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我国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的严重关注,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滥用的现状、根源、危害及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抗生素滥用根源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对抗生素的应用缺乏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医生在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习惯、对群众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经济利益因素等;抗生素滥用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多、耐药菌的出现等问题,同时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甚至带来其他不良后果;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包括国家制定实施抗生素使用指南、对医生处方进行干预、运用医疗保险给付制度约束抗生素滥用、对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作用等.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上一期,我们讨论了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归结为:就医者人本意识、维权意识增强,但法律法规和医学知识相对欠缺;行医者生存压力增加,医疗行为合法性要求增高,但医疗行为缺乏依法统一规范;同时,双方行为的道德缺乏以法律为底线的保证,行为的利益因素加大.提出了规范医疗干预行为,防范医疗干预风险的建议.那么,规范的医疗干预行为和临床医务人员的法律义务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来讨论贯穿于临床医疗干预过程中的法定注意义务行为与医疗纠纷的关系问题.
在我国,对部分医院进行调查,发现合理用药比例54%,不合理用药占全部用药的12%~32%.由此可见,我国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极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规范化的监管,强化药师的作用,提高全员合理用药技能和实施多学科协作,从而促进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技术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比例的提升.本文通过剖析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本质,结合实践提出促进合理用药的对策.1 不合理用药的因素1.1 利益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被推向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医疗机构为了维持运行和寻求自身发展,趋利意识普遍存在.在药品固定加成率情况下,高价药品往往成为采购首选.同时,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为抢占市场,使用各种商业促销手段,“单纯从疾病治疗需要出发”的合理用药目标无疑会受到“追求物质利益动机”的挑战,构成了处方者的利益环境,医疗服务过程中过度使用高价药、促销药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药品质量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加强了药品风险管理工作.药品不良反应是医疗事故的原因之一[1],药品的风险管理更是棘手的问题,不但要考虑风险与利益因素,而且还要考虑替代治疗及对医生、患者带来的影响等[2].
"忠诚"这个伦理词汇,从古至今已流传甚久.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讲的是关公和张飞为了维护刘皇叔的统治地位忠心耿耿,革命题材小说《红岩》里的主人翁江姐,入狱后在敌人的严酷拷打之下宁死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对党忠诚.两本小说讲的故事虽然年代不同,但故事的主题内容都体现了"忠诚"二字.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利益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部分人只讲实惠不考虑精神,只重视私利不讲公德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医院的形象,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职工队伍的稳定,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去探讨.在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发展、实惠等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而忠诚、敬业、服从、荣誉的观念仍然能增强广大职工的组织和集体观念,从而提高对集体、对医院的忠诚度,确保各项工作协调稳步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