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相关文献(215)
  •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对我国最早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师的问卷调查,为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问卷设计,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教师中抽取100人调查,问卷回收率72%。结果62.5%的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基础医学课程结构应该是多学科整合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或以疾病为基础;超过50%的教师认为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中需要加强的内容包括全学程临床经历、循证医学、沟通交流、心理学、社会服务、伦理学、公共卫生;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增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且认为实施主动学习方法没有障碍。结论在未来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应结合调查结果在课程组织方式、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改革,并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八年制 课程改革 调查
  •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胸外科八年制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病案》 CSTPCD 2019年3期

    目的 探讨以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法在胸外科八年制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某院胸外科八年制见习学员6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LBL组).教学结束后以专业基础理论考试、胸外科专业技能操作考核、临床思维与诊治、创新能力评分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PBL+LBL组平均成绩88.1±4.2分,LBL组平均成绩81.8±4.3分.与LBL组学员相比较,PBL+LBL组胸外科临床思维与诊治、创新能力测评得分更高.专业技能操作评分PBL+LBL组平均成绩90.5±3.8分,亦优于LBL组的85.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问卷显示与LBL组学员相比较,PBL+LBL组学员对教学满意度高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LBL教学模式相比较,PBL结合LBL教学方法更能调动胸外科八年制见习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满意度更高,值得在相关科室八年制教育中推广应用.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 胸外科 八年制
  • 八年制泌尿外科教学中标准化病人运用初探

    八年制教育对临床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化病人(SP)的应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在外科临床的教学中应用有限.本文综述了SP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优势,并从实际教学条件出发,从招募、纳入标准及训练目标、具体培训方案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在泌尿外科八年制教学中SP的培训方法及运用.

    泌尿外科 标准化病人 八年制 教学
  • 基于双导师制的八年制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的基本要求,我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实行双导师制(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本文从临床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学生、教师的调研及测试,充分掌握八年制医学生的科研、临床及心理特点,结合外科临床专业学科特色及培养目标,对如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临床导师工作方案及教学实施模式进行探讨.

    临床教学 导师 八年制
  • Journal Club在临床医学八年制科研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Journal Club这种文献讨论方式对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八年制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对Journal Club的起源、选题、进行方式、注意环节进行了总结;对老师在采用Journal Club这种讨论方式进行八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Journal Club可能是当前教学模式中弥补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的合适方式,可以在医学生,特别是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中推广采用.

    Journal Club 八年制 医学生 科研
  • 临床医学八年制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改革建议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2期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能力日益成为评价医学院和医院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各高校试办八年制科研能力的培养特点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临床医学八年制科研能力培养改革的建议,以期为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八年制 科研能力 培养特点 改革建议
  • 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儿科见习中诊断学检体的教学实践

    八年制医学博士生掌握、应用诊断学的技能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的体检手段和方法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其他先进检查方法不能替代[1]。本课题组曾对提高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儿科见习的临床思维水平的方法与评价和病史问诊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进行了研究[2?3]。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在儿科的见习中,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是:儿科的正确体检应如何进行?在临床技能的三级教学系统中,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及各媒体教学都是针对成人进行的,较少提及儿科的检体问题。在儿科见习中,儿科教材只有儿科体检的特点的简单介绍,学生接触患儿较少,动手机会少,故体检的印象也不深刻,且经过其他成人课程的轮转后,早已忘记大部分,儿科体检的水平和要求均掌握较差。因此,有必要在八年制医学博士生儿科见习时强化儿科检体的系统性训练。

    八年制 医学 博士生 儿科 诊断学 体检 技能与方法 问题分析与对策 诊断过程 思维水平 媒体教学 临床技能 教学系统 教学内容 检查方法 动手机会 成人课程 系统性 应用 印象
  • 应该规范进展性卒中的定义

    《中华神经科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1年4期

    关于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的概念及定义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迫切需要进行规范.我国五年制第5版教材[1]关于进展性卒中的描述为: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 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八年制教材[2]采用的定义为: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将脑梗死分为完全性和进展性;进展性指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 h至数天.

    规范 进展性卒中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缺血性卒中 起病形式 教材 定义 五年制 完全性 脑梗死 可持续 渐进性 八年制 统一 认识 描述 概念 发病 病情 病程
  • 关于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学制的思考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8年8期

    看到编辑部送我审阅的"八年制口腔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文,使我回想起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口腔医学教育学制的变迁.记得约十年前,在医学界一次关于学制和专业设置问题的研讨会上,我提到:

    新中国 口腔医学教育 医学人才 教育学制 设置问题 八年制 专业 学界 素质 培养
  • 八年制口腔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8年8期

    国家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大内容,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也对口腔医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要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改革是必然.关于八年制口腔医学教育的讨论也提到议事日程.

    八年制 口腔医学教育 人才的培养 素质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 医学教育体系 本科教学质量 中国特色 议事日程 教育强国 国家 工程 标志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儿童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应用于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系本科八年制学生30人和五年制学生60人,对其进行OSCE考试和传统理论考试,并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8.0软件对学生成绩进行t检验,对问卷结果 以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五年制学生OSCE成绩为(61.68±5.22)分,八年制OSCE成绩为(58.13±6.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4,P=0.579);五年制学生理论成绩为(87.90±4.52)分,高于八年制理论成绩[(82.56±4.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2,P=0.013).OSCE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有较好一致性.71.11%的学生对OSCE评价较高.结论 OSCE能够客观、真实、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儿童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中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儿童口腔医学 教育 医学 本科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八年制 五年制
  • CBL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医学》 CSTPCD CA CBST 2014年8期

    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临床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较大的发展潜能及创新精神,以适应国际竞争需要[1]。因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心血管内科是内科学系统中最复杂的学科之一,具有病种多、病因杂、诊疗手段发展迅速、诊治过程中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教学在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病例为中心的学习模式(case-based learning, CBL )引入八年制临床医学心内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临床医学 八年制 心血管内科 内科教学 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模式 人文社科 教育培养 临床能力 理论知识 科研能力 科学知识 科学系统 竞争需要 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 动手能力 创新精神 病情变化 中心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毕业生临床能力基本情况和特点,发现医学生培养中的薄弱问题.方法 应用毕业集体考核模式考核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毕业生,并分析成绩.结果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毕业生在临床实践能力测试中整体分数较高,除辅助检查外,均达到优秀水平,但辅助检查分数较低.结论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较好,但应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改进.

    八年制 内科学 毕业考核 临床能力
  • 神经病学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

    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针对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特点,神经病学教研室制定了规范的科研能力训练模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求知精神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经过正规科研训练,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查阅文献、科研实践操作、论文撰写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神经病学 八年制 医学教育 科研能力
  • 医学八年制见习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在八年制的教学中,英语水平是培养重点之一,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的医学八年制见习课双语教学模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提高医学八年制见习课双语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一些相关的双语教学方法,具体包括培养双语教学骨干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典型病例学习教学法、中英文双语Seminar教学法、培养中英文双语标准化患者、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组织双语教学查房、书写英文病历、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不定期进行见习考试和课后及时总结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希望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应用,建立适合医学八年制见习课的双语教学模式,培养满足未来医学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医疗人才.

    八年制 医学 双语教学 见习课
  • 中式殿堂里的西医学府--讲述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故事

    《首都医药》 2013年23期

    在京城繁华的王府井商业街东侧,伫立着一片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群,在众多现代化楼宇的映衬下,越发显得祥和凝重,这里便是开启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西医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近百年来,她以严格的入学标准、残酷的淘汰制度、先进的治学理念,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批顶尖的医学人才,对我国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殿堂 西医 学府 北京 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 护理本科教育 治学理念 医学事业 医学人才 入学标准 现代化 王府井 商业街 近百年 建筑群 八年制 制度 培养 楼宇
  • 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实践与思考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学科,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教育观从单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素养的塑造;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从"临床/疾病"为主线转变为"人/健康"为主线.

    医学教育 八年制 职业素养 学生成长 全面发展
  • 全病程跟踪见习教学方法结合病案导入式教学方法和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八年制医学生儿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2年3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为了提高医学生儿科学见习效果,针对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相对短的特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儿科学见习教学中,改进病案导入式教学方法,选用见习时病房现有的典型病例,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对疾病进行全程跟踪见习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提高了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全病程跟踪 八年制 医学生 儿科学 见习
  • 八年制医学生药理学PBL教学改革的实践

    《医学教育》 CSTPCD 2005年4期

    本文为药理学系以"焦虑和抑郁症"为主题的八年制医学生阳L教学改革的实践.通过对药理学PBL教学改革的准备、具体实施以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PBL教学模式在长学制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教师也在教学中与学生实现教学相长,使之具有更广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更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

    药理学 教学改革 PBL 八年制
  • 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诊疗跨学科病例的调查分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5年4期

    目的 调查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诊疗跨学科病例的状况,针对跨学科病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06级和2007级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在跨学科病例收集及诊疗过程中的意识、行动和困难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8.2%的学生认可诊治跨学科病例的必要性和意义.跨学科病例主要来源是正常接诊的初诊患者,普遍涉及的学科数量和种类与临床实际工作吻合.学生在第二实习阶段完成跨学科病例的数量多于第一阶段(4.5份:1.7份),效率高于第一阶段(跨3科病例复诊次数:6.0次:6.5次;跨两科病例复诊次数:5.0次:5.3次).诊疗过程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和医患沟通问题.结论 诊疗跨学科病例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口腔医学全科思维和临床能力.当前,针对跨学科病例的教学方法还不成体系,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带教教师可以通过实习前培训、实习中分析、实习后讨论和总结等方式体系化、流程化、制度化地加强跨学科病例的诊治能力.

    跨学科病例 全科医生 八年制 口腔医学专业 医学生
  • 八年制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阶段实施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探索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1年3期

    本文回顾了华中科技大学八年制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阶段实施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的背景,介绍了八年制医学生肾内科临床教学“早期接触临床”阶段实施PBL教学的情况。实践证明,八年制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阶段实施PBL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医学生理论知识的回顾,有助于临床导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为八年制医学生后期的临床课程学习、临床实习以及将来独立承担医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年制 早期接触临床 肾内科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教学方法
  • 口腔固定修复临床前期教学牙体预备的反馈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5年2期

    目的 评估口腔医学专业固定修复前期教学中,学生进行首次牙体预备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1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学生初次实习牙体预备后,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牙体预备前期准备、牙体预备过程自我评估、牙体预备过程教师指导评价、牙体预备后学生自我评价4个方面,调查结果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在牙体预备实习中,少部分学生存在口镜使用和体位调节不协调、不熟练的情况;牙体预备中邻面预备和边缘预备是学生认为的难点,部分学生对聚合度和倒凹去除的判断稍弱,绝大多数学生熟悉后牙铸造金属全冠牙体预备的基本知识.学生较低的自我认同感与学生较为良好的表现存在较大反差.结论 口腔医学专业固定修复的前期教学中,八年制学生牙体预备训练表现较好,后期教学中需要增加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启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牙体预备 八年制 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固定修复前期教学
  • 八年制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的评价与思考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1年6期

    目的 结合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探讨八年制医学生合理的“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活动内容.方法 采用教师问卷和学生见习报告的形式,了解72名教师和13名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的认识,以及有关活动目的、效果和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结果 83.3%的教师明确“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的目的;59.7%的教师对“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有兴趣;70.8%的教师同意继续目前的活动内容;31.9%的教师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所有学生认为从“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中受益匪浅,对临床有了感性认识;61.5%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结论 “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运用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探索最为适宜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能力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法,为今后临床医学教育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做好准备.

    早期接触临床 八年制 医学生 教学改革
  • 八年制医学生基层社会实践的探索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3年5期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基层社会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始终坚持医学生应当深入基层,“精英教育”应当脚踏实地的思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层卫生情况,体悟医师社会责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名学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基层社会实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分析了学生对本次基层社会实践的目的、收获,以及对本次实践的总体认可度与建议,旨在为日后的基层社会实践积累经验、探索方向.

    八年制 医学生 社会实践 基层卫生服务
  • 关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2年3期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医学前教育和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并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以期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医学教育 八年制 教学模式
  • 八年制基础医学教育的学位授予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5年2期

    八年制基础医学教育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采用数据透视表统计分析了北京大学2001级~2005级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和同期毕业的三年制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结果发现,与三年制博士研究生相比较,八年制学生并没有因为培养时间的缩短而影响学位授予,而且其发表的论著质量更高.但是,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培养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互补或叠加效应.因此,应当成立专门的协调委员会、试行实验室轮转制度和导师资格反馈回路以解决现存的问题.

    八年制 基础医学 学位授予 反馈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二级学科选择的动机与影响因素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5年4期

    目的 了解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二级学科选择意向、动机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医学生理性选择二级学科提供依据,为学校有效实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自拟问卷对某医学院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调查结果显示:①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希望从事的二级学科为外科学(39.6%)和内科学(34.7%);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择二级学科的最主要原因为兴趣爱好(76.6%)和发展前景(38.3%);③个人、家庭及职业等多种因素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二级学科选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不同阶段、取得留院名额的难易程度和就业压力3个因素对其二级学科选择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职业因素中多个因素在不同阶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择二级学科具有多种动机,以个人兴趣爱好及发展前景为主;②二级学科选择动机受个人、家庭、职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③本科教育阶段的医学生更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职业精神教育与指导.

    八年制 医学生 二级学科 选择 动机 影响因素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特点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6年3期

    目的 探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八年制医学生)学习倦怠特点.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广州某大学2008级~2015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八年制医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均数得分高低依次为:情绪低落、成就感低、行为不当.②有42.1%、13.5%、5.9%的被调查者分别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行为不当3个维度的得分等于或大于3分.③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八年制医学生学习倦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某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4名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八年制医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存在差异,学生学习倦怠与性别、级次、家庭收入等因素密切相关.医学院校应当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缓解其学习倦怠.

    八年制 医学生 学习倦怠 研究
  • 美国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启示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3年4期

    八年制医学教育致力于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医学精英.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其适应21世纪的挑战至关重要.美国一流医学院校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特点,尤其是早期、全程、缜密的科研训练安排,为我国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参考,科研训练时间的安排、课程与科研项目的建设、早期全程导师制的建立、专门组织机构的设立应当成为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

    美国 科研能力 八年制 医学教育 启示
  • 八年制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CSTPCD 2013年3期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自2001年起经过一期试点和二期推广实施“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项目”以来,通过向八年制低年级医学生开放实验室,进行早期接触科研活动和初步的科研素质训练,为探索医学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从教师的视角,通过与参加项目学生之间的直接互动,对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期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八年制 医学生 创新人才 早期科研训练 探索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