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CS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等方法 对22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史,平均(2.43±1.16),除一般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外,12例 (12/22 )有妊娠早期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10例(10/22)有下腹隐痛,术前分别误诊为宫内早孕及(或)先兆流产9例,稽留流产3例,宫颈妊娠2例,只有1例术前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另6例是在人工流产或刮宫术时大出血后,超声检查明确诊断.22例中11例行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中药保守治疗,9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配合药物治疗,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 CSP一般超声检查可见复诊,应提高临床医生对CSP的认识;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中药口服是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处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CSP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报告了1例CSP患者行人工流产术后大出血,使用Foley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成功止血的病例资料,并对CSP进行文献回顾.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甲组(24例)和乙组(68例).甲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灌注甲氨喋呤进行治疗;乙组在甲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刮宫术治疗.其中乙组44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进行刮宫术(乙1组),24例在术后1周后进行刮宫术(乙2组).观察两组的疗效、出血量、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疗成功,甲组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率低于乙组;乙1组阴道出血量少于乙2组(P<0.05).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安全有效.且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后7d内联合行刮宫术治疗效果更好.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其应用效果,为该病临床诊疗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份至2010年7月份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我院采取的治疗方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例被误诊为宫内早孕,确诊为瘢痕妊娠后,及时将病灶切除,并进行修补操作.19例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即确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其中1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的清宫术,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的血HCG水平均回复正常.治疗完成后进行彩超检查,妊娠包块均显著缩小,不再出现血流信号.在患者出院后的第三个月,进行复查随访,无一例出现异常表现,预后效果十分良好;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及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有效辅助病情诊断.在确诊患者后,应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必要时进行超声辅助清宫术,确保积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剖宫产病史患者发生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概率非常大,且其临床症状具有高度的隐匿性,需要尽早采取宫腔镜和B超检查等手段确诊,并且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可保障患者生命,降低子宫切除率.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处妊娠应用子宫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收治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23例,刮宫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23例患者刮宫术中出血量<100 mL,所有患者HCG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子宫动脉栓塞术后5例患者出现发热;1例患者出现腰骶部酸疼,无双下肢活动障碍.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可降低出血及手术风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94例。根据治疗手段分成A、B、C 3组,A组50例给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结合宫腔镜下妊娠组织切除术治疗;B组24例给予子宫动脉栓塞结合宫腔镜下妊娠组织切除术治疗;C组20例给予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对3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3组患者除治疗成功率,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结合宫腔镜下妊娠组织切除术能够很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安全系数较高,且能够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的:探讨口服米非司酮+肌注甲氨蝶呤治疗保守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价值.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口服米非司酮+肌注甲氨蝶呤治疗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治疗有效有效率95.8%.39例药物治疗后行清宫术,38例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2例药物治疗2次β-HCG下降不满意,1例栓塞后清宫术出现大出血,切除子宫,1例手术切除瘢痕处妊娠组织.所有患者血β-HCG平均1个月降至正常及B超检查正常.结论:口服米非司酮+肌注甲氨蝶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来本站要求人工流产的剖宫术后1年内哺乳期妊娠妇女共26例,经尿HCG检测和B超检查确诊为正常宫内妊娠,排除子宫瘢痕处妊娠.
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过去较罕见,但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而迅速增加.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初诊误诊率高,处理不当易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部分以子宫切除为结局,给年轻患者带来终生遗憾.本研究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的方法.
随着剖宫产率增高,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妊娠的病例相对增多.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笔者对2008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11例子宫瘢痕妊娠病例分析总结.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史,平均(2.43±1.16)次,除了一般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外,多数有早期阴道有少量不规则出血、轻微下腹痛;多需要B超诊断.12例中9例行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给药配合口服米非司酮、中药保守治疗,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配合药物治疗,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预后均良好.讨论 应提高临床医生和超声医生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认识,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给药,配合口服米非司酮、中药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1资料患者30岁,因停经80d,计划外孕,于2006年8月5日入院.以往月经规律3~5/30d,末次月经2006年5月15日,约于1个月前开始偶有恶心感,3d前因早孕要求住院手术终止妊娠,既往体健,孕3,剖宫产1,人工流产2.5年前剖宫产,1年前末次人工流产,手术均顺利.查体,体温、血压、心肺正常,肝脾不肿大.妇科检查,宫颈1°糜烂,宫体如孕80d大小,质软,前壁饱满感,未触及明显包块,双侧附件无异常.
子宫瘢痕处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其发生率有增多趋势.由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处肌壁薄弱且纤维组织多,此处妊娠后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早期多无典型临床表现,仅凭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难以确诊.本文结合临床表现对33例瘢痕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报道.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共33例,均为早期妊娠,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9±3.5)岁,剖宫产史1次者24例,2次者9例.停经时间41~70 d,平均(56±6.3)d.所有患者初诊均接受了尿或血β-HCG及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入院治疗后均接受过1~3次经腹超声复查.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CSP)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确诊患者平均年龄35.6岁(22~38岁),1次剖宫产史10例,2次剖宫产史3例。13例患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化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均升高。平均值23286.68MIU/ml。12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6例有轻度下腹疼痛;对于确诊的病人行经阴道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或联合应用甲氨蝶呤肌肉注射,在超声或腔镜监视下清宫。大出血采用Folly导管气囊压迫止血或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瘢痕组织切除术或开腹病灶切除术。结论:早期诊断非常关键,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因停经就诊时,要常规行阴道超声检查,未经处理时禁止刮宫,经阴道孕囊穿刺注射法简单有效,刮宫后发生大出血时应积极地进行Folly导管气囊压迫止血或手术干预,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瘢痕组织切除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有效地避免因大出血而切除子宫的可能,保留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发生再次妊娠的几率增加,胚胎种植于子宫瘢痕处虽发生率很低,却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往往不能早期诊断并盲目清宫导致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使患者失去了生育功能.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间,共收治了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无一例子宫切除.现报道如下.
胚胎种植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处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情况.国内外文献仅见个例报道.本院近期共收治5例患者,现分析报道如下.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有剖宫产史者再次妊娠时,孕囊或胎盘组织种植于原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即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日益增多,因该处子宫肌层菲薄,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早期妊娠人工流产因并发胎盘绒毛植入而发生大出血或子宫破裂的可能,其出血来势凶猛,甚至行全子宫切除术,或直接造成孕产妇死亡。本病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现将159中心医院2006年--2010年收治的12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中药杀胚消癥汤与米非司酮联合官颈注射甲氨喋呤(MTX)保守治疗剖官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1例CSP患者应用上述方法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一次性清官干净,术中出血少,疗效满意.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CSP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缩短疗程,减少出血,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患者48例。其中,17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6例患者行介入治疗,1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的阴道流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月经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优于保守治疗23.53%和介入治疗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有8例患者发生子宫破裂及大出血,行子宫全切术,治愈出院。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应早确诊、早治疗;甲氨蝶呤(MTX)肌内注射+宫腔内注射联合超声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先前均行剖宫产及有停经史,其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10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其血HCG均减少至正常水平,顺利控制出血,术后1~2个月患者行彩超检查,结果提示宫内回声正常;同时月经也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子宫均保留。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治疗较易引发出血,经有效治疗后,患者血HCG水平降低,出血减少,且生育功能均保留。
目的 浅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护理体会.方法 就我院从 2010 年 8 月至 2011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2 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均给予杀胚药物,并借助于超声监护行清宫处理.结果 本 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均成功治愈,恢复良好.结论 医务人员在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变化,阴道流血情况,正确用药,加强综合护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处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治疗.两组患者每隔3d进行监测血β-HCG,观察血β-HCG降到正常值的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β-HCG降到正常值的时间分别为(12.00±2.01)、(27.80±5.20)d,术中出血量分另为(45.00±5.65)、(123.76±15.68) 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56±3.21)、(25.86±2.35)d,治疗费用分别为(1567.25±156.67)、(2467.88±115.6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具有血β-HCG降到正常值的时间短、清宫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至少1次,HCG<2000mIu/ml者10例患者采用常规MTX保守药物治疗加刮宫术,均获成功.9例行B超引导下局部抽吸妊娠囊液+局部注入MTX,24~48小时后清宫成功7例,2例因在清宫术中大出血,均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HCG>100000mIu/ml者17例有3例患者因为人工流产术而导致大出血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4例患者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MTX灌注+刮宫术成功.结论 应提高临床医生对CSP的认识,CSP一般超声检查可确诊,子宫动脉栓塞+刮宫术可做为首选治疗方案.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 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口服米非司酮,剂量为50mg日二次连服三天,联合清宫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刮宫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同时血清β-HCG恢复时间长,患者包块消失时间短,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刮宫术,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恢复情况良好,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1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CSP患者中,12例(63.2%)患者有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3例(15.8%)伴有下腹隐痛;8例(42.1%)有一次剖宫产史,11例(57.9%)有两次剖宫产史;从前次剖宫产到此次瘢痕部位妊娠时间间隔为2~10年,平均(4.38±3.57)年.治疗方法:5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MTX局部治疗后行清宫术,9例接受甲氨蝶吟治疗后行清宫术,1例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后未清宫,4例误诊病例行清宫术发生大出血.其中前两者在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百分比及清宫手术出血量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而平均出血量与病灶直径呈正相关(r=0.32,P<0.05),与治疗前血β-HCG水平也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 阴道彩超在早期诊断CSP方面起重要作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及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用于治疗CSP,如应用恰当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目的 研究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清宫术对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囊内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清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期间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实施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相关指标能够有效改善,住院时间有效缩短.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 (CSP)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本院2010年 1月至 2012年 12月收治的 10例 CS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因终止妊娠前未能及时诊断为 CSP,治疗过程出现大出血,后及时改为子宫动脉栓塞 +MTX (甲氨蝶呤 )治疗,有效控制出血;4例患者终止妊娠前诊断为 CSP,采用子宫动脉栓塞 +MTX治疗,后行清宫术,治疗过程中出血少.10例患者治愈出院,全部保留子宫.结论 CSP的发生率有所上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 +MTX治疗是安全有效,出血少,并能保留子宫.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妊娠患者,终止妊娠前应行 B超检查排除CSP,防止盲目清宫引起大出血.
目的:分析13例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跟踪分析。结果2例行腹式子宫全切,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4例行腹式瘢痕处病灶切除+修补术,1例行宫腔镜电切术,3例行甲氨蝶呤注射治疗。结论对瘢痕子宫妊娠者应早期诊断,及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处理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20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情况分别将其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剖宫产手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