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媒体相继报道:我国公安部将建立身份证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身份证将被IC卡取代.并说明,IC卡上有一个小芯片,它就犹如一台小电脑,能将公民的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地址等一系列身份特征以及身份证号码等个人相关资料存入其中.全国首张"基因身份证"于今年2月初在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物证教研室诞生,该身份证上有10个位点的个人特异遗传标志和DNA指纹防伪条码,能显示持卡人存在的惟一性.
近期,媒体接连报道了在长春和广州发生的"医保卡换现金"事件.据了解,用医保卡换现金在某些地方已经并且一直存在着.在这些地方的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内,"医保卡换现金"的小广告也随处可见.持卡人只要拿100元钱的药品就可以换到70元左右现金.
8月26日起,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可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支付在试点互联网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医药费用.这意味着户籍人口全覆盖、社保卡持卡人数全国第一的城市——广州率先破冰医保在线支付.广州市社保局通报表示,持有中国农业银行、广州银行等6家银行制发的新版社保卡的广州市参保人,可使用社保卡医保个账资金,支付在指定试点互联网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符合市医疗保险管理规定的药品以及医疗用品费用.
一、医院收入多元化发展趋势与医院收入确认原则和方法的相对滞后1.结算方式的变迁,使得医院收入渠道多元化通过转账支票、电汇、信汇、现金等一系列方式实现的医院收入已延用多年,这些方式在及时实现医院收入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之相比较,如今广泛使用的医疗保险卡却不能及时实现医院收入.持卡人到银行配置在医院的POS机上刷卡而产生医疗消费费用,理论上属于医院收人,实际要等社保部门按政策审核拨付数据为准,这就使得医院在收入的会计核算上产生两个不确定因素:一是不能及时确认收入的实现,往往以发生的理论数来估计;二是社保部门按政策审核过程中可能存在或有事项.使用医疗保险卡取得的医院收入占据比重较大时,不难看出医院将处于两难境地:一是因现有银行的相关政策无法满足POS机刷卡而产生的医院收入贴现,造成已使用的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二是易使医院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病人费用结算方式逐步从完全以现金结算模式转变为多种方式并存,其中银行卡结算方式尤为显现,免除了持卡人携带现金的繁琐和风险。但是同时,大部分公立医院目前仍然以现金模式进行退费,存在较大风险,必须加以防范,确保医院银行卡结算模式的推广和运用。
就医"一卡通"是指为就诊病人办理包含病人基本信息和预交金信息的磁卡或IC卡,实现以卡为核心的管理、查询等功能,使持卡人在医院就医能够一卡通行,最大限度地缩短病人候诊时间,提高门诊工作效率.
李女士说,自己身体向来不错,很少去医院看病.前些天感到身体不适,想到医院看病,却怎么也找不到医保卡."什么时候遗失也搞不清楚,挂失补办新卡以后,发现里面的钱已经被刷光了."她说,现在市区很多药店都可以用医保卡,药店营养保健品那么多,里面的钱再多,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刷完.医保卡没有必要的防范措施,不能约束非真实持卡人的行为,涉及那么广泛的群体,很容易会因此酿成不良后果,希望医保卡能加密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