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立复欣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我科结核性胸膜患者58例,按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均衡分成二组,A组和B组.A组为治疗组:常规用药异胭肼300毫克/日、复合利福平450毫克/日、吡嗪酰胺1.5克/日顿服;SM0.75/日肌注,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胸腔穿刺术,并向胸腔内注射立复欣注射液750毫克至1000毫克、1~2次.B组为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结核治疗2HBZS/4HB,行胸腔穿刺术时不向胸腔内注射立复欣.结果:胸腔注射立复欣治疗结核性胸腔炎患者,缩短胸腔水吸收时间,并且减少胸膜粘连,预后较好.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为临床所关注,我们对102例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与118例非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CT检查进行分析,对其胰腺坏死面积、并发腹膜后及腹腔感染、渗出液量及吸收时间做比较.
目的:探讨眼外伤前房出血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划分对照组39 例对照组患者39 例进行眼部包扎,肌注安络血10mg,静滴20%甘露醇250ml,2 次/d,连续3 天,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 结膜下注射,经药物治疗仍高眼压患者及时行房前穿刺冲洗术;观察组35 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桃红四味汤进行活血化瘀、养血祛风、清肝平热等治疗,连续治疗7~10 天观察并对比2 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35 例,显效21(60%)例,有效9(25.7%)例,进步3(8.6%)例,无效2(5.7%)例,吸收时间22 小时~10 天,平均2.5 天;对照组患者显效14(35.9%)例,有效15(38.5%)例,进步2(5.1%)例,无效8(20.5%)例,吸收时间2~11 天,平均3.5 天.结论:桃红四味汤联合西医治疗眼外伤前房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同时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环和局部代谢.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分娩时胎儿在子宫中,颅顶盖和产母骨盆间接地相摩擦或婴儿产生时因产道强韧而胎头受压,或器械助产而使颅骨膜下的血管破裂,血液储积于患处造成的.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2.6~10%,男性高于女性,初产尤其是高龄初产妇多见.治疗上采取保守治疗,期待自行吸收,不主张穿刺,只有继发感染,血肿化脓,则需切开引流.对于较大的头颅血肿,吸收时间长,吸收同时会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因此新生儿头颅血肿的防治更有意义,我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特此提出与同道们商榷.
视网膜下出血多为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血管、脉络膜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积存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常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眼部拟组织胞浆菌病、视网膜大动脉瘤、高度近视、外伤等疾病.视网膜下出血常位于黄斑部,可同时伴有视网膜前出血或色素上皮下出血,导致中心视力急剧下降.以往对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被动地等待血肿自行吸收.但是,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较多且厚时,自行吸收时间较长且视功能恢复较差[1].我科从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试用单纯玻璃体腔内注入膨胀气体治疗7例(7只眼)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我科于1996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套管针(Braun 牌,1.7 mm×55 mm)抽气治疗少量气胸30例,使气胸吸收时间大大缩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胸膜炎是胸膜的炎症,可由于感染(细菌、病毒、霉菌、阿米巴、肺吸虫等)、肿瘤、变态反应、化学性和创伤性等多种疾病所引起.在细菌感染所致的胸膜炎中,结核菌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本文选用金属套管针胸膜腔穿刺,乳胶管胸腔内留置引流,患者耐受良好,且缩短了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减少了因胸膜积液和胸膜腔穿刺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讨腰大池外引流术治疗下述疾病的可行性。(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外伤性、动脉瘤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3)交通性脑积水进行术前评估。(4)外伤性、自发性或术后出现的脑脊液耳漏或鼻漏。(5)去骨瓣减压术后的脑膨出。方法本组60例患者均行腰大池外引流术。结果(1)感染控制5例(放弃治疗1例)。(2)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时间明显缩短。(3)脑积水术前能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转归进行分析判断。(4)脑脊液漏均在引流6-15天(平均10天)后停止。(5)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有效。结论腰大池外引流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本文对1986年6月以来128颗根管超充后牙胶吸收时间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目的 分析非弹性加压物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对21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非弹性加压物不放液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单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85.7%,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时间为1~7天.结论 非弹性加压物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良好,但复位率低于使用弹性加压物的不放液手术.
土豆烧牛肉…………由于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的浓度不同就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临床抢救服毒病人过程中,由于病人不合作常导致置管时间和洗胃时间延长,增加毒物吸收时间,使中毒症状不断加重,因而错过最佳抢救时间[1].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病人积极配合洗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科通过对服毒洗胃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缩短了洗胃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前房出血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眼球钝挫伤,一般前房出血可在1~5天内完全吸收,如果出现血凝块,则吸收时间较长如有机化现象发生,侧更难吸收,对此我们使用调QYAG激光对血凝块或机化物进行击打,发现破碎后的血凝块或机化物可很快吸收,特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年龄8~45岁,男性23例23眼,女性2例2眼,皆为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并且有血凝块形成或机化物形成,经内科治疗5天不吸收者.②仪器:国产调QYAG激光治疗机,能量4~10mJ,次数:20~60次.③方法:将氦-氖激光瞄准于血凝块或机化血块上,对血凝块或机化血块进行击打,至其表面破碎或整体破碎,不需要将血块完全击碎.治疗后无需特殊处理,密切观察血块吸收情况及眼压变化,对眼压开高者给予对症治疗.
灯盏细辛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酮、黄芩苷、灯盏花乙索,具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的功能.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现综述如下.1 高血压脑出血侯电波等[1]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并与常规治疗者36例作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认为灯盏细辛是一种较强的活血化淤药物,早期应用治疗脑出血,可达到尽快清除血肿,改善脑功能的目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三七片口服治疗.2周后对2组出血吸收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6d内吸收11例,吸收率为45.8%;治疗组6d内吸收21例,吸收率为87.5%.2组吸收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继发青光眼8例,发生率为33.3%;治疗组继发青光眼2例,发生率为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观察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7例)仅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n=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局部注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咯痰缓和时间、WBC总数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1%)(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咯痰缓和时间、WBC总数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炎症吸收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65例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0.2~0.3 mg/(kg·d)]静滴,连用3~5 d,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片阴影吸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CRP、ESR、中性粒细胞分类等炎性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片阴影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炎性指标随疾病好转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影像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特点,认识甲型H1N1流感后期肺部纤维化影像学表现动态变化.方法 分析40例甲型H1 N1流感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程的相关性.对照组,1、有无纤维化组,2、是否应用呼吸机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胸部CR片病变开始吸收时间,病变基本吸收时间.结果 本组40例确诊病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3 ~66岁,平均39.79岁,甲型H1N1流感患者(n=40)胸部病变开始吸收时间平均为4.50 d,病变基本吸收时间平均是13.98 d.纤维化组n=21,无纤维化组n=19;应用强制机械辅助通气组n=5,无强制应用机械辅助通气组n=35;对照组患者胸部CR片病变开始吸收时间,病变基本吸收时间,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影像学病变开始吸收时间平均为4.50 d,病变基本吸收时间平均是13.98 d.且不受是否使用呼吸机、有否出现纤维化的影响.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影像学平均8.86 d(6 ~15 d)开始出现纤维化表现,表现为粗网、细网状影或索条样影或纤维瘢痕并伴有局部肺结构变形.
目的:探讨纤溶酶胸腔注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61例患者采用穿刺引流治疗为对照组,61例患者采用穿刺引流联用纤溶酶胸腔注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改变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CO2、PaO2、SaO2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膜厚度、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8.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胸腔注射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经皮胸腔穿刺放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规则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经内置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 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 经过2月的治疗,治疗组胸腔抽液量2615±321 ml,对照组1908±336 ml(P<0.01);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26.3±2.1 d,对照组37.2±5.2 d(P<0.01);胸膜厚度治疗组2.2±0.11 mm,对照组4.2±0.28 mm(P<0.01).结论 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目的 观察胸膜腔置管引流并尿激酶注入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常规抗结核治疗同时,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抗结核同时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分别观察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情况.结果 胸水10 d内吸收例数,治疗组73.3%,对照组30%(P<0.01);胸水基本吸收天数治疗组6.5+2.4 d,对照组10.6+4.1 d.胸水引流量治疗组3226.5+284.8 ml,对照组2968+230.8 ml(P<0.01);胸膜肥厚例数2个月后治疗组6.67%,对照组20%(P<0.05),6个月后治疗组3.33%,对照组6.67%(P>0.05).胸膜结节影:2个月后治疗组3.33%,对照组13.33%(P>0.05),6个月后治疗组0%,对照组6.67%(P>0.05).结论 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并尿激酶注入能有效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
目的 探讨利福平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80例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2HRZE/10HRE,对照组每次常规抽胸水,隔日抽胸水一次;治疗组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水自动流出后胸腔内注入利福平0.3g.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水吸收时间减短,胸膜肥厚粘连、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胸腔内注射利福平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目的 观察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胸穿抽液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积液引流术,对照组20例,常规用胸腔穿刺抽液2~3次/周,两组均正规抗痨治疗.观察临床症状,胸水吸收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 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时间缩短.胸水吸收时间,综合疗效比较,两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能减轻症状,缩短胸水吸收时间疗效确切.
目的 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将3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置引流管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50毫升.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胸穿抽液处理.结果 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加快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内注射药物的适应范围及效果.方法 对我科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随机分为疾病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组、尿激酶+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组.对经B超或X线胸片明确的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在放置胸腔引流管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尿激酶+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观察胸水引流时间长短及住院时间长短,并发症发生的多少.结果 尿激酶组和尿激酶+卡介苗多糖核酸组胸水吸收时间较疾病对照组短,尿激酶+卡介苗多糖核酸组平均住院日较其他2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尿激酶或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胸腔内注射,为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目的 总结分析常规化疗联合腹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渗出性胸膜炎60例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腹腔引流管胸膜腔置管引流,对照组给予常规反复胸膜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胸水吸收时间及3个月后胸膜厚度有显著差异.结论腹腔引流管置管引流对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1)阿奇霉素组临床有效率(92.73%)明显高于红霉素组(75.61%);(2)阿奇霉素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胸片吸收时间明显短于红霉素组;(3)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率(16.36%)明显低于红霉素组(46.34%).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
目的 观察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胸穿抽液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30例常规应用胸穿抽液法2次/周,同时予抗结核治疗,观察临床症状,胸水吸收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 平均热退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胸水吸收时间、综合疗效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能快速减轻症状,缩短胸水吸收时间.疗效确切.
目的 本文探讨利福霉素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常规化疗加利福福素胸腔注入治疗组,与30例常规化疗组对照,并对所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在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粘连、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化疗同时配合利福素胸腔注入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8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皮下积液有效排出,缩短皮瓣与胸壁吸收时间,促进皮瓣一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