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质监局主要针对奶嘴、汤匙、刮刀、密封圈、冰格、蒸垫、蛋糕模具等65批次食品用橡胶制品开展了风险监测.采样来源包括生产企业、实体店及电商平台.风险监测结果表明,有1个批次的食品用硅胶制品正己烷蒸发残渣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 4806.1-1994《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的规定.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塑料一次性餐饮具蒸发残渣含量的数据,掌握该辖区内该类产品销售和使用的卫生质量状况.方法 2011年3-5月,调查辖区内部分销售和餐饮单位,并对其销售和使用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抽检,共50件样品进行了蒸发残渣含量检测,检测结果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评价.结果 检测样品50件,合格37件,合格率74.00%.其中,一次性快餐盒、餐碗的合格率分别为47.83%和88.89%;集贸市场、餐饮单位和超市样品的合格率分别为81.48%、38.46%和100.00%.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部分市售和餐饮单位使用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存在蒸发残渣超标现象,卫生质量状况不佳,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今年“3·15”来临之际,江苏省质监局发布塑料吸管产品抽检报告.作为人们喝豆浆、牛奶、饮料,特别是婴幼儿都会使用到的塑料吸管,质量状况令人担忧.“三无”产品充斥市场,安全隐患大.负责本次抽检的连云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刘延吉主任介绍,本次监督抽查重点检测了塑料吸管的蒸发残渣、重金属铅、微生物质量指标,参照相关标准对迁移性金属离子、塑化剂进行监测,同时对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的塑料吸管杂质——聚乙烯、滑石粉、荧光物质、菌落总数进行了检测.
为摸清我县食品用塑料及橡胶制品生产和使用的卫生状况,开展卫生学评价,保证食品用塑料及橡胶制品的卫生质量,防止食品污染.根据<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们于1998~2001年对全县食品用塑料及橡胶制品生产和使用单位进行了食品用塑料及橡胶制品的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样品种类和来源样品种类有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复合食品包装袋和橡胶等食品用包装袋、瓶、瓶盖垫片等.样品来源于本县食品用塑料及橡胶制品生产和使用单位.2 检测项目和方法检测项目为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脱色试验.检测方法依据GB/T5009.60-1996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67-1996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64-1996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
目的 了解永康市聚四氟乙烯不粘锅的卫生质量状况,为指导聚四氟乙烯不粘锅生产、销售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2014年对本市聚四氟乙烯不粘锅生产厂家进行随机抽样,按标准将试样用洗涤剂洗净,用自来水冲净,再用水淋洗3遍后晾干,备用.浸泡液按接触面积每平方厘米加2 ml,如试样为容器,则加入浸泡液至2/3~4/5容积进行浸泡,采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高锰酸钾消耗量,化学法测定蒸发残渣的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铬的含量,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监测聚四氟乙烯不粘锅320份,261份合格,平均合格率为81.6%.主要质量问题为4%乙酸浸泡液蒸发残渣,铬和氟项目不合格,这三项的合格率均低于90%.结论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永康聚四氟乙烯不粘锅的监管力度,以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
实验产生的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度,按照GB/T5009.60-2003[1],对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中的蒸发残渣(正己烷)进行测量,评定其不确定度.建立测量不确定度数学模型,找出引起不确定度产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整个测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计算,求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