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中防腐剂的种类防腐剂是各类食品添加剂中争议最大的一个品种,食品要长久保存需要防腐剂,而人们对防腐剂的使用又存在担心,谈到防腐剂,人们往往认为有害,其实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无毒副作用的.我国防腐剂使用有严格的规定,防腐剂应符合以下标准:(1)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2)不影响消化道菌群;(3)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4)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5)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针对以上在防腐剂使用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消费者的认识误区,我们对市场上各类食品中使用防腐剂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普通食品中防腐剂的使用情况.
厌氧菌是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常引起感染要、甚至导致败血症.厌氧细菌学是研究微观生态平衡、失调和调整的重要部分,在消化道菌群中,99.9%以上为厌氧菌,组成了重要的膜菌群,在生物拮抗、营养、免疫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生理意义.
一、临床细菌室开展厌氧细菌培养的必要性1. 厌氧菌感染的广泛性:厌氧菌是一大群在无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厌氧细菌学是研究微观生态平衡、失调和调整的重要部分,在消化道菌群中,99.9%以上为厌氧菌,组成了重要的膜菌群,在生物拮抗、营养、免疫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生理意义.
寄居在我们胃和肠道内的细菌,又称为"消化道菌群",它们与肥胖、糖尿病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尽管具体的关联性目前还不是十分肯定,但科学家相信,终有一天,消化道菌群将会以颠覆历史的姿态,以抗糖生物武器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目的 通过余甘子醇提物和盐提物对消化道代表菌种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确定余甘子对消化道菌群的最佳抑制提取物,并确定最佳抑菌部位,从而进行该部位对消化道菌群的抑制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管碟法用余甘子醇提物和盐水浸提物对消化道代表菌种大肠杆菌进行抑菌试验,测量抑菌圈直径及菌落生长状况来确定最佳抑菌提取物及最佳抑菌部位.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法)进行该部位对消化道菌群的抑菌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 抑菌试验显示余甘子醇提物和盐提物均有抑菌作用,且盐提物抑菌作用较强,其最佳的抑菌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余甘子醇提物和盐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各菌群的MIC值表明,对消化道常见菌群均有抑菌效果,且对厌氧菌的抑菌效果比需氧菌更好.结论 余甘子盐提物的抑菌效果优于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消化道菌群有较强抑菌作用.
益生菌是指经口摄入或其它黏膜途径进入,通过改善黏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而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制剂.益生菌进入动物消化道后,通过改善消化道菌群及酶的平衡,迅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代谢能力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疾病和促进生长的双重作用.近年,益生菌已广泛用于乳制品行业,在保健品和医药行业中,某些益生菌也已被用于疾病治疗和患者的康复,现在含有益生菌的糖果、甜点和果汁饮品也陆续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益生菌作为生物研究的新领域,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的:研究余甘子醇提物4种不同萃取部位对人消化道常见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进行余甘子醇提物及醇提物中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水部位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测量其抑菌圈直径以确定最佳抑菌部位,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法)进行余甘子醇提物最佳抑菌部位对消化道菌群的抑菌试验,测定其MIC.结果:余甘子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625 mg/ml.余甘子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为最佳抑菌部位,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的MIC均为2.5 mg/ml,对肺炎链球菌的MIC为0.625 mg/ml,对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的MIC均为1.25 mg/ml,对破伤风杆菌的MIC为0.156 mg/ml.结论:余甘子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消化道常见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肥胖是世界性的流行病,正严重威胁着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1].目前,65 亿世界人口中,有10 亿人超出了正常的体质量范围.在我国,成年人超体质量比例已达20%~30%,大城市成年人超体质量比例更高达40%[2].随着肥胖人口的增加,与肥胖有关的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如2 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1].肠道菌群整体影响了宿主提取和储存能量的能力,而能量摄入和支出的不平衡容易导致肥胖发生[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宿主代谢和免疫活动,并最终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3-4].本文就当前国内外有关消化道菌群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