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在心、脑血管、外周血管、肿瘤等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1].由于介入操作技术的特殊性,致使在床边操作的人员町能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相当一部分人的年有效剂量超过1 mSv,有的甚至超过50 mSv[2].
目的保证介入放射工作者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对近几年军队介入放射工作者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结果军队介入放射工作开展比较普及,非专职放射工作人员占4%.结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防护意识对医、患人员受照剂量影响较大.
介入放射诊疗是在X射线影像引导监视下进行插管或穿刺的诊疗技术.这类操作包括插入导管进行重建管腔、引流、排石、堵塞或扩张小血管及灌注药物等.由于它具有创伤小、疗效高、费用低、痛苦少等优点而易被患者接受.但由于X射线照射时间过长、操作技术不熟练、防护设施差,致使工作人员与患者受到高强度的X射线照射.对介入放射工作者与患者受到的X射线照射剂量进行调查,并就如何采取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开展已有20年了,但在科学的长河中仍是年轻的新生事物,以其"微创、高效、安全"获得病员的信赖.因此,这一学科仍具有无法估量的发展前景,无怪人们把它与内科、外科并列为三大医学技术之一.正因为它是年轻的新生事物,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完善,使之规范化,而规范医学行为不是一道行政命令所能实现的.因为医学本身还在发展,昨天的规范可能在今天被打破.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不按规律办事,在一定时期内,当新观点尚未被证实之前,医师的行为必须有一个约束,他们通过正规学习、带教、培训、实践直至在经典著作指导下自学、研究、实验并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依据.笔者以较多笔墨借此一角谈此问题,是希望有几本像这样的书,把介入放射学的一些技术规范化.正如刘玉清院士在序中提出,我国非血管介入放射工作相对落后.李麟荪教授与贺能树教授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从书中可见他们涉及的面较广,通过三期(每年一期)学习班的试用,使本书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全书图文并茂,是介入放射工作者与其他临床医师的可贵的参考读物.希望通过本书对我国非血管介入放射事业有所推动.作为非血管方面的第一本著作,不免有其不足之处,如果今后有机会改版,应加强理论与机制方面的讨论,对具体每一步骤的操作,作为一种方法学更详细地另作安排,使本书成为更高层次的参考书.笔者深信新的非血管介入技术还将不断出现,本书还需不断更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