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到有人在讨论剩女问题,很少有人关心剩男,其实中国人口比例严重偏向男性,找不到媳妇的光棍汉远多于找不到老公的剩女.不过呢,男女在这方面有个非常重要的不同,那就是男性的生育期很长,60岁的老头也能生孩子,女人则不同了,一般到了50岁就很难再生育了.现代女性很明白这一区别对她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所以到了35岁还找不到对象的姑娘们就会开始着急,担心自己的生育期过去了,无法挽回.
月经是妇女最具特征性的生理事件。月经初潮是女性成年开始的象征,而绝经则标志生育期的结束。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又重新修复、不留瘢痕为一种特殊有控制性的组织重建,不同于其它组织的修复。 由于初潮年龄逐渐提前,生育次数减少,现代女性一生中平均行经350~400次。1966年,Hallberg等的研究表明,每次月经平均失血量为43 ml,超过80 ml为月经过多,但临床上常难以准确估计经血量。月经使妇女失血,并带来生活上的不便,然而从进化角度看,行经时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有利于清除内膜上的病原体及发育不良的孕卵。
随着复方口服避孕药(COCs)应用的普及,国外较多用于痛经治疗,而国内此类应用较少.笔者在临床中将其用于治疗生育期原发性痛经,有效且副作用小,同时有确切避孕作用,现报告如下.
据统计,全球约有8%~12%的夫妇在其生育期内面临不育的问题,在某些地区高达1/3[1],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难以满足人群对不育服务的需求.为此,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经验,基于此,国际社会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依托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开展不育症防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模式.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门诊于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将性健康教育运用于生育期月经不调的治疗中.结果报告如下.
宫外孕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发生于生育期任何年龄的妇女.陈旧性宫外孕在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1,2],2005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陈旧性宫外孕的患者36例,以盆腔包块就诊,经剖腹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本文就其临床资料探讨诊断上值得注意的问题.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继发于葡萄胎,流产基是足月产后严重危害生育期的妇女的健康,但合理使用化疗药物,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是惟一使用化疗药物就可以治愈的癌症.所以对患者做好化疗治疗和化疗护理到头重要.
异位妊娠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生育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由于妊娠部位不同,病理过程不一,以致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增加异位妊娠诊断的困难.
产科子宫切除术是因产科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安全时的重要抢救手段之一.随着人们文化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妇幼及产科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降低母婴死亡率,而且要提高妇女儿童的生存质量,也就是降低妇女儿童病残率的发生.生育期的女性,因分娩切除子宫,降低妇女的生存质量,作为医务工作进行,有义务和责任提高技术水平,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提高女性生存质量.本文就本院23年为抢救产妇生命所做的产科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不育症涉及生育期夫妇的不育问题,病因复杂,其中不少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本文旨在通过检测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抗卵巢抗体(anti-ovary antibody,AOV),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探讨不育症与自身免疫抗体的关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企业职工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生育期人工流产后应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生育期人工流产后应用宫内节育器避孕患者22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10例,给予常规护理作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98.18%,高于对照组79.09%,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3、9月宫内节育器持续使用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宫内节育器在3、9个月,因环脱落及不良反应后取出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 对生育期人工流产后应用宫内节育器避孕患者,予以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而且能提升预后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山东产黄芩各部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山东莱芜和平阴两地2年生黄芩不同生育期地上和地下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两地黄芩地上部位的野黄芩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5.46,11.83 mg·g-1.地下部分,莱芜黄芩所含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在整个生育期呈下降趋势,最高含量在展叶期,分别为173.60,34.31 mg·g-1,平阴黄芩所含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则出现2个最高含量,分别为176.40,212.94 mg·g-1和28.93,34.21 mg·g-1.两地黄芩的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分别有2个高峰期,莱芜黄芩所含黄芩素在始花期和采收期达到高峰,分别为8.05,9.49 mg·g-1;汉黄芩素含量分别在始花期和采收期达到高峰,分别为1.94,3.75 mg·g-1.平阴黄芩所含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展叶期和成熟期达到高峰,分别是12.80,8.27 mg·g-1和2.70,1.48 mg·g-1.结论:野黄芩苷以地上部位较高,而黄芩苷则以地下部位为高;地下部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从展叶期到采收期)基本呈“M”型变化趋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基本呈倒“N”型变化趋势.
盆腔瘀血综合征为女性常见病,尤以生育期年龄段为多见,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夫妻性生活的和谐.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非常棘手.5年来,笔者根据女性盆腔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采用自拟化瘀通络汤灌肠治疗本病,收到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更年期是女性朋友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转化期,介于40~ 60岁之间,是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阶段.据调查,我国有60% ~ 75%的妇女在更年期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女性朋友,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月经不调、闭经后,出现情绪烦躁、易激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等表现时,要积极治疗并加以调理,将更年期综合征的危害降至最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有哪些吧.
我们在对月经异常和不孕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考虑到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女性出现初潮延迟和更年期提前时可能造成生育期缩短.生育期发生的糖尿病与月经异常相关,如月经过稀和继发性闭经.研究发现.更好的血糖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可改善这些问题,并能增加生育率甚至使其接近正常人群.持续月经异常的女性,即使已经接受了合适的治疗,也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激素检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检查、抗卵巢抗体和雄激素过多症检查等.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1]。我国处于生育期的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人群较大。孕期肝功能异常与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损害程度越重,对母婴生命造成的威胁越大。加强孕期肝功能的检测并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及对围生儿的影响[2]。近年来,本科室根据病情需要针对10例CHB患者在妊娠不同时期使用了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并对母婴进行了1~4年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子宫肌瘤是女性性成熟期(又称生育期)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在临床症状明显,肌瘤生长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怀疑肌瘤恶变而又无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情况下,常常需要手术切除子宫[1].而子宫是女性特有器官,切除子宫给患者生理、心理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旦决定手术,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随之而来.目前优质护理服务正在我院各临床科室展开,为患者提供包括针对疾病、心理的优质护理服务,让优质护理服务贯穿围手术期全过程,是护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介绍我院2011 年妇科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共大家分享.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及病变.多发生在35~45岁的青壮年妇女中,按以往的尸解统计,35岁以上的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1].生育期妇女发病率达25%以上.而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所致的月经量多、贫血、月经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白带多、下腹痛、痛经、尿频、尿急和肛门坠胀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随着子宫肌瘤的早期诊断以及生育期的推迟,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手术越来越多.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TA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 myomectomy,TVM)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是目前主要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而TVM因为其独特优势,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
卵巢是最常发生肿瘤的器官之一,由于卵巢的胚胎发生和组织构成成分复杂,卵巢的原发肿瘤不下30~40种.卵巢肿瘤除可发生于一般无内分泌功能的间胚叶组织,如结缔组织、脉管组织或肌肉组织等所发生的良、恶性肿瘤之外,更重要的是由卵巢固有组织而形成的肿瘤更为多见[1].卵巢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生育期,小儿发病率最低.据报道,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卵巢肿瘤占全身肿瘤的1%~1.6%[2].小儿卵巢肿瘤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3],而且多数是生殖细胞肿瘤.杨体泉等[2]报道67%~85%,康华峰等[4]报道79.3%.成熟性畸胎瘤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肿瘤[2].本文就国内1998年~2005年相关文献所报道的354例儿童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综述如下.
自从1958年,人类完成第1次肾脏移植,加之免疫抑制治疗的逐步完善,使更多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延长、生存质量提高.对于年轻生育期的女性患者在肾脏移植后,当身体状况逐渐好转趋于平稳时,就会渴望能有生育的机会.世界上报道的肾移植术后妊娠案例发生在1958年,首次报道于1963年,肾脏的供体来源于其同卵双生的姐姐,移植后妊娠,最终剖宫产分娩一男婴[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期妇女不孕的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本研究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及实验条件.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病死率极高的恶性病.我国目前HIV感染人群已超过100万(2002年),且大多数集中在生育期成人.如果控制不好,10年后HIV感染者可能超过1 000万.HIV感染的母婴传播率高达22%~65%.小儿HIV感染与成人比较,其发生率增长快、潜伏期短、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因此小儿HIV感染和AIDS防治已成为我国儿科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紧迫任务.本建议适用于各级儿科医疗机构对HIV感染和AIDS患儿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目前国外乳腺癌发病率占妇女肿瘤之首,我国也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在45岁~65岁之间,是严重威胁中老年妇女健康的癌症之一。从1998年7月至今我们共收集乳腺癌妇女皮纹78例。文献[1]按照提出的标准,进行了45例生育期乳腺癌妇女及33例非生育期乳腺癌妇女的皮纹比较分析。同时对78例乳腺癌妇女与正常参数值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乳腺癌皮纹特征。……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30岁~50岁妇女,其中以40岁~50岁最常见,而20岁以下少见。其发病率较难统计,国外报道在女性生育期年龄段内,其发病率为20%~25%。随着新的影像检测技术的使用,这一发病率的……
目的:了解妇科或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年轻生育期女性生殖健康现况.方法:收集本院妇科或生殖医学科门诊咨询或诊治的女性24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1)已婚和未婚女性婚前性生活占78.33%,未婚有婚前性生活的女性比例多于已婚者,分别为44.58%和33.75%;(2)有过1次以上流产经历的女性占62.5%,避孕套是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占43.75%;(3)曾患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女性占53.33%,希望通过进行生殖健康咨询的途径是医院妇科或生殖医学科门诊占54.58%,最想咨询的是生育保健问题占39.58%,而较少人关心避孕节育方面仅占16.25%.结论:年轻生育期女性已婚和未婚者均存在婚前性生活、1次以上流产经历以及曾患生殖道感染比例占多数情况,加强避孕和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宣传有利于提高该类人群的生殖健康水平.
雌激素为甾体类激素,有促进、维持女性生殖器官功能的生理作用,对机体的代谢、心血管、神经、骨骼等有重要影响.女性从生育期过渡到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缺乏,可引起生殖道综合征,如月经紊乱、生育力能力消失、停经等.另外,还会出现组织学退化和生理功能改变,引起生殖外综合征,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神经系统不平衡、骨质疏松等.为提高绝经后中老与妇女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广泛开展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
目的 明确肉苁蓉全生育期物质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试图明确肉苁蓉碳水化舍物和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并为确定肉苁蓉高产、高效、优质的采收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范氏洗涤法和HPLC,研究了肉苁蓉全生育期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肉苁蓉全生育期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有效成分含量不断变化,表现为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迅速消耗,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不断累积,有效成分含量逐渐降低,但是在蒴果形成期及之前肉苁蓉有效成分均能达到<中国药典>的标准.结论 蒴果形成期及之前的肉苁蓉均可作为药用.
雌激素是女性一生都离不开的物质,持续性的低浓度对性征发育和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是必需的.而生育期高水平、周期性变化及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正负反馈形成的排卵和规律月经周期赋予女性生育能力.什么是雌激素?女性身体内有几种雌激素?它们有什么不同?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雌激素的定义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泡内膜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先经LH刺激卵泡内膜分泌睾酮,再经颗粒细胞在FSH刺激下转化为雌二醇(E2),即“双细胞双促性素作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