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报告了一对异卵双生子的个案.其中一个存在口吃症状,而另一个没有.研究者通过对这对双生子在言语能力发展水平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的检查,发现口吃与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超前没有关系.相反,口吃的出现与神经心理发育滞后密切关联.这一发现为揭示口吃发生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并将促进有关口吃儿童神经和心理发育的进一步研究.
口吃是一种交际过程中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全球的患病率为1%.发展性口吃(指儿童期发病、至成人仍未恢复)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以往的研究表明,神经功能异常在口吃的发病中可能有某种作用.近年来,功能性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发展性口吃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取得了令人感兴趣的进展.
目的 观察发展性口吃者朗读汉语四字词时的言语产出异常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语音反应时实验范式,采用计算机语音数据采集和语音分析技术,比较发展性口吃者与对照者之间朗读四字词的言语产出成绩.结果 口吃组语音持续时间(VDT)为(791±82)ms,明显长于对照组(687±93)ms(t=3.42,P<0.01);但语音错误率(VER)和语音反应时(VRT)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发展性口吃者的言语流畅性障碍主要发生在言语运动阶段,可能与同时性语言加工任务干扰了言语产出任务有关.
目的口吃者言语产出自动化问题是多年来理论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此问题可揭示大脑言语产生的作用机制,并对口吃矫正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方法应用双任务探测反应时的行为实验范式,通过复杂性不同的单字实验和两字实验,分别检测了 22例发展性口吃者在朗读和默读汉字两种阅读状态下探测任务(语音搜索和语音比较)的按键反应时.结果朗读状态下探测任务的反应时在单字和两字实验中都较默读状态延长,其中单字实验中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两字实验中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而且单字与双字语音产出时间(朗读与默读探测反应时之差异量)的比较具有显著性( P< 0.01),表明两字朗读状态下语音产出反应时较单字明显延长.结论发展性口吃者朗读时的语音产出为一种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控制性加工,言语复杂性增加使不流利言语增多可能与语音产出需要的注意资源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