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带环在牙隐裂治疗中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笔者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所接诊的牙隐裂患者共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处理,主要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患者41例,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先带环保护后再根管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对比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先调后进行根管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最后对患者进行全冠修复的方式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其中出现折裂等不良现象的患者有2例,占据的比例为5.3%,患者患牙保存率主要为86.6%,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没有出现折裂的情况,患者患牙保存率为100%,两组患者的惠牙保存率和折裂率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裂牙在进行治疗的之前,进行带环保护的措施实施,能够防止患者出现牙体折裂的情况,这一措施的实施能够对隐裂牙加以保存,具有比较重要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带环在牙隐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2例隐裂牙制作带环,并用水门汀粘接;结果:带环可预防隐裂牙在治疗中发生裂隙加深或折裂;结论:带环在隐裂治疗中有较好的使用价值.治疗后患牙应及时全冠修复.
目的:208颗恒磨牙牙隐裂所致牙髓炎用带环暂固定行牙髓病治疗完成后全冠修复临床疗效.方法:牙髓病治疗开始前用光面带环暂时固定牙冠,牙髓病治疗完成后行全冠修复.结果:208颗患牙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诊疗效均为良好,治疗后24个月仅有2颗患牙疗效稍差,其余206颗患牙疗效良好.结论:带环暂固定治疗牙隐裂所致牙髓炎疗效肯定.
患者女,27岁.停经40 d,下腹痛3 d,加重15 h,伴阴道少量出血2 h入院.体温36.8 C,脉搏84次/min,下腹压痛(+),反跳痛(+),且以右下腹为著,移动性浊音(+).既往体健,月经规律,于5年前行剖宫产术,G1P0,小儿体健.妇科体检:子宫后位,增大如孕40 d大小,右附件触诊不满意,压痛(++),左附件区(一),宫颈抬举痛(+),后穹隆穿刺抽出2mL不凝暗红色血液.血常规:RBC 3.64×1012/L,Hb90 g/L,WBC 7.7×109/L,G 68%,M5%,L27%;尿常规(一);尿妊娠试验(+).
患者,女,36岁.农民,已婚.上环14年,既往月经尚规则,现停经17周,无早孕反应,偶有下腹隐痛.最近无任何诱因情况下出现右下腹胀痛,在外院就诊,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未缓解,疼痛逐加重,于是来我院就诊,临床臆断带环受孕,宫外孕待排,申请B超.
患者,女,26岁.主诉因带环2年,闭经50天伴剧烈腹痛来我院就诊.
患者,女,30岁,孕2产1,经常下腹疼痛已两个月,前来就诊.患者于1995年、1999年分别带环一次,第二次带环后,下腹疼痛较重,伴阴道流血,量较多,似月经量,持续6~7天.近两个月经常腹疼,时轻时重.
宫内节育器(以下简称IUD)作为一种避孕效果好、副作用少的避孕措施已被我国育龄妇女广泛采用,但仍存在带IUD妊娠等副作用.本文对2004年6月~2007年4月因带各种IUD妊娠则采取人工流产术补救的135例患者进行临床原因分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各种IUD的避孕有效率.
患者,女,29岁.因人工流产术后42小时下腹疼痛来院就诊.患者面色苍白,急性痛苦面容,查体:心率104次/分,节律齐,腹肌紧张,未见肠型蠕动波,下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腹部立位片检查:双膈下可见弧形游离气体,多为腹腔空腔脏器穿孔,中腹可见小的气-液平面.
患者女,55岁,主因"带环25年,取环失败后14年,下腹痛20余天"于2011年1月21日以"宫内节育器嵌顿?"收入院.患者30年前阴道顺产半年后第一次带环避孕,上环后月经量多伴不规则阴道出血,3年后因中度贫血而取出,之后工具避孕.25年前再次行上环术,术程顺利,患者自述医师为其选用了大号金属圆环,节育器对比患者官腔偏大.二次上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持续半年好转,无下腹痛及腰酸.
目的:以往所进行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的第一期手术--肺动脉束带环缩手术,存在很大的缺陷:1、手术后,如病人出现生命指征严重异常,需要再次进入手术室开胸调整束带松紧。2、手术中,根据各项生命指标来调整束带松紧,需要观察等待的时间,使手术时间过长。3、手术中对肺动脉束带反复拆除、缝合,创伤大。我们利用自主设计的遥控肺动脉环缩机电设备,通过简单手术置入实验动物胸腔并固定于肺动脉,并可通过遥控,调整肺动脉环缩程度。
目的 探讨粘接式颊面管代替带环颊面管对磨牙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 从近两年完成的正畸病例中,随机选择,疗程需一年以上.其中带环颊面管40例、粘接式颊面管45例.在拆除固定装置时,对该牙釉质脱矿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带环颊面管40例,磨牙总数160枚(上80枚,下80枚).其中轻度脱矿13枚;中度脱矿3枚;重度脱矿2枚.脱矿牙总数为18枚,占磨牙总数的11.25%. 粘接式颊面管45例,磨牙总数176枚(上90枚,下86枚).其中轻度脱矿9枚;中度脱矿2枚;没有重度脱矿牙.脱矿牙总数为11枚,占磨牙总数的6.25%.结论 粘接式颊面管代替带环颊面管能有效降低该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
患者女性,36岁,因"皮下埋植避孕剂后腹痛5年,反复抽搐2d",于2006年11月13日急诊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内分泌科.病史采集:既往月经规则,无痛经史.10年前行阑尾炎手术.5年前曾4次带环受孕.
在错(牙合)畸形的治疗过程中,矫治器的固位情况直接影响着矫治的效果和疗程的长短.带环的牢固性除与制作有关外,粘接材料的性能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聚羧酸锌水门汀开始普遍应用于窝洞的垫底、充填和修复体的粘接,在正畸科也开始成为带环的粘接材料之一.本文对磷酸锌水门汀与聚羧酸锌水门汀在带环粘接上的牢固性进行比较,检验聚羧酸锌水门汀的粘结性能.
带环是正畸固定矫治器的固位装置,拥有良好的固位力是矫治器完成矫治的前提条件.本文介绍一种加强带环固位力的制作方法.
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需要带环提供良好的固位力才能确保治疗效果.铸造带环可将修复工艺的铸造技术与标准带环的制作方法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带环的固位力.这种制作方法对于混合牙列中的乳牙较为适合,不仅可以克服基牙的倒凹欠缺,也可以轻松实现多个基牙制作连续带环.本文以混合牙列制作支架式快速扩大螺旋扩弓器为例,介绍铸造带环的制作方法.
正畸临床上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带环脱落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矫治器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耽误疗程也会给患者带来麻烦和痛苦.带环的稳定性固然取决于其制作及粘接的技术,但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助疗工作中发现有些医师为了节省时间经常调和一次水门汀粘入两只带环,在某些认为带环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则改用玻璃离子粘接.作者通过本研究对一次及分次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带环进行比较,同时对用玻璃离子粘接及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进行比较.旨在为指导临床助疗工作.
目的 观察矫治前、中、后患者牙周状况,比较颊面管组与带环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42例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1例使用磨牙颊面管,为颊面管组,记为A组;21例使用磨牙带环,为带环组,记为B组.选择16、26、36、46四颗受试牙分别在矫治前1周和戴矫治器1月、3月、12月和矫治后3个月这五个阶段对患者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基线时,平均值无差异,两组在3个月、12个月与基线比较PLI、BI、P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无差异.结束后3个月两组比较除PD有差异(P<0.05)外,其余指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带环相比,颊面管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随着釉质酸蚀方法的改进和复合树脂材料的发展,直接粘接技术已在现代正畸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同多带环技术相比直接粘接技术使正畸治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使患者更觉舒适和美观.但是,这种技术并没有弥补固定矫正器的不足之处--造成正畸治疗中牙釉质的脱矿.
固定矫治器治疗错合畸形的同时导致了龋损风险的增加,近期有研究表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预防牙釉质脱矿及龋齿的发生.因口香糖咀嚼后有一定的粘性,故传统观念上认为固定矫治过程中不应咀嚼口香糖以防矫治器脱落.本研究旨在研究固定矫治过程中咀嚼口香糖是否影响托槽与带环的脱落率.
固定矫治器大多需在磨牙上安置带环,在拆除后原带环所占位置必然剩余有一定间隙(本文称之带环间隙),进食时易嵌塞食物,严重者甚至引起牙龈乳头萎缩,本文追踪调查了35名患者,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使用何种方法关闭带环间隙.
下颌第二磨牙前倾低位阻生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不仅易导致自身与邻牙的龋坏,而且破坏后牙的咬合关系.在下颌第二磨牙上装戴带环不能用于低位阻生、临床冠暴露不足者,因制作复杂,装戴不便、调整加力困难,易压迫牙龈造成损伤、支抗需求高等,为此,作者设计了可摘式磨牙竖直器用于临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佩戴固定矫治器后,牙龈出现轻、中度炎症,牙菌斑数会明显增加,且牙菌斑和牙龈炎的严重性会随佩戴矫治器时间的延长加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1)矫治器自身的影响:由于矫治器必须通过粘接剂粘附于牙面上,而粘结剂会对牙龈造成一定影响,加上矫治器中含有托槽、带环、弓丝等装置,影响了口腔的自洁作用,从而造成菌斑堆积,牙龈发炎甚至肿胀,这是引起牙龈炎的主要因素.
2000年1~12月我院将200例要求取"O"型环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研究组获得满意的扩张宫颈及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例绝经后取"O"型环的绝经后妇女年龄46~71岁,带环时间14~30年,绝经后年限1~24年.取环原因:宫颈癌放疗前2例,磁共振检查前10例,绝经后出血诊刮24例,其余均为自愿要求取环.把2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在年龄、带环时间、绝经年限无统计学差异.
1 临床案例患者女,29岁,孕1产1,因不规则阴道流血20 d,于2008年5月7日入院.患者4年前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5月放环避孕(哺乳期)当时轻微腹痛,伴有少量阴道流血,对症治疗后腹痛缓解,出血停止,其后无明显不适,于 1年前妊娠,停经50 d,尿妊娠试验(+),以"节育期异位,带环妊娠",行人工流产手术.
本文对61例中早期(11~20周)妊娠者,实行超声监测下钳刮术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1例中早期妊娠者(11~20)周,均为我院计划生育门诊及要求做终止妊娠者,初孕51例,第二胎7例,第三胎3例,其中带环受孕者4例.年龄18~36岁.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和人们实现计划生育自觉性的不断提高,一胎放环的育龄妇女数量也逐渐增多,一些带环怀孕及脱环怀孕的也有所增加,据近几年在工作中所观察到的情况分析,实际放环人数1100人,其中发现脱环者42人(3.8%),脱环后怀孕者12人(1.1%),带环怀孕及异位妊娠者共计10人(0.9%).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4岁,闭经48天,因恶心、心悸、腹部不适,来院行B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略增大,6.1cm×5.3cm×4.6cm,宫腔正中见2.8cm×1.9cm囊性回声,未见胚胎组织及原始心管搏动,胎囊下方见T型节育器.B超诊断:①早孕(宫内妊娠);②宫内置环.即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未见胎囊及绒毛组织,仅见少量宫血,再行超声检查时,宫内囊性回声消失.
宫内节育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逆性避孕工具.少数妇女由于种种原因,宫内置放2枚节育环.导致带环妊娠、继发不孕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我们自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在门诊手术中发现宫内置2枚节育环12例.总结分析如下.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资料显示:54%妇女生育第一胎后都采取上环避孕措施,有的放环几年甚至几十年.个别妇女由于生活忙碌或外出离开放环所在地不知到何处检查,或由于时间久远记不清自己曾经上过环,绝经后也不懂得到计生部门或医院检查.宫内节育环如果在绝经后未能及时取出,可能导致一些后遗症,例如:腰痛、下腹部疼痛等.本人在基层医院从事B超检查工作近30年,发现个别女性绝经后仍然带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