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教育部发文,严禁幼儿园(含学前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然而,有不少幼儿园,孩子还是每天要完成作业,学校的兴趣班还是照办不误.2岁多孩子每天要写家庭作业"春天来了,树木变绿了,幼儿园的草地一片绿色……"这是一个3岁多男孩泉泉课本上的词句,他全部都认识.不仅如此,他每天除了要朗读认得的文字外,还要做数学题,10位数以内的简单加减都可以立考立答.
1964年的春天是寂静的.蕾切尔·卡逊在夕阳下山的那一刻静静地离开了人间.按照她生前的愿望,牧师朗读了<海的边缘>的最后一章,然后把她的骨灰撒在了希普科特海岸.
近3年的时光,1000多个日日夜夜,44岁的闫改凡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是哪来的劲儿,让她挺到了现在.3年来,闫改凡遭遇了太多的不幸.2010年,闫改凡的大女儿琦琦遇到一次重大车祸成了"植物人";没过多久,她丈夫也患肝硬化住进了医院……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连番"灾难",她强忍着伤痛,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安排好丈夫住院,闫改凡开始带着琦琦四处奔波求医,在听到无数次"没希望"的结论之后,她翻出了琦琦曾使用过的作业和课本,带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制定下一套特殊的"康复计划".唱歌、朗读、聊天……闫改凡坚信,"终有一天,被自己感动的孩子会重新站起来!"
有一天,我无意中听见儿子"篡改"一节课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里,有一段"先朗读,再背诵"的课文:"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我儿子念到这里,很快做了如下更正:"我家只有一棵大树,那就是妈妈,我是一只不快乐的小鸟,只能在一棵树上跳来跳去."
多年前,我也喜欢在清晨的时候,朗读诗词或者是散文。早上的风,有些微凉,吹拂在脸上,让人有种很舒服的感觉。空气中也有一股很好闻的味道,读一会儿书,再眺望一下远方,那样一种美好的感觉,也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吧。
读书疗法,是以高声朗读或低声默读书刊,以调节气机、怡情养性,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1 从热爱中西医到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我在读私塾时,就读了<药性赋>.我的私塾先生很喜欢中医,每天大声朗读<国医砥柱月刊>杂志,也给了我一些影响.现回忆起来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可以说我热爱中医,并把两种医学结合起来的想法,这也算是最早的思想萌芽吧.
目的 观察发展性口吃者朗读汉语四字词时的言语产出异常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语音反应时实验范式,采用计算机语音数据采集和语音分析技术,比较发展性口吃者与对照者之间朗读四字词的言语产出成绩.结果 口吃组语音持续时间(VDT)为(791±82)ms,明显长于对照组(687±93)ms(t=3.42,P<0.01);但语音错误率(VER)和语音反应时(VRT)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发展性口吃者的言语流畅性障碍主要发生在言语运动阶段,可能与同时性语言加工任务干扰了言语产出任务有关.
目的:探讨语义和语音治疗对汉语重度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命名和朗读能力的影响,并观察语义和语音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单病例实验设计,对1例重度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发病后12个月,进行语义治疗(2周,每天2次,共19次)、语音治疗(2周,共19次)、随访(语音治疗后8周).语义治疗采用图画上位范畴判断、同范畴判断、特征判断、功能判断和命名;语音治疗采用汉字声调判断、同音字判断和朗读.结果:语义治疗后,语义检查分测验,如听觉词-图匹配、视觉词-图匹配,以及治疗项命名和朗读得到改善(P<0.05),而语音检查分测验成绩无明显改变.语音治疗后,语音检查分测验,如同音字判断、双字、三字非词复述,以及治疗项命名和朗读得到显著改善(P<0.05).语音治疗后8周随访,语音训练项的命名成绩下降(P<0.05).结论:对慢性重度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进行语义和语音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命名和朗读能力,但语义治疗较语音治疗对维持命名能力有更长久的效果.
苦中求乐磨练功夫湘雅的经治医师真难当,临床培训苦不堪言.1974年我成了湘雅二医院的内科"经治医师".10名男同胞住在临近太平间的大棚里.天刚蒙蒙亮,喇叭声、吆喝声早早把人催醒.有几个拿起书本,走出大棚,坐在路灯下读书,把朗读声掺进早市的喧哗中;有几个跑到临近的菜市场,加入买菜的长龙里,争购廉价的排骨或猪头肉;还有几个下夜班的,在床上翻了身,撒泡尿,继续睡觉.
电影《心灵病房》(wit)中有一组感人至深的镜头,主人公薇薇安临终前,白发苍苍的老师来到病房,她将薇薇安轻轻地搂在怀中,一起入神地朗读着绘本《逃家小兔》,刹那间,一切归于纯粹,死亡的恐惧与忧伤消弥在《逃家小兔》温情的画面中.
在当今的英语阅读课中,很少进行朗读,因为教师强调的是速读,朗读似乎太浪费时间.然而,当学生默读时,教师很难了解他们在阅读理解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笔者认为,突出篇章重音的朗读是教授阅读技巧的有效途径,并且,其不但使阅读成为一种技巧,更能成为一种探索篇章意义的积极而有效的活动.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肺活量会变小,声音也会逐渐变得苍老无力.专家总结出以下一些方法,能提高老年人肺活量,让老年人的声音听起来洪亮有力,不妨一试.用吸管做趣味发声练习 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一样,呼吸系统也需要锻炼才能保持健康.有一种简单的方法能同时锻炼声带和呼吸系统.把一支吸管插在嘴中,然后用力哼唱.练习讲故事 大量实验证明,大声朗读对锻炼肺活量至关重要.建议老年人每天起床后大声朗读报纸上的一篇文章.
这是山西某地的一个村落,村子周围布满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煤窑,村子里一排排新建的两层楼房.看得出,因为有了这些煤窑,村民的日子相当富足.东北角上是村里新建的小学校,一间教室里,梳着马尾辫的年轻教师正领着孩子们朗读"绿色的树叶,青青的草,红色的花朵,清清的小河水--"突然有个男孩嘟嘟囔囔的声音传出来:"不对,不对,树是黑的,草是黑的,村外的小河水也是黑的."教室里刹时安静下来,女教师和孩子们都把目光投向刚才发声的小男孩,更有孩子嗯嗯地点头,对男孩的说法深有同感.
曾国藩20岁左右求学衡阳时,师从汪觉庵.同舍里有一个叫杨甫瑞的同窗,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子弟.杨甫瑞平时十分骄横,对于学业明显比他优秀的曾国藩,处处刁难.一天,曾国藩坐在窗前,就着窗外的光线大声朗读《左传》,读得正专心,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吼道:"曾国藩!你把窗户的光都挡住了,我怎么看书啊,还不赶紧挪开!"曾国藩侧身一看,是自己床铺对面的杨甫瑞.此时,杨甫瑞其实并未读书,而且他的床靠着窗户的另一侧,也未完全遮住光线.
将朗读与健身联系在一起,乍听来,似乎有点儿"牛头不对马嘴".然而,就本人的体会而言,还真的收到了"合二为一"、"相得益彰"的效果哩.
本文阐述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初读、范读、反复诵读和背诵四个方面进行阐释谈及朗读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中世纪的西方,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将朗读<圣经>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这便是西方图书疗法的起源.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创造了"箴"这种文体,用以规过、疗心疾.刘勰在<文心雕龙>的<铭箴>篇中说:"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斯文之兴,盛于三代."
目的 了解社区家庭婴幼儿朗读实施状态.方法 选择2012年3-9月参加“2012年上海市母婴健康社区行”科学育儿专家讲座的6 ~18个月婴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 388份,有效问卷1 187份.设计婴幼儿朗读实施状态问卷对社区6 ~18个月家长进行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 187份.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养育中及早给婴幼儿朗读意识的家长人数为668人(56.28%),明显高于“认为7~12个月时可朗读”、“认为13 ~18个月时可朗读”和“不能确定”组的家长人数(x2=420.94、277.68、732.36,均P<0.05).已经“经常给婴幼儿实施朗读”的家庭高达81.97%(973/1 187),显著地高于“经常教婴幼儿认字”的家庭数(均P<0.05).77.93% (925/1 187)的母亲经常担任朗读者,明显高于父亲、奶奶和外婆担任朗读者(均P<0.05).结论 社区家庭对婴幼儿朗读意识高,母亲是主要朗读者,需要指导选择年龄匹配的朗读内容和方法,并且养育者均可担任朗读者.
我开始写诗,还是儿子怂恿的.当时,我扭伤了腰,不能跳喜欢的日本舞蹈,情绪十分低落.他建议我写诗.那时,我已经年过九十.我的诗都是夜里躺在床上或看电视时冒出来的.想到了一个题目后,我就顺着这个思路用铅笔写下来.到星期六儿子来看我时,我就拿出来给他看,并且边朗读边修改,反反复复,要修改许多次后才算完成.
卢慕飞与邵启晨都是1964年上的高中,两人不仅在同一个班,而且还是同桌.卢慕飞与邵启晨皆有文学天赋,刚读高一,他俩就很谈得拢了.那两年,他们的作文经常轮番或同时被语文老师看中,拿到课堂上朗读、评讲.这种时候,他俩总是相视一笑.间或,两人也会在上课时做“小动作”——悄悄传阅报刊上的某篇佳作.可以这么说,双方都当得起“同窗好友”这四个字.
他从小喜欢看闲书,上课不听讲,还捣乱.闲书看多了,见识大增.读小学的时候,他已经能发现并指出老师的错误,以至于老师只要看到他举手,心里就发毛,后来干脆装作没看见.一次,老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校园的作文.看到他的作文,老师气得脸都绿了.别的同学都写“五星红旗飘扬在校园上空”,只有他写“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老师当众朗读了他的作文,批评他又在哗众取宠.
被计划之始我从小到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人,尤其在阅读上,我经历了一段很挣扎的漫长岁月.我对阅读有非常大的焦虑感,因此,我整个小学生涯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老师要求学生站立朗读,因为老师的要求不只是阅读,还要回答课文的问题.我站起来朗读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基本能够流畅地读完一个段落,但所读的一切,我仿佛一点都不理解.我必须阅读三到四遍,再回答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我经常落字落行,在阅读英语或马来语时会把b看成d,p看成q.这样不知所措的窘况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目的:了解内收型痉挛性发声障碍(SD)元音音长和语句朗读时程与正常人之间的区别,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以29例内收型SD患者为痉挛组,31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自填嗓音障碍指数表(VHI).所有患者发/a/音测试最长发声时间(MPT)和最响最长发声时间(MLPT),并让其朗读《父母心》标准汉语普通话文,录音后采用Praat 5.0软件测量其所需时间.比较痉挛组与对照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痉挛组、对照组VHI分别为89.0±12.0、15.0±16.0(P<0.01).痉挛组、对照组MPT分别为(16.9±9.8)s、(25.3±10.0)s(P<0.01).痉挛组、对照组MLPT分别为(15.7±7.6)s、(26.5±11.4) s(P<0.01).标准句朗读时程痉挛组、对照组分别为(55.0±14.2)s、(37.8±4.8)s(P<0.01).MPT与MLPT在痉挛组具有相关性(r=0.697,P<0.01),其余各测试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SD患者嗓音障碍情况明显差于正常人,与正常人比较,其发持续元音不能持久,同时朗读句子的能力也明显差于正常人,需要更长时间完成朗读任务.MLPT与MPT有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替代MPT的方法.
目的 探讨学龄脑瘫儿童朗读和自发性言语状态下的语速特征.方法 采集15例7~15岁学龄脑瘫儿童(脑瘫组)和15例正常儿童(正常组)在自发言语(看图说话)和朗读(朗读"休假"文段)言语状态下的语音样本进行剪辑,剪辑表达最稳定、停顿、重复、延长最少的一分钟音频,对两组受试者在两种表达方式下的每分钟音节个数(syllable per minute,SPM)和每分钟词语个数(words per minute,WPM)进行比较.结果 自发言语和朗读两种言语表达状态下,正常组和脑瘫组儿童SPM(正常组分别为141.27±31.69、220.91±35.28个,脑瘫组分别为131.18±32.06、119.63±34.53个)和WPM(正常组分别为86.91±14.63、110.36±17.77个,脑瘫组分别为71.19±18.82、60.45±17.01个)均有极其显著相关性(P<0.001);儿童类型和表达方式是影响语速的重要因素,且儿童类型和表达方式对语速的交互效应极显著(P<0.001).结论 SPM和WPM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儿童类型和表达方式均是影响学龄脑瘫儿童语速的重要因素,且儿童类型和表达方式对语速的交互效应显著.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朗读和自发言语的语速特征与差异。方法采集30例正常成人的自发性言语(材料包括“自我介绍”、“我的兴趣爱好”、“我的家乡”等十个话题的自然言语)和朗读《繁星》文段的录像,剪辑表达最稳定,停顿、重复、延长发生最少的一分钟录像,对男、女受试者在两种表达方式下的每分钟音节个数(syllables per minute ,SPM)和每分钟词语个数(words per minutem ,WP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自发言语时SPM(男)=226.13±25.97个、SPM (女)=198.73±40.10个、WPM (男)=119.33±19.90个、WPM (女)=108.00±22.61个;朗读时SPM (男)=208.93.±29.35个、SPM (女)=220.53.±26.52个、WPM (男)=104.67±13.43个、WPM (女)=111.80±12.73个;②自发言语时SPM 和WPM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 r=0.926,朗读时SPM 和WPM 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 r=0.969;③独立情况下,性别和表达方式对语速没有显著影响(P=0.42,P=0.72);但性别和表达方式对语速的交互效应显著( P=0.006),女性朗读时语速显著高于其自发言语语速( P=0.025),男性自发言语语速显著高于女性(P=0.035)。结论 SPM 和WPM 具有极显著相关性;性别和表达方式不是影响语速的重要因素,但性别和表达方式对语速的交互效应显著(P<0.01)。
2.2连贯言语分析和测量为了达到不同的说话目的,不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家庭生活中运用嗓音讲话,说话人的声带几乎总是要不断调节的.可是,如果研究声带的活动,在流畅朗读文本时有一半的时间用在了无音和清音上(声带不振动),另一半时间用于产生嗓音(声带振动),在流畅的言语中说话人嗓音的运用,在不同的语言中看来是相同的,图9a为一位葡萄牙发音人a在一段约4分钟朗读文本的时间里,浊音与无音和清擦音所占的时间比例.这些结果也适用于普通话,在许多其它声调语言和印欧语中这个比例也是近乎相等的和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