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某网站登载的一条消息发人深省:2004年1、2月份,杭州的省、市医院收支相抵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亏损额从几十万到100多万元不等,区级医院更是处境艰辛,岌岌可危.然而就在这一年,国内民资、外资及上游厂商进驻医疗行业的案例却明显增多,且已形成对公立医院的咄咄逼人之势.
新品类所需要的市场培育周期是漫长的,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各种对手的狙击(比如商超的竞争),零售药店的非药品探索之路必将艰难多险阻.有秩序地进行品类扩充、拓宽商品线,与其他零售业态形成差异化,并建立非药品采购渠道,争取上游厂商在消费者教育、新品推广等方面的支持,这是药店必须研究的课题.
结盟抱团的方式使中小型连锁药店有了更多底气,因而期望在与上游厂商的博弈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PTO类似于国外的自愿联盟,它将各成员单位各项资源整合在PTO的联盟下,利用联盟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向上游厂家要利润,并采取贴牌的方式,以PTO专用形式向生产厂家下定单包销.这是提高零售药店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
意预图霸医药供应链的不仅有外行资本,医药领域本身的上游厂商也加快了在供应链上的扩张步伐.由于医药分业体制的实施和OTC市场的建立,我国医药流通产业近两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为了顺应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或者说为了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市场,众多医药企业纷纷通过兼并、收购、新建向药品流通领域渗透,包括复星实业、三九医药、同仁堂、双鹤药业等.
2005年的专业线化妆品代理商企业操作现代市场时,还是停留在产品品牌包装、产品概念炒作、客户开发、门店促销、配送赠品、配置人员、广告炒作、低价销售等层面,而这一现象在美容专业线很普遍,大部分企业都专注于此.纵观2005年的专业线市场,终端的冷清与上游厂商在美博会上招商的冷清一样,夹在渠道中间的代理商企业同样在竞争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