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河北省已婚育龄夫妇长效避孕措施的应用现况,分析其动态趋势.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河北省33个省级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固定监测点为本次调查样本点,2011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调查样本点所有新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夫妇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结果:此次调查已婚育龄夫妇13 082对.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12 775例(97.65%),女性输卵管绝育术287例(2.19%),男性输精管绝育术13例(0.1%),皮下埋植术7例(0.05%).城镇居民占10.63%,农村居民占89.37%.年龄20~ 29岁占比最高(75.11%),无孩占0.15%,已育1孩占70.78%.长效避孕措施占比重最大的为宫内节育器(97.65%),其余3种长效避孕措施女性输卵管绝育术占2.19%,男性输精管绝育术占0.1%,皮下埋植术占0.05%.各种长效避孕措施使用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结论:河北省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使用率最高.年龄、末次妊娠方式和施术时间对宫内节育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存在影响.宫内节育器使用品种趋于合理化、多元化.
质性研究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具体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实物资料研究法、德尔菲法、共识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2].在医学研究中,以访谈法与观察法较为常用.其中,访谈法按结构可分为结构型、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按接触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按受访者人数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实地观察又可进一步分为参与型与非参与型[1].
基于医学图像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临床医生对一些复杂及早期难发现的疾病进行诊断,而日益受到重视.在医学图像分析中采用的预测模型,主要包括数据挖掘算法、回归预测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法等.本文重点介绍数据挖掘算法和其他模型的应用情况、模型间的对比及联合应用效果,总体上模型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好.
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是在X线设备的监视下,将抗肿瘤药物和/或栓塞剂经导管注入肿瘤营养动脉,对肿瘤病变进行治疗.50年代,Bierman. Kloopp等首次应用介入化疗对某些脏器肿瘤进行治疗.继之,Sullivan Clarkson Breman等在60年代普及了长期持续动脉灌注化疗.近10年来,由于导管器械、影像设备的发展,造影剂的不断更新及种类增多,尤其是栓塞剂应用经验积累,介导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该项技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因而得到迅速发展[1],提高了此法的有效率,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三级预防是家喻户晓的公共卫生纲领和行动指南.然而,近年来频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充分证明,仅有“三级预防”是不够的,迫切需要建立“零级预防”的概念,将公共卫生的堤坝前移.曾光教授早于2006年提出了公共卫生零级预防(The zero level of prevention)的概念,继而有学者对公共卫生零级预防在传染病、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列探讨,伤害作为疾病谱的一大类疾病,对居民安全与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研究已证明,伤害是一类可以预防的疾病,本文试图探讨零级预防在伤害预防领域的应用现况,以便推动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发展.
“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但是政治家,还有商人的精明。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通过向老百姓推行以基因测序为基础的精准医疗便都回了本。”戴尅戎院士说。
日前,在“2015朝阳国际医学大会(CICM)”骨科前沿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关节研究所主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戴尅戎教授深刻而生动地分析展望了现代精准医学的应用现况和前景。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1]。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相比,中成药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可直接使用,对于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非常方便,近年来,临床应用成上升趋势。为了人们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使用中成药,笔者对该院住院患者应用中成药的现况进行调研分析,提请大家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
1 应用现况暗服药使用的具体规模仍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内外精神科均已有长期的应用.Treloar等在英格兰的一项调查表明:34例住院痴呆患者中24例曾被使用过暗服药[1].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与DNA合成、修复及稳定密切相关.近来国外许多研究发现叶酸缺乏与结肠癌发生关系密切,补充叶酸可降低结肠癌发生率.本文主要对叶酸的生理作用、叶酸缺乏与结肠癌发生机制及叶酸防治结肠癌应用现况等方面作一综述.
随着杂交瘤技术的发展,肿瘤放射免疫导向治疗作为一种系统的特异靶向性的肿瘤治疗手段,具有优于放疗和化疗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的特点,正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放射免疫治疗(Radioimmunotherapy,RIT)对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已取得完全缓解的疗效,在这种放射敏感的肿瘤中很低的放射剂量就有效[1].但在实体瘤中所取得的疗效较为有限,这主要是由于放射免疫治疗所释放至肿瘤的放射剂量通常太低,即核素浓集在肿瘤部位的量很低.近年来,随着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McAb)的制备,核素标记技术的改进,肿瘤微环境的改善,肿瘤放射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放射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核素的选择,抗体载体的类型,临床应用现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了解本溪市中心城区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应用现况,以便更好地加强专科门诊的健康教育及实践指导工作.方法 对常住本溪市中心城区,于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该市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建立健康档案的2 276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应用胰岛素治疗1 358例(59.67%),其中单独用胰岛素的构成比为38.88%,联合口服降糖药为61.12%.在胰岛素应用中78.87%的患者出现过低血糖反应,3个月内出现过低血糖反应占41.75%,单独应用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最高58.14%.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共29例,严重全身过敏反应3例.胰岛素应用初期出现下肢水肿、视物不清,长期应用会增加体重及注射部位脂肪萎缩.结论 在门诊开展胰岛素治疗中的风险教育和安全降糖非常重要,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胰岛索治疗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群体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增加胰岛索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长期依从性.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专科护士队伍,发展专科护理,是推动护理工作发展,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专科护士的建立旨在提高护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使患者享受到更高质量、更安全的临床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获得优质护理的健康需求;也是配合医疗专科化进程,促进护士与专科医疗团队更有效合作,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减少患者医疗风险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护士的合理使用,稳定护理队伍的需要[1]。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肝移植围手术期存活率与其他肝病相差无几,但复发或再感染后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3].
对移动辅助器具的分类、老年人使用移动辅助器具所起的作用、老年人移动辅助器具的使用状况以及影响老年人使用移动辅助器具的因素进行综述,提出相应对策,包括普及健康教育、完善评价移动辅具使用的指标体系,重视专科团队的培养,加大智能移动辅具的研发,加强政策支持等,为改善我国老年人移动辅助器具的使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数字医学的概念及发展现况在当今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和与医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产生了数字医学新兴学科,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与拓展,推动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改变着医学的面貌.以医院为研究对象的数字化医学体系主要研究数字化技术如何强化医院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及效果,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远程会诊等.另外数字医学还将人体作为研究对象,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医疗设备仪器等其他科技结合,逐步建立了一个可视、可触摸、可感受的"虚拟人"体系.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绝大多数继发于左心瓣膜病变.因肺循环高压,引起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导致心室扩大与心肌肥厚;同时由于三尖瓣环的结构较薄弱,瓣叶的接触面较少,且瓣环在前瓣和后瓣的附着部均为右心室的游离壁;当右心室扩大时前后瓣环也随之扩张,致使三尖瓣叶对合不良,引起功能性反流,长期发展可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可逆性的损害.因其主要病变在瓣环的扩大,瓣膜本身并无病变.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在行左心瓣膜置换的同时,行三尖瓣环成形术,以改善术后右心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随着近年各种瓣环成形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心功能恢复程度大大提高.本文就当前瓣环成形术在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现况作一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以高血压病、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我国各种因素导致的914万例死亡中,慢性病所占比例为86%[1]。慢性病为一种行为(或生活方式)疾病,生物医学手段在其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效果显得十分有限且费用昂贵。目前我国社区卫生资源匮乏,城市卫生资源80%集中在大医院,仅有20%在社区[2]。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率低,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难以提高。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的慢性病患者管理方法,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群体预防,从而有效遏制慢性病的患病和死亡[3]是新形势下缓解社区卫生资源配置不足的当务之急,对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减少卫生服务利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系统回顾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发展与应用现况,为慢性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已婚育龄妇女正在使用中的避孕方法概况.方法:对拉萨市、区、局各单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普查,将调查结果填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所应用的避孕法共6类,其中绝育术、宫内节育器、药物(口服、针剂、皮埋剂)及阴道药具避孕法为主要避孕措施.不同年龄组妇女应用避孕方法的种类不同,35岁以上妇女绝育术的应用率呈升高趋势;30~35岁年龄组妇女的宫内节育器应用率高;而小于35岁的妇女多选用药物和阴道药具避孕法.结论:反映了该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避孕方法的选用呈多种类、高质量的发展趋势.
细菌性感染是引起发热、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症.感染的定性、定位诊断对治疗非常重要,但有时却十分困难.传统的影像诊断技术如X线、CT、MRI和超声均无法在感染的早期准确诊断.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利用炎症显像剂99Tcm-HMPAO-WBC(锝-六甲基叉胺肟-白细胞)中的WBC向炎症部位的趋附性和99TcmO1释放γ射线,可准确定性、定位诊断体内细菌性感染灶.99Tcm-HMPAO-WBC显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隐匿性或症状不典型的细菌性感染灶的诊断有明显的优势,是其诊断的金标[1~3].现对该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现况简述如下.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组不同类型的胆道疾病和继发急性胰腺炎的总和,是普外科常见病,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的上升,国内ABP约占胰腺炎年发病人数的50%~70%,其以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为显著特点,随着治疗观念的改变,十二指肠镜,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在提高ABP的治疗中凸显出显著地优势,本文对这两项技术在ABP的应用现况做一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