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结防机构处在中国结核病控制战斗的前沿阵地,县级防痨人员则是阵地前响的"战士",由此可以看出县级结防机构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担负的征途.做好县级结防机构建设,出色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对中国结核病控制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如何建设机构,扎实有序的开展工作,靠什么?抓什么?重点在哪里?如何考评?笔者通过工作实践总结了"五靠"、"五抓"、"一突出"、"一重点""三考评"的经验,简介如下: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总数的16%[1].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直接影响全球结核病控制战略的实施和结果.我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并付诸行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已由国务院批准下发,明确了防治政策和技术策略.本文重点分析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及其对策.
慢性病造成的经济放缓已是目前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已高达9240万,每年高达13%的医疗支出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还是血管疾病的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因素,放任糖尿病的流行,将导致总医疗费用的飙升,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战略将大大节约医疗资源[1-3].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1型糖尿病(T1DM)有发生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T2DM)常在有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过量或不足、食品过甜、酗酒等)、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时发生DKA.Schober等[4]报道,新诊断的T1DM儿童(<15岁)DKA患病率37.2%,其中<2岁患者DKA患病率高达60%.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由于各国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忽视、人口流动的增加、耐药结核病的增多以及结核病与艾滋病合并感染等原因,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不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影响各国发展的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结核病全球紧急状态",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病人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为印度).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进展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结核病控制战略的实施和结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切实做好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当前我国防治突发急性传染病面临的挑战,从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出发,我部组织制定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组织实行.
结核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提出结核控制战略,是20世纪公共卫生的重大突破.但我国农村由于卫生条件差,生活水平低,很多病人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直到不能劳动和生活自理再到医院诊治.我科自1986年元月~2003年8月,收治脊柱结核的病人14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42例中男性86例,女性56例;年龄14~62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1年;有腰背部痛史92例,出现下肢跛行10例,双下肢不能行走28例.
为切实做好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卫生部近日制定印发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该《战略》提出的防控战略总体目标为:站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中长期策略,建立健全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机制、预案体系,坚持早期预防、及时预警、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的原则,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或减少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降低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