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模式】相关文献(49)
  • CICARE沟通模式对消化内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实施CICARE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消化内科2012-2015年实施CICARE沟通模式前后住院患者各120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分别确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患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ICARE沟通模式的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CICARE模式,采取微笑服务,有利于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自身的素质,提升护理服务品质与内涵。

    沟通模式 患者满意度 护理服务
  • ERAS背景下术前访视的新走向

    《系统医学》 2018年23期

    术前访视是临床麻醉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充分的术前访视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合理的麻醉方案,进而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提高麻醉满意度,缓解医患关系.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对术前访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该文将主要对近些年的术前访视新途径进行总结.

    术前访视 快速康复外科 沟通模式 情景模拟
  • 基于"6S延伸模式"的中西医医患沟通调查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中西医与患者沟通的现状与差别,为提升医患沟通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提出建议.方法 对中日医院和东直门医院的部分患者随机发放问卷,并进行患者满意度、沟通评价的情况分析. 结果 根据针对147位患者的调查发现,对中西医,患者认为沟通效果好的比例分别为76.2%和42.8%,患者更加认可中医的沟通效果. 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重视就诊前的医患沟通环节;中西医都应该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并且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医患沟通 沟通模式 6S延伸模式
  • 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CSTPCD 2016年32期

    简述了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目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沟通存在问题.介绍了SBAR沟通模式概念、产生背景以及在临床交接班及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实施标准化、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能够帮助护士确定患者的主要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然后快速完整地传递给医护人员,可以有效提高沟通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从而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医疗服务.阐述了通过实践证明在临床护理工作实施有效的SBAR沟通模式可提升护士综合能力,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医、护、患有效沟通,提升满意度;提升护士自我价值,促进团队协作的临床作用.提出SBAR沟通模式实践中需探讨的问题,如强化年轻护士的指导,建立长效的督导机制,设计灵活应用、操作性强的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并达成医生共识与合作.

    标准化沟通模式 沟通模式 交接班 安全 综述
  • 浅谈CLASS五步沟通模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CSTPCD 2015年27期

    导读:沟通是临床护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护患沟通的相关理论不胜枚举,但简易而又操作性强的仍是少数。CLASS沟通模式包含环境与联系、倾听、认同患者的情绪、临床处理策略以及总结五个部分,实用易记,有助于护患沟通中的情绪处理,可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学习借鉴并应用于临床沟通实践。

    护患沟通 临床护理实践 护理工作者 学习借鉴 相关理论 情绪 沟通模式 处理策略 操作性 组成 应用 简易 患者 环境 导读
  •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中国护理管理》 CSTPCD CSCD 2016年9期

    在现代医疗背景模式下,沟通技能已成为护理人员必备的核心技术能力,良好的护理沟通是医疗安全与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场所患者交接班、医护沟通、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沟通模式提供参考。

    沟通模式 临床护理 SBAR 交接
  • 降阶梯思维导入SBAR模式在急诊、ICU单元间患者运转交接中的应用

    《中国护理管理》 CSTPCD CSCD 2015年z1期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导入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ICU单元间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降阶梯思维为指导,制订关键流程SBAR交接表,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急诊科、ICU患者转入、转出时运用关键流程SBAR交接表交接患者,规范患者转出交接流程。结果:运用降阶梯思维SBAR交接表后,交接班科室医务人员对交班内容,病情重点,书写规范,管道管理,交班时语言表达,交接时间长短满意率高。结论:运用降阶梯思维SBAR沟通模式交接患者,规范了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合作。

    降阶梯 思维 沟通模式 急诊科 单元 患者安全 关键流程 运用 护理工作效率 书写规范 语言表达 应用效果 医务人员 团队合作 交班 管道管理 满意率 交接班 科室 方法
  • SBAR沟通模式在心胸外科电话汇报病情中的应用

    《中国护理管理》 CSTPCD CSCD 2014年z1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沟通模式在心胸外科电话汇报病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的电话病情汇报。结果:运用SBAR模式于电话汇报病情后,医护间沟通加强,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的满意率由原来的76.4%提高到了92.6%;有效沟通保证了患者安全,因沟通不良引起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从7.4%下降到了3.3%;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从90.2%提高到了97.8%。结论:在电话中运用SBAR沟通模式是医护人员之间快速、准确传递病情的一种方式。运用SBAR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医护关注的重要信息一致,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稳步提升医生及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沟通模式 心胸外科 电话 汇报 医护人员 患者安全 不良事件 运用 医疗服务行业 患者满意度 胸外科患者 有效沟通 应用效果 医生 信息一致 团队协作 交流模式 沟通方式 满意率 发生率
  • 探索康复治疗过程中与脑卒中患者的沟通模式

    目的 探索康复治疗过程中与脑卒中患者的沟通模式,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缩短康复周期,提高治愈率,增强康复质量.方法 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995年版)的评分标准对正在康复治疗的126例脑卒中的患者现状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果 干预组63名患者干预前的病损程度1~3级2名、4级6名、5级55名,干预后1名患者失访,62名患者的病损程度1~3级9名、4级31名、5级22名,对照组63名患者调查前的病损程度1~3级1名、4级9名、5级53名,调查后2名患者失访、1名患者死亡,60名患者的病损程度1~3级2名、4级18名、5级40名,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独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沟通是康复治疗人员获得有效信息,进行康复治疗的起点.良好的医患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患者对治疗师的信任和对诊疗的顺应性、主动性,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脑卒中后遗症的残损程度降到最低.

    康复治疗 脑卒中 沟通模式
  •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在心内科床边交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沟通模式在心内科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并调查护士和患者对此沟通方式的满意度.方法 建立基于SBAR沟通模式,并通过查阅文献及头脑风暴制订沟通模板,对心内科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及严格管理.采用信效度较好的中文版患者床边交班感知量表(Patient Views on Nursing Car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Bedside Report,PVNC-BR)及中文版护士床边交班满意度量表(Nursing Assessment of Shift Report,NASR)在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后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后患者及护士对交接班满意度总分及大部分条目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应用SBAR沟通模式明显提高了患者及护士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这种良好的交接班形式值得推广.

    护理 沟通模式 病人满意度
  • 医护沟通新模式探究

    《中外医疗》 2011年18期

    目的 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探讨医护沟通新摸式.方法 采用新的医护沟通摸式一医护单元,与常规医护沟通模式比较.采用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折和发放满意调查问卷方式评价医护沟通新模式临床价值.结果 采用医护新模式沟通后,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增加,医患、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 医护单元这一新的护患沟通模式取得的治疗护理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医护关系 沟通模式 探究
  • 个性化沟通模式在妇科疾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个性化沟通模式在妇科疾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2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3例,对照组采用妇科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沟通模式的优质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的服务态度、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服务流程、提供便民措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优质化护理服务并应用个性化沟通模式,加强了护患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护士的职业形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优质护理 个性化 沟通模式 妇科疾病
  • 医护的沟通与配合

    《职业与健康》 CSTPCD CA 2006年18期

    在医务人员的交往和沟通中医护沟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十分显著.医护关系的模式也从历史的主导-从属型向着现代的并列-互补型转变[1].医疗和护理犹如1台机器上的2个相互咬合的齿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协调,使机器正常运转,医护工作是互相衔接共同完成医伤治病的工作,并以促进病人康复为最终目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现就医护沟通与配合的必要性及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整体护理 医护关系 沟通模式
  • 医院与患者沟通模式的探讨

    根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作为现代医院应建立与"患者沟通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管理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医院 患者 沟通模式
  • 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模式探讨

    国际护士会明确提出护士的职责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1].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护士应该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方面的适应能力而进行.手术患者通过实施教育,可以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增强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外科患者 健康教育 沟通模式
  • 对内科护理中构建护患沟通模式的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在此过程中,内科护理环节逐渐被社会所广泛重视,为了保证内科护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我们需要进行护患沟通模式的创新,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促进内科护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内科护理 护患沟通 沟通模式 管理深化 问题探究
  • SBAR沟通模式在激光美容治疗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CSTPCD 2018年17期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激光美容治疗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在我院行激光美容治疗的病人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方式与病人沟通;干预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按照S(现状)、B(背景)、A(评估)、R(建议)流程与病人沟通.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及离院前对护患沟通方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病人焦虑评分(53.78分±8.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0.60分±8.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对护患沟通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AR模式应用于激光美容治疗病人的护患沟通中,可以改善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病人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

    沟通模式 现状 背景 评估 建议 激光美容 护患沟通 焦虑 满意度
  • 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护理研究》 CSTPCD 2018年11期

    [目的]探讨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减少沟通不良导致的护理隐患,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成立专案培训小组,对抢救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工作坊实战演练、多形式临床推广等培训方式,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流程.[结果]运用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理人员交班质量的评分值由(7.25±0.93)分提升至(8.07±0.62)分,接班质量的评分值由(7.23±0.91)分提升至(8.05±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化沟通模式实施后显著提高了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对于病人各项信息交接的完整率,总完整率由方案实施前的57.97%上升至实施后的9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构化沟通模式规范了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保障了护理安全.

    急诊抢救室 结构化 沟通模式 交接班 护理质量 项目完整率 护理管理
  • 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症病人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CSTPCD 2017年12期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1月住院的危重症病人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及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总分(97.22分±0.88分)以及护士对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72.05分±3.49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实施前(94.15分±0.84分,63.95分±6.3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士病情观察和专科护理能力,改善护士对护理交接班的评价,有利于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改进护理质量.

    沟通模式 现状 背景 评估 建议 危重症病人 交接班管理 护理质量
  • 急诊突发公共事件救治分诊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

    《中国药物与临床》 CSTPCD CA 2016年4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它具有突发性、群体性、不可预见性、危害性、复杂性等特点.急诊科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成批病员救护的重要科室,因此对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收和救治伤员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成批伤员突然来院时,需要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评估,以便进一步分区、分类救治,但由于患者数量多或者不确定、情绪紧张,再加上如无家属在场等未知因素,在此期间保证短时间内沟通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SBAR沟通方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即situation (现况)、background (背景)、assessment (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的沟通方式,具有易掌握、易表达、清晰简要、避免遗漏、可配合预警评分使用的优点,被美国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和医疗保健改进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Care Improvement)推荐使用[2].我科于2013年1月在急诊患者分诊评估中引入SBAR沟通概念,建立标准沟通模式,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应用,在突发公共事件救治预检分诊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急诊科 突发公共事件 救治 沟通模式 医护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沟通方式 公众健康 群体性 评估 患者 不明原因疾病 建立标准 Health Care 不可预见性 职业中毒 预警评分 预检分诊 实践应用 医疗保健
  • 提高医生告知坏消息的技能——两种常用沟通模式

    《医学与哲学》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5期

    医生、医学生都对告知坏消息感到压力大,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讲述如何告知坏消息,是坏消息难于告知的重要原因.在国外,对于坏消息的告知,最为常用的两种沟通模式是SPIKES模式和ABCDE模式.这两种模式均描述了有效传递坏消息的程序和步骤,并强调了告知坏消息中的关键点,包括对病人同情心的表达,认可病人的情感,了解病人对坏消息的理解及接受情况,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信息等.介绍了这两种沟通模式及其教学方法,为医学院校病情告知技能相关内容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沟通技能 告知坏消息 医生 沟通模式
  • 分析临床疾病护理工作中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途径

    医疗临床疾病护理工作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工作内容,而我国在医疗体系中建立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具有实际工作价值的体现.其应用于危重患者临床中,医护沟通的有效提升,以及在疾病临床护理中质量管理的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应用途径,旨在提升我国医疗机构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效果提升.

    临床护理 工作标准 沟通模式
  • 助产士强化沟通模式对产妇分娩应激表现及产程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6期

    目的 探讨助产士强化沟通模式对产妇分娩应激表现及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初产妇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沟通模式,做好产前检查和孕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沟通环节进行强化,以相关健康教育为主.比较两组产妇配合率,同时观察两组术前与术中焦虑、恐惧程度,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并比较两组应激表现,记录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盆腔粘连发生率、母乳喂养率)与新生儿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结果 观察组配合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观察组SAS评分(56.34±4.16)分、SDS评分(63.24±1.56)分与对照组(56.33±4.15)分、(63.25±1.5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74.30±1.75)分、SDS评分(20.44±3.62)分、产后出血量(251.02±60.41)ml明显低于对照组(89.35±4.20)分、(41.15±1.14)分、(275.38±48.4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416.26±165.23)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497.01±198.4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16.3%)、产褥感染率(4.7%)、盆腔粘连发生率(7.0%)低于对照组34.9%、18.6%、2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其母乳喂养率(86.0%)高于对照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3.14±0.03) kg、(3.16±0.01) 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5 min、10 min Apgar评分(8.93±1.21)分、(9.85±0.04)分高于对照组(8.54±0.33)分、(9.41±0.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助产士强化沟通模式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应激表现,缩短产程,并改善产妇与新生儿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助产士 强化 沟通模式 产妇 应激 产程
  • 临床护理实践护患沟通模式的探索

    《国际护理学杂志》 CSTPCD 2007年2期

    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护患沟通成效,满足患者身心需要,防范护理纠纷发生,按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病人就医程序,对护患沟通时间、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方法等进行探索,总结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的护患沟通模式,使护士更加贴近临床,贴近病人,以期增强沟通效果,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护患沟通 护士 患者 沟通模式
  • 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国际护理学杂志》 CSTPCD 2018年17期

    针对目前国内医学领域中医护人员信息沟通的低效性、延迟性、混乱性等问题,阐述SBAR沟通模式背景层面,并通过该模式在临床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实例阐明了该模式对于医护人员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其在国内外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SBAR 沟通模式 临床护理 应用
  • 医生和护士的信息需求和沟通策略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3期

    目的 了解医护沟通的现况,探索潜在的信息技术改善策略.方法 在3家三甲医院对6名医生和6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 (1)医护对沟通状态满意,但护士的信息需求可能被忽视;(2)医护沟通主要通过同步方式,也有查看信息系统等异步方式;(3)基于信息技术的异步沟通逐渐增加,有望通过新的互动模式改善沟通.结论 目前临床中的医护沟通能满足工作需求,基于通信技术的更便捷有效的沟通方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开发.

    医护沟通 信息需求 沟通模式 医院通讯系统 质性研究
  • 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采用沟通模式的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在手术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采用沟通模式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138名实习生的在院实习资料信息。所有学生实习期间均采用临床带教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入院实习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实习生69名,学习期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明确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对照组学生69名,实习期间采用常规带教方式进行。比较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的知识技能情况及临床医师对学生的满意度。结果: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带教医生对观察组实习生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采用沟通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掌握手术室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手术室实习生临床带教的有效方式,值得广泛学习。

    手术室 护理实习生 临床带教 沟通模式 知识技能
  • 互动沟通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带教中的实践

    《浙江临床医学》 CSTPCD 2009年3期

    护理学是高度实践性的学科,临床实习带教对于培养合格的适应临床需要的护理工作者起关键作用.儿科门诊输液室与其它科室比较,专科性强,其护理工作具有特定的重点和难点.作者在实习护生的带教过程中,运用互动沟通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

    沟通模式 儿科 门诊输液室 护理工作者 实习护生 实习带教 临床 关键作用 专科性 实践性 护理学 学科 培养 科室 过程
  • 微信在基层疾病防控工作中运用的初步探讨

    目的 对微信在基层疾病防控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做初步研究.方法 以永春县的县乡部分卫生防病人员为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员工满意度、卫生防病知识和卫生应急APP小视频判定测试合格率;用访谈法了解微信在疾控工作中的运用价值,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沟通模式改变.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90.6%)高于对照组(64.5%);重点传染病知识、卫生应急APP小视频判定测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访谈结果认为,微信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初步预判和应急处置前期准备,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也导致组织沟通模式和管理层级的改变.结论 微信是一种即时、活泼、务实和便捷的工作方式.可利用微信开展疾病防控日常性辅助管理、卫生知识培训学习等,并可作为卫生应急处置前期的重要辅助通讯设备,但要注意相关事件的重要性、敏感性的预判和保密等工作.

    疾病控制 微信 沟通模式 人力资源 基层
  • SBAR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200例及80例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同时80例护士以抽签方式等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沟通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根据SBAR模式进行管理,采用护理工作质量量表、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患沟通能力量表对比两组护理工作质量、护士对交接评价度、护患沟通能力,并对比两组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及护患对本次交接班满意度.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观察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评分、NASR评分、护患沟通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同组实施前(P<0.05);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观察组对患者诊断与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存在风险、护理重点的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观察组护患对本次交接班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普外科护理中,可明显提高护士护理工作质量、护士交接班效率、护患沟通能力及护患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SBAR 沟通模式 普外科 护理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