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甘肃省262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测试.结果 甘肃省基层医务人员SCL-90评分较一般人群高;阳性因子分≥2的检出率最高为强迫症状,≥3检出率最高为抑郁症状;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医务人员躯体化表现较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严重;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结论 甘肃省基层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