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患有冠心病和老慢支,有人建议我父亲经常在家吸吸氧,我想问一下,什么样的人可以进行家庭氧疗?应当吸多大的量,吸多长时间呢?一位上海读者这位读者在临床上,氧气也是一种药物,用于纠正病理性缺氧,作为疾病辅助治疗手段的,称为氧疗;用于危重病人和意外事故受害者的,称为输氧急救;用于补充繁重脑力劳动者、老年人、孕妇和慢性病康复期病人的生理性缺氧,以及补充各种环境性缺氧,或作为预防缺氧的,称为氧保健.一般以下患者和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庭吸氧设施:
氧疗和氧保健是利用补给氧气改善人体的生理、生化内环境,促进代谢过程的良性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预防病变、增进健康的目的.一般来说,用于纠正病理性缺氧,作为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称为"氧疗";用于补充繁重脑力工作者、老年人、孕妇和慢性疾病的康复期病人的生理性缺氧,和补充各种环境性缺氧,作为预防缺氧的,称为"氧保健".
吸氧保健在国外流行已久,但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其优点不为一般人所知,自然也不为一般人所用.据有关专家介绍,吸氧可达到以下目的:
亚健康为什么更青睐于"白领"亚健康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是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虽然生理上、心理上没有器质性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
众所周知,人几天不吃饭可以继续生存,但如果几分钟不吸氧就会丢掉生命.可见,氧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抢救生命所必需的.那么,氧对人体到底有何作用?氧在人体内直接参与各种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任何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都离不开氧的参与,人体每一个细胞、器官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氧.人即使在睡觉时也仍然不停地在呼吸,心脏还在不停地跳动,目的是要把氧输送到全身各处去.
近年来,随着全球步入人口老龄化,老年疾病的防治研究倍受社会关注,而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00%.临床观察表明,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患病后其缺氧症状较为常见,尤其是呼吸、心、脑血管系统的病人.
氧疗和氧保健是利用补给氧气改善人体的生理、生化内环境,促进代谢过程的良性循环,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和预防病变、增进健康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氧气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机理,对临床各科的急性、慢性缺血缺氧性病症和因缺氧引起的继发性疾病,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Woiwitz等在1969年测出:老年人每增加1岁,动脉血氧分压平均降低3mmHg.根据人体生理的一般生长发育变化情况,大体上25岁以前为发育阶段,25~44岁为成熟阶段,45岁以后进入衰退阶段.
吸氧能迅速缓解临床各科急性、慢性缺血缺氧性病症和因缺氧引起的继发损伤,起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作用.适当吸氧,还有改善微循环状况,减轻呼吸系统负荷量、心肌负荷量等效果.因此,氧疗和氧保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些老年人坐在巨大的氧气罐旁边,双眼轻闭,神态安详,丝毫看不出痛苦的表情,但鼻子上却或插着吸氧导管,或罩着吸氧面罩.十几分钟后,老人们自行拿下吸氧设备,一脸轻松的模样.这是我们在社区医院经常见到的场景.这些吸氧的老年人,实际身体都很健康,而之所以来吸氧,不过是认为吸氧可缓解疲劳,保持身体健康.吸氧到底有何功效?吸氧保健是否名副其实?得病致缺氧,缺氧会致病缺氧与致病可谓互为因果.空气中的氧气占了21%左右,对于健康人,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可以满足机体的需求.但呼吸不畅导致的摄氧量不足会导致机体缺氧;另外,心脏、血管出现问题导致供血不足时也会导致机体缺氧.
环境污染成健康"头号杀手"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研究表明: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氧保健,简言之,就是人们吸入较高纯度氧气的一种保健方式."氧吧"起源于西欧,后又风行于一些发达国家,时下在我国不少城市也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