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盘】相关文献(4)
  • 三维头颅模型在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牵引成骨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8年3期

    牵引成骨治疗颞下颌关节(TMJ)强直伴小颌畸形的报道已不少见,治疗中关键的术前设计参考X线头影测量和口腔曲面断层X线片[1-4].在确定TMJ骨粘连范围、设计截骨部位和形成间隙的宽度、骨传送盘的设计、牵引器的位置和牵引方向、确定下颌体部的截骨线及体部牵引器的位置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三维头颅模型 颞下颌关节强直 小颌畸形 牵引器 骨治疗 应用 设计参考 线头影测量 位置 曲面断层 牵引方向 截骨 下颌体 传送盘 粘连 宽度 口腔 间隙 骨线
  • 传送盘回复式牵引成骨修复山羊上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上海口腔医学》 CSTPCD CA 2005年6期

    目的:结合上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探讨采用传送盘回复式牵引成骨修复上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1只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9只,按固定期不同分为1、2、3个月组,每组3只;对照组2只.实验组山羊通过手术制作上颌骨前部节段性缺损,缺损长度12~14mm,平均大小12.7mm.同期制作缺损前方传送盘并使之后退,关闭缺损区,安置牵引器,通过牵引将传送盘回复原位.术后7天开始牵引,每天2次,持续15~18d,每次0.4mm,采用大体、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缺损区愈合情况.结果:传送盘牵引复位后,缺损区被新生骨修复,X线、三维CT及组织学检查显示,新骨形成良好,新骨形成方式符合传统牵引成骨的成骨方式.结论:传送盘回复式牵引成骨符合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上颌骨 缺损 传送盘 牵引成骨 山羊
  • 带拔牙创传送盘牵引成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实验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10年1期

    目的:探讨带拔牙创传送盘行牵引成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8只本地杂种成年犬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只.分别采用自行研制的两款牵引器,构建带右下颌第一磨牙拔牙创的传送盘行传送盘牵引成骨修复右下颌骨前磨牙区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同时拔除对侧第一磨牙做为对照.固定期8周后处死取材,观察牵张区新骨生成情况,传送盘改建情况及对侧第一磨牙(M1)拔牙创愈合情况.结果:B组犬在间歇期先后出现传送盘感染坏死.A组4只犬顺利完成牵引,固定8周的组织学观察证实牵张区新骨成熟,传送盘表现为广泛活跃的膜内成骨过程,对侧拔牙创愈合良好.结论:带拔牙创的传送盘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是可行的;传送盘与牵引器固定钛钉应避免打入拔牙创内,否则可导致传送盘感染坏死.

    牵引成骨术 传送盘 拔牙创 下颌骨节段缺损
  • 改良双点牵张成骨术在下颌骨节段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CSTPCD 2003年6期

    目的探讨单一传送盘的两端牵张骨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山羊6只,采用自行研制的下颌连续牵张器,经口外途径,将带牙传送盘两端进行顺序牵张成骨.结果 6只山羊的12~16 mm长度下颌体的局段缺损被传送盘单端牵张修复,传送盘另一端再次牵张使下颌过度延长达到5 mm左右,X线片示,缺损区和过度牵张区阻射情况良好,骨质连续性恢复;组织学显示牵张区有活跃新骨形成.固定6~8周,组织学和X线片可见新骨完全钙化,但改建仍未结束.结论单一传送盘两端顺序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是可行的.

    牵张成骨 传送盘 下颌骨节段缺损修复 动物实验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