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抱团的方式使中小型连锁药店有了更多底气,因而期望在与上游厂商的博弈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PTO类似于国外的自愿联盟,它将各成员单位各项资源整合在PTO的联盟下,利用联盟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向上游厂家要利润,并采取贴牌的方式,以PTO专用形式向生产厂家下定单包销.这是提高零售药店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
1984年5月前的医药计划经济时代,医药工业产品完全由医药商业包销.同品种、同规格、同含量的药品全国一个价,所有医药工业按计划生产的产品由产品所在地医药商业按国家规定牌价85扣率收购包销,按计划90扣率调拨各二级医药商业单位或88扣率政策性价格调拨边远地区,各二级医药商业单位94扣率按计划销往各自负责供应的三级医药商业单位,由其牌价供给当地的医疗系统内各医院、门诊和直属的四级批发部及零售药店.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84)从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早期的1 984年,药品流通渠道管理一直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产物.医药流通体制高度集中.医药商品流通体系由中央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各省(地、市)的二级医药采购批发站和县级的医药公司组成.各医药流通企业对药厂的产品包购包销.中国药品的供应按一、二、三级批发逐级调拨.医药批发企业根据各行政区的划分设置.
在计划经济时期,药品生产企业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药品经营部门包销药品企业的产品,药品经营部门是国家独家办,各级医院在当地药品经销部购买所需药品,药品销售发票上有品名、规格、单价、数量、金额,发票右上角注有零售价.
由于亲生、领养的纠葛而最终导致的抚养权纷争的案例,长期以来都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本文的两个真实案例,也许能为新品投放市场锁定包销制时的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