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广泛应用于医院收治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等.合成抗菌药有: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硝咪唑类等.另有抗结核药、抗麻风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1].由于抗生素的种类较多用量较大,我国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原则,因此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可能是造成抗生素ADR报告较多的原因之一.为了解我院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我们对1年间收集ADR报告中抗生素ADR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1病例资料女,24岁.因皮疹、高热3天入院.入院前3天面部出现密集针尖样皮疹伴瘙痒,体温39℃左右,在某县医院以"麻疹"住院治疗.予清开灵、头孢曲松静脉滴注,2天后体温40℃左右,加用地塞米松1天无好转,继之出现胸闷、烦躁到我院就诊.查体:体温40℃,呼吸25/min,心率100/min,血压90/60 mmHg.面部密集丘疹伴皮肤潮红,压之褪色,有硬韧感,下颌处有融合成片的小丘疹及小水疱,胸、背、腹散在丘疹,皮肤潮红、水肿有硬韧感,双上肢、臀部、大腿均有对称性的不规则红斑及丘疹,压之褪色,双手背有片状水疱,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充血.
化学合成类抗菌药通过化学合成而制成,除了呋喃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外,还有氟喹诺酮类,部分抗结核药、抗麻风药与抗真菌药等.磷霉素原属抗生素,但现由化学合成而得,故在本文一并叙述.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农民,已婚,患者因面部红润结节,皮肤感觉轻微麻木,背、腰部位出现大面积褐色大小不等疹子高出皮肤,无庠无痛,双手及小腿有轻触痛和闭汗3+月,2012年12月31日就诊于凯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理组织学检查:背部皮损组织液查菌AFB阳性(1+),诊断:“多菌型(LL)麻风病”,于2013年01月14日转诊至镇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治疗。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颜面、下颌有结节。背部、腰部、臀部两侧、双手腕背侧、双下肢大腿外侧、双脚背等处见约2 cm×3 cm~10 cm×20 cm大小的红斑,对称分布,形态不规则、边界部分清楚、表面干燥、部分红斑处及双下肢小腿毳毛脱落,痛觉减退,双下肢小腿感觉减退、皮肤干燥、有麻木。双侧尺N、腓总N粗大、质软有压痛。反应临床表现:右足底有5个麻木点、左足底有3个麻木点。血压120/80 mmhg、心率100次/min、实验室查:肝功能结果:谷丙转氨酶16.0 IU/L、谷草转氨酶37.0 lU/L均正常。肾功能结果:尿素氮8.7 mmol/L稍↑、肌酐69.0 umol/L正常、尿酸345 umol/L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按成人MDT-MB方案给予抗麻风治疗(利福平600 mg/d、氨本砜100 mg/d、氯法齐明300 mg/d)[1]。我中心慢病科2013年02月05日随访:患者自述:面部结节渐退,背、腰、臀、大腿等多处部位红斑渐退,病情有所好转,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嘱继续用上述方案治疗,复查肝肾功能、出现不适即时停药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