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鼓舞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反映了苗族人民热情质朴,勤劳勇敢,团结同心、富于理想、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其种类多达几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等。
阴地蕨俗称一朵云,苗药名为“莴葫窖”[1].贵州苗医常用阴地蕨科蕨萁属植物绒毛蕨萁的新鲜全草治疗肺热咳嗽、咽喉疼痛、毒蛇咬伤、乳痈、疔疮肿毒.苗族人民在长期祛病健体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兼具食疗和药疗的苗医苗药.作者所在省份云南省为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也有用一朵云(阴地蕨)作为食疗的习惯.食用一朵云(阴地蕨)中毒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作者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阴地蕨中毒和一朵云中毒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仅检出一篇与一朵云(阴地蕨)中毒相关的文献[2].本文报道了15例一朵云(阴地蕨)中毒患者,均有食用凉拌一朵云(阴地蕨)的进食史.现将作者对一朵云(阴地蕨)急性中毒的救治经验分析总结如下,探讨一朵云(阴地蕨)急性中毒的临床急救的疗效及经验.
头花蓼为蓼科蓼属植物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Ham.ex D.Don的全草.主产于贵州[1],为贵州地道苗药药材,贵州苗族人民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2].
苗族医药的起源由于苗族本身无本民族文字和史实的记载,故其医药的起源难于考证,但从众多的其他文献和传说、古歌中,仍可窥知其具体情况,其特点一是起源较早,历史悠久.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日苗父.苗父之为医也……".有的学者认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中国通史简编>).还有的学者认为,汉族文献所记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说,药王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飞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东部苗语即"寻找药方"),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这说明苗族医药是起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
毒蛇咬伤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病.贵州省雷公山地区是贵州苗族人民居住地.从1990年至2000年贵州省雷山县方祥五步蛇研究室收治的蛇伤患者有42例之多.可见蛇伤严重地威胁着苗族人民的生命安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我州处于黔东南,是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经济和文化特点与汉族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提示了在进行糖尿病教育时应针对该民族的特点.我们自1998年开始,对住院的苗族糖尿病患者应用汉语加苗语实施糖尿病的系统健康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苗医药文化遗产,是苗族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与巫文化关系密切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苗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祖国医药文化的优秀文化之一。但传承过程又有悖于国家的《执业医师法》和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本文就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出粗浅的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